宠文网

林彪疑案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林彪疑案

第68章

书籍名:《林彪疑案》    作者:多人
    《林彪疑案》章节:第68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这是林总在党内地位第一次超迈实际上的军队领袖彭总。也是他被后起之秀邓小平一度超越后再度反超领先。

在此前后,林总还是以休养为主,没做多少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枉驾屈尊,多次到苏州等林彪的休养地前往看望,洽谈甚欢。主席对林总惟一的批评是说他“有暮气”。并亲书曹操名诗<<龟虽寿>>中的名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为条幅相赠。关怀备至,期望殷切。毛还一再说,希望林能多活20年,因为他有马列主义。

4.庐山会议,彭总翻船。林总是作为救兵中途被急召上山的。他一定很矛盾:一边是功勋卓著、刚直敢言、多年并肩作战、相处甚得、感情深厚的老战友,一边是对自己有着深厚知遇之恩的共和国缔造者。最终,他选择了支持毛,但决不对彭落井下石。大家说林总批彭调门儿怎么怎么高,是不切合实际的。谓予不信,可去找找贺龙、罗瑞卿、肖华等将帅的发言,比较一下即可。林总曾这样暗自发泄对毛整倒彭总的不满:“说绝了。做绝了。绝则错”;“他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崇拜自己,功为己,过为人”。林总从来是个现实主义者,不会离谱。他是党内高层领导中头脑最清醒、最冷静的一个,对人对事极有主见,从不盲信盲从,对待毛泽东也是如此。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但在当时的环境与氛围下,哪怕你众醉独醒,又能如何呢?邓小平后来也说过:“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此言极是。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那么,养帅超过千日,又是为了什么?

会后,林彪取代彭德怀,出任国防部长。这后来也成为林总的一条罪状。何其荒唐。在当时,这不是众望所归吗?到底是林总自己念念在兹还是主席对他亟需倚重,一步步将他推上前台的,谁能告诉我?

5.七千人大会。

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中央局、中央各部门、省、市、地、县、重要企业的负责干部,军队的有关负责干部,共7000余人,因此又称为“七千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空前的盛会。毛泽东号召发扬民主,“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

刘少奇作了书面主题报告。报告否定了毛泽东总把缺点错误与成绩说成是“三七开”的框框,强调大跃进以来面临的困难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暗示毛泽东对此应负主要领导责任。毛泽东被迫向大会作了检讨。

毛的威信严重受损。此消彼长,刘则声威大振,直有与毛分庭抗礼之势。

关键时刻,林彪出场了。他的讲话与众不同,迥异于当时的大会主旋律。

他说:“这些困难,恰恰是由于我们有许多事情没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而造成的。如果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如都听毛主席的话,那么,困难会小得多,弯路会弯得小些。”

“我个人几十年来体会到,毛主席最突出的优点是实际,他总比人家实际一些,总是八九不离十。”

“我深深感觉到,我们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见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的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病。我们党几十年来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个历史。”

林总何许人也。他的讲话,扭转了大会的方向。

毛泽东喜不自禁,带头鼓掌表示欢迎。会后,又让田家英等对这个讲话作了一些文字上的整理,并且批示:“这是一篇很好、很有分量的文章,看了令人大为高兴。”毛还当面质问当时与少奇同志走得较近的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林总的报告,罗长子你写得出来吗?罗如实回答:写不出来。毛一箭双雕、不无调侃地说:你当然写不出来了。

这可以视为毛林二人长达四十余年的深厚关系中的蜜月。

<<诗经>>上说:靡不有始,鲜克有终。

谁又能够预想得到,此后不到十年,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九一三事件”

九.九一三事件

文革初期,天下大乱。

乱到什么程度呢?下面举一个例子:

红小鬼出身,毛泽东、周恩来、林彪都很信任和欣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中将,在1966年10月,总后造反派批斗他这个“当权派”、使用“车轮战”时,支撑不住,在总后礼堂当场昏厥过去。幸亏林彪批示“没有我和中央军委叶剑英的命令,邱会作不许下西山”,才躲过这场批斗。但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1967年1月19日,邱会作接到中央军委文革小组的命令,从西山回到总后机关,遭到包括罚跪、抽耳光、喷气式等刑罚在内的更为残酷的武斗,被打断一根肋骨;肩胛骨骨膜、两片肌肉断裂,造成终生残废。邱为人很机灵。他乘看管人员一时疏忽,在一张小纸片上向毛、林写了呼救信,并设法捎出。也算是他运气好,这封信送到了林总手里。林是非常爱护部下的,何况是他的得力干将的邱会作呢。但在当时,林彪虽已贵为“副统帅”,造反派也不肯轻易从命,非要中央文革小组说了才算数。林彪当即让叶群去找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讨了一纸手令,才将邱会作开释,保住了这个“最好的一任后勤部长”(周恩来语)一条性命。这就是被邱将军视为恩同再造的“午夜获救”。

这样下去当然不成名堂,不是个事。乱可以乱,但要乱而有序。

毛泽东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于是有了一个秘而不宣的决策:借重周恩来以维持各级政府的日常工作和运转;借重林彪稳定并运用军方力量;借重林的老部下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人,稳定首都北京军内的局势。

其意图是:通过稳定北京军内的局势,进而稳定全军的局势;通过稳定全军的局势,进而稳定全国的局势。所谓“稳定”,是指乱而不致失控,以达到全面清除刘邓路线在各个阶层、部门的代理人,保证全面夺权的胜利。军队大举介入地方事务,不少地方和部门甚至实行了军管。

在当时,不能不认为这个决策必不可少,十分必要。它果然也很有效:到1968年9月5日,西藏、新疆两个自治区的革命委员会同时成立。至此,全国(除台湾外)29个省、市、自治区都已经先后砸烂旧机构,成立了革命委员会。9月7日,北京举行庆祝大会。<<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社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宣布“全国山河一片红”。

1969年4月召开的中共九大,是一次论功行赏的大会。最引人注目的,是军方势力的崛起。在九届一中全会选举出的21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居然有林彪、叶剑英、刘伯承、朱德、许世友、陈锡联、李作鹏、吴法宪、邱会作、黄永胜、谢富治等多达11名职业军人(还没算上有军职的叶群和已无军职的职业军人李先念)!这在中共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毛泽东当然还是主席。林彪成为惟一的副主席。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完全肯定文革,载入了所谓“基本路线”和“五十字方针”,取消了普通党员应该享有的权利。它不仅高调肯定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而且明确写道: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这全然违背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水火不相容。尤有甚者:江青、叶群,第一夫人与第二夫人,居然联袂进入政治局,堪称国际共运史上独一无二的一大奇观。据说,仅出身于原东野八纵的中央委员,就达10人之多!

九大的政治报告是林彪作的。起草人为文革新贵张春桥、姚文元。但林作报告前,居然对这份几经周折来之不易的报告看都没看一眼。他心里有火。

本来,根据毛的意见,起草工作由林负责,由陈伯达及张、姚三大“秀才”具体执笔。确定由陈先动笔拿出草稿。不料陈写出一部分初稿后,江、张、姚等认为陈稿忽视革命和阶级斗争;强调生产,是鼓吹“惟生产力论”,表示反对。陈坚持己见,不愿另起炉灶,迟迟不能定稿。九大召开在即,等米下锅,毛泽东决定改由康生、张、姚负责执笔。张姚很快拿出初稿。向有中共第一秀才之称的陈伯达心有不甘,同时拿出了草稿。陈反唇相讥,嘲笑张、姚稿是一个“伯恩斯坦式的文件----主张运动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陈将稿件封好送毛裁定。没想到毛看都不看,批字原样奉还。毛选中了张、姚稿。据已在毛身边工作了三十余年的陈伯达说,他感到十分伤心。林彪则同情和支持陈伯达的意见。并对江、张、姚非常反感。

自己的意见不被接受。自己中意的报告却被否决。在大会上念的东西根本是自己不以为然的。这个”副统帅“当得实在是没滋没味,表面风光而已,甚至有点窝囊。堂堂林总,何尝受过这种肮脏气?这为第二年的庐山会议(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一反常态,带头向张春桥发难,埋下了伏笔。

军事家林彪,近乎无可挑剔。政治家林彪,则相形逊色。

庐山会议,以“设立国家主席”、“称天才”为肇因,张春桥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