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梦上海

宠文网 > 现代小说 > 梦上海

第10章

书籍名:《梦上海》    作者:顾福兴
    《梦上海》章节:第10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家兴,你明天就要上学读书了,到了学校一定要刻苦用功读书,不能再贪玩了。”说完转而又对女儿说:“兰珍,我原来对你的想法,现在看来是不对的。总认为姑娘长大了要嫁人,不必读太多的书,能写个名字,记个豆腐帐就行了。所以只给你读了两年书,现在想想姆妈真对不住你。”

“姆妈别说了,事情已经都过去了,往后还是把弟弟家兴培养好。”姐姐兰珍对妈妈说。

“我的女儿真是顾这个家庭的大局,一直帮姆妈领着弟妹。就是我中间生的一对男女没能留住,养到五、六岁就都走掉了。家兴,你知道为什么给你起这个名字吗?就是想李家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使李家今后能兴旺发达起来。”妈妈又说了自己对儿子的希望。

“这个我知道。”家兴很懂事的样子回答妈妈。

“知道管知道,我还是要多说几句,你现在就是太贪玩了。当然,好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但一个人长大后是要靠有学问、有本领、有才能,才可以成家立业。”

“姆妈,这个我也懂得。”

“我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但姆妈有话还是要说在前面。我们李家有两个远房侄子,我自己娘家有一个外甥,都读过很多书,现在不是在外国人洋行里做买办,就是自己开洋行做老板,做进出口生意。一赚就是几百、上千大洋。还有一个过去的邻居,先是在一家典当做朝俸,后来自己开起了钱庄。你还有一个过房爷,是什么博士,在上海地方法院当法官。这些人家住的是洋房,穿的是西装,吃的是山珍海味,进出包车、汽车,家里佣人一大帮。”妈妈又数说了几个亲戚的情况。

“姆妈,这些人家你都领我去过,我都看到了。”家兴表示理解妈妈说话的用意。

“看到就好,家兴,你阿爸做裁缝,再怎样做也难达到这等地步。包做军装就那么一次,后来就再没有这种机会。现在单靠帮人做做裁缝,手艺再好,也挣不了多少银洋钱。俗话说得好:‘一根针没有三钱重,二十四根肋骨根根动,’‘一针不去,一针不来。’吃劲吃力,发不了大财。”妈妈进一步说了自己心里话。

“这些我也知道了。”

“是的,全家想过上好日子,祈祷天主保佑当然重要,但更加实在的是希望你将来有学问,有学问才能做大事。家兴,你妈妈下过决心,日子再难过,再穷,当掉包脚布,也要给你上学读书,读完小学读中学,读完中学读大学。”妈妈说了自己要把儿子培养成才的决心。

“姆妈,教育孩子读好书,发家是一个方面。还要教育孩子长大了,今后怎么做人也很重要。一个人从小就要学会勤劳、诚恳、勇敢------”姐姐也插上来说道。

“对!加上兰珍这几句就更加全面了。古人说:一个人是‘三岁看八岁,八岁定终身’。这话虽然说得绝对了一些,但从小就要教育好,不是没有道理的。”妈妈肯定了女儿的说法。

“姆妈,我还听老师说过: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不努力,长大了再感到后悔,是没有用、来不及了。家兴,你不要嫌姆妈和姐姐罗嗦,你要听进去,牢牢的记在心里。”姐姐又补充说。

家兴也想起有一次,妈妈带他到姓曾的一个表哥那里去玩。这个表哥住在博物院路,(现在叫虎丘路),开了一家很大的进出口洋行。这个表哥叫曾文生,年龄不到四十,人的块头大大的,西装笔挺,一付大老板的神气。他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婆刚去世。他那里一楼是洋行三开间的门面,里面有十几只橱窗,柜台陈列着几十种非常漂亮、出口的丝绸服装样品。二楼是会客室、吃饭间和厨房,三楼是写字间,四楼是他家的居住房间。这个洋行雇用的职员、佣人有三十多个,上上下下很是热闹。他那里生意兴隆,人丁兴旺,美中不足的是少了一个老板娘。这位表哥看中了表妹兰珍的美貌,但兰珍不愿意,因为是做填房,这事就作罢。而家兴却看中了表哥开的洋行,梦想将来也能做这种进出口的大生意。

家兴听完妈妈和姐姐的教育后,同君兰、丽绢,说起了自己新的感受:“你们两人给我听着,刚才我姆妈和姐姐对我说了,我们马上要开学读书了,不能再贪玩了。什么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像个做大哥哥的样子,来转而教育弟、妹了。

“家兴阿哥,我也是这样想的,是不能再一天到晚的白相,上了学我们三个人,一定要好好的读书。”君兰似有同感地说。

“两个阿哥你们放心,我会努力的,我白相是第一名,读书肯定也要争第一名!”丽绢也很自信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就在家兴第一次上学堂的那天一早,妈妈叫女儿兰珍快去小菜场,买两个铜板的新鲜小葱。

“买小葱做啥?”兰珍问妈妈。

“隔壁君兰姆妈昨天不是说,开学早上,给小囡烧两只糖滚蛋,加上七只葱头,吃了读书就会聪明。”妈妈说。

“姆妈,你嫌家兴还不够聪明、不够精灵,你真想把他培养成小精怪?”兰珍说着笑着地出了家门,上菜场去买葱了。

妈妈想想儿子真要上学读书了,显得十分开心。这几天,妈妈和兰珍忙里忙外,去学堂报名,付学费、书费。又给家兴赶做了一件新的蓝布长衫,做了一双新布鞋,还把父亲过去包做军装时用的小皮箱,做了一只书包。还特地叫剃头师傅上门,给他剃了个小平头。家兴这下真的像个上学读书的小学生了。妈妈心里实在高兴,李家今后会有希望了,一定能够兴旺发达。她独自一人,坐在客堂里想得出神时,儿子从阁楼上下来了。兰珍买葱也回来了。

兰珍一到家,生好煤球炉,急忙洗葱,切了十四个葱头,敲了四只鸡蛋,煮了两碗葱头糖滚蛋,还加了不少白糖。“你怎么烧了两碗?”妈妈问女儿兰珍。

“还有一碗是给隔壁小丽绢的。小丽绢姑母上早班去了,临走之前叫我把小丽绢一同送去上学。”兰珍说后就去把丽绢叫了过来,在客堂里坐好。君兰的姐姐菊芳也领着君兰到家兴家前客堂,随手也端着一碗刚煮好的,热气腾腾的葱头糖滚蛋,放到了八仙桌上。家兴、君兰、丽绢三人围着八仙桌,东,南,西三面坐好。父亲也从阁楼上下来,君兰的父母也从西隔壁来到家兴家中。大人们高高兴兴地交谈着,看着三个孩子吃早点——葱头糖滚蛋。

君兰的父亲沈根发,浙江舟山沈家门人,从小到上海学生意,也是做洪帮裁缝。原先也是在鸿翔时装厂做老师傅,同家兴的父亲是老同事,两人交往颇深,现在又做了邻居,后来不做裁缝生活,而是做起绸布掮客生意。自从日本人打仗,生意一落千丈,现在生意总算好了一些。这两个人,一个叫永发,一个叫根发,都有个发字,根发的日子过得稍为好一点,但没有真的发财。君兰的母亲是浦东南汇人,过去同家兴母亲过往甚密,姐妹相称。家兴的母亲是信天主教,君兰的母亲拜菩萨,两人虽然信仰不同,但对儿子的期望相同,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君兰爸爸小时上过私塾,读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后来又上过几年学堂,可以说有点学问。根发的口头禅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而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就是常用这儿句话,反复训示、开导儿子。

今天儿子真的要上学读书了,根发不禁喜上眉梢,乐呵呵的样儿,对家兴的爸爸说:“家兴阿爸,说句笑话,你叫永发,我叫根发,但是我们两人命里注定发不起来,今后就看这些小囡了。”

“家兴姆妈,我同你的命差不多,你看我们两家,都生了四个小孩子,中间的两个都跑掉了。最后的一个都是儿子,要是一对男女,我们两家攀个亲家该多好。”君兰妈妈也有说有笑。

“这儿不是有三个孩子吗,小丽绢给你做媳妇怎么样?”家兴的妈妈也笑着说。丽绢把头低了下去,君兰看看家兴,但都没说什么。

这三人现在相处得真像是亲兄妹一样。如今三人要一同上学了,据说已分在一个班级。三人围在一起同吃这美味早点,而且每人一次吃两只鸡蛋,很难得,三人吃得真开心。家兴,君兰,对吃葱头读书就会聪明,都不大相信。但都知道是妈妈的用意,所以葱头虽难吃一点,七只葱头一口气都吃了下去。丽绢不同,她边吃边说:“糖滚蛋真好吃,葱头真难吃。”丽绢两只糖滚蛋吃下了肚,两只葱头吃到嘴里,咬了咬吐到了桌上,其余的剩在了碗里。

“阿娟真不懂事,今天吃了葱头,读书就会聪明。”君兰妈妈很自信地说道。

“我不相信!”丽绢马上回了君兰妈妈一句。

“你这小囡气煞人了,敢回大人的嘴。”君兰妈妈马上显得很恼怒。

“我本来就聪明嘛。不相信,你们听,刚发给我的书:人、手、足、刀、尺,山、水、田,狗、牛、羊,小猫三只、四只,白布五匹、六匹。阿荣爷叔只教了我两、三遍,字我都认识了,还背得出来。”她没发现君兰的妈妈已经生气了,而是更加兴奋地在说着、背诵着。

“这个没人教养的小囡!”君兰妈妈这下真的光火了。

还是兰珍机灵,赶紧用手捂住了丽绢的小嘴,说:“不要背了,准备拿好书包上学去了。”

丽绢确实是聪明、伶俐,只要有人给她讲个故事,就会听而不忘,过了几天她还能倒过来讲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