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梦上海

宠文网 > 现代小说 > 梦上海

第2章

书籍名:《梦上海》    作者:顾福兴
    《梦上海》章节:第2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位位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在人们的眼帘;也像是一串串珍珠,散落在旧时冒险家的乐园里;镶嵌在太平洋之滨的巨大玉盘之上;滚进了人们对历史美好的记忆里。我想,人生如有这等丰富阅历,真也不枉此一生了。

写小说,尤其是创作长篇,是要耐得住寂寞的。三尺书桌,一灯耿然,寒来暑往,坚持不懈。对一位年近八旬的长者而言,真可谓精神可嘉,难能可贵。

当初,顾福兴先生请我为《梦上海》(七十年风云)作序,开始我的担心是必然的。怕我之拙笔,难以当此重任。但细读全篇大作,被他的创作精神所感动。为实现他青年时代、直至今日,孜孜以求的梦想,他殚精竭虑;为考证史实,他钩沉索隐;为塑造艺术形象,他披沙炼金。执毫数载,寸心几呕,终成正果。

他一章章的写,我一篇篇的读。读罢之感:故事跌宕而人物多姿;情景交融而言简意赅;文字流畅而环环紧扣,峰回路转而珠联璧合。

曾记否?花园三结义,少年存大志;又可述,马勒大花园,教堂钟声悠;踏彩霞,年少多美梦,旅途多坎坷;庆解放,大地春回暖,恋曲再绕梁;赴朝鲜,狭路勇者胜,载誉返故乡;赞改革,明灯在心中,老骥又奋进;看今朝,奢望已实现,硕果缀宏图。三部九章九十回,黑暗光明三部曲。骋目大作全篇,作者以革命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熔于一炉之创作手法,给我们讲了一连串的故事、值得记忆的故事。

顾福兴先生化了数年心血的宏篇小说快要付梓了,我作为他的忘年之交,真诚地予以祝贺。他开始创作此作之际,已逾古稀之岁,而现在已将耄耋之年,仍能勤于笔耕。作品传承革命之懿范,刻录世纪之风云。恭望读者诸君,从中得到教益,藏之宝匣,教育后代,实为不可不读之良作也!

时在戊子之孟春,吾之匆匆缀为数语,不揣浅陋,是为补白。

丁立平于淳心斋

《梦上海》翔实向您推荐:

您想了解旧上海灯红酒绿、花花世界的繁华景况吗?

您想知道上海滩自1937年抗日战争至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7年70年间的历史风云变幻吗?

现在,80高龄的顾福兴先生用五年时间所创作的宏篇巨著,70多万字的白话体,白描手法,语言通俗、简洁、朴实,言情类,长篇历史小说《梦上海》(七十年风云),肯定会给您满意的答案!

——小说艺术形象、生动地描绘、叙说,当今中国、上海70年,社会从黑暗,病弱到解放,崛起的史实。

——小说向您形象地再显旧上海“十里洋场”及其风土人情;揭示缘何申城市民期盼、欢庆上海解放、新中国成立;为啥朝鲜战争中国的驴马军队能把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兵打得歇手、签字停战;将大跃进、特殊时期等概括地历史再现;重点述说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唯一的康庄大道,并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所在。

——小说的主要故事,是主人公儿时生活在“梦幻岁月”里,解放后“春梦惊醒”,可是曲折不断,改革开放,才“美梦成真”,成为一批成功的民营企业家;

——作品盛赞祖国伟大复兴,主题积极,内容丰富,故事生动,情节精彩,话史说人,描景绘情,人文与情爱,现实与浪漫巧妙结合;

最近,闸北区文化局、闸北区文化配送中心、闸北区宝山路街道,举行“市民文学创作与社区文化特色建设研讨会”。

研讨会上,请来了上海顶尖的文学和历史学方面的专家:

原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吴祖德,

上海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薛理勇,

上海《新民晚报》专栏作家李大伟,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蔡丰明,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郑祖安,

上海《上海滩》杂志编辑部主任葛昆元,

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副研究馆员赵景国。

上述专家们对历史小说《梦上海》(七十年风云)进行认真的专题研讨评析。

在研讨、评析中专家们对此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充分的肯定:

这是一部继承发扬我国传统古典文学创作方法的成功新作;

这是一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精品力作;

这是一部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故事和社会重大历史事件相融和的瑰丽佳作。

这是一部当今少见的、了不起的、人文、历史宏篇巨著!

小说有一定的艺术性、趣味性、典型性、哲理性、现实性、可读性。

《梦上海》(十年风云)人们确实值得一读。

中老年翻阅,可以共忆难忘历史,同品美好人生,温故而知新!

年轻人阅后进一步感悟,今天胜利果实来之不易,从而倍加珍惜,更能激发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豪迈热情!

现正式出版,先后在《闸北报》、《青年报》、《新闻晚报》、《东方城乡报》、《老年报》上刊登过这部小说的写作、出版的新闻。上海记实频道播放过DV365顾福兴《笔耕春秋》短片。百度网已经收录上网。“中文起点网”已经全部登陆上网。盼爱好文学、喜欢研究历史的您,青睐、钟爱,点击、阅读,并下载珍藏之!

希  望  进  行  曲  顾福兴词

希望在人间,人间有希望。

满怀胜利希望的人们,不管征程有多曲折、坎坷,前进的道路上,历尽困惑、磨难和艰辛,始终勇往直前,勇往直前。

一代又一代新人,无怨无悔,义无反顾,踏着前辈坚定的步伐,充满胜利的信心,共同携手迈向希望的明天。

明天更美好!明天更灿烂!

2004年春天>


第  一  回  上海大都市十里洋场

这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太平洋西侧最大的城市是上海,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上,就有这么一个将为读者带来很多期待的孩子,他就叫李家兴。

话说这李家兴从小就爱想象,往往是幻想联翩,可以说是个小梦想家。这李家兴小的时侯只有个小名叫小兴,他妈妈认为孩子长大后应该有个大名。可到底叫什么呢?想来想去还是叫家兴为好。既可以解释孩子长大后为国家兴旺,也可以期望将来能使家庭兴旺。听了好多人的意见,最后就定下叫家兴。当小家兴知道了母亲的这番用意后,他的梦想丰富了,有了目标而且更加坚定了。

家兴不但想象力非常丰富,而且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对什么事情总要打穿沙锅问到底。他听人说上海滩有个什么“十里洋场”,人家都说这地方非常热闹,但它到底在哪里?是怎么回事?谁都说不清楚。因此他更想去看看。其实他家住的地方,就在中国地界的老西门、蓬莱路、文庙一带,已经够热闹了。但是由于听说“十里洋场”比这里还要热闹,他的兴趣就来了。于是他就老是缠着妈妈,要妈妈讲给他听。但他妈妈对这些也说不清楚。他妈妈是信天主的,要是讲耶稣、圣母玛利亚什么的还可以,可才八岁的家兴对这些不大想听。因此家兴问的什么是“十里洋场”?就让妈妈为难了。

前些日子妈妈带家兴回过浦东川沙老家一次,见到农村里不少人家都养了很多的羊。他就又想起了“十里洋场”,他就对妈妈说:“这个‘十里洋场’,是不是一个有十里路长,又都养着羊的地方?”妈妈只是摇头说不对,姐姐和爸爸都只是在笑。但是到底是怎么解释,一家人都没法给家兴讲明白。还是已经十八岁的姐姐兰珍,到底读过几年书,又到过南京路,比较有点见识,就对家兴说:“跟你讲不明白,过两天我带你到南京路去看看,就晓得啥是‘十里洋场’了。”

过了几天,兰珍还真领着弟弟,从老西门向西走,穿过方斜路,到了敏体尼荫路(就是现在的西藏南路)转弯。再往北到西藏路,沿着现在的西藏中路,一直走到大新公司(现在的第一百货)。她告诉家兴说:“从这里朝西转弯,就是静安寺路;朝东转弯就是南京路。南京路又叫大马路,向东一直走可以到外滩,看黄浦江。”

其实,100多年以前,南京路还是一条小路,后来外国殖民者为了扩大租界范围,借口修建跑马场,强占了约80多亩地皮,建成了内是花园,外是跑马场的娱乐场所。那时,沿路两边的商业网点都是为娱乐场所提供服务的。1865年后,殖民者在扩建该路的同时正式定名南京路,以后南京路由东向西不断延伸扩展,马路两旁的商店也随之不断兴建,商业才开始繁荣起来。

南京西路名则起于静安寺。1862年,租界政府以方便军队抵达太平军前线,以越界筑路的方式,将花园弄(即如今的南京东路)向西延伸,穿过泥城浜(当时租界边界,现西藏中路)直通静安寺,与同为越界筑路的徐家汇路(后称梅格路,现华山路)接通。这段新开辟的道路以静安寺前著名的涌泉,取名涌泉路,又名静安寺路。

而南京东路的历史稍早于南京西路,150年前,由麟瑞洋行大班霍克等人发起,在南京东路丽华百货公司附近建起了上海的第一个跑马场,同时搞了一条通往外滩的小路,因为国人经常看到老外们在这路上骑马,故称此路为马路。它的正式名字为花园弄(PARKLANE),上海人便根据其发音习惯称其为派克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