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二战未解之谜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二战未解之谜

第20章

书籍名:《二战未解之谜》    作者:威廉·布鲁尔
    《二战未解之谜》章节:第20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这些美国人感到很奇怪,日本人从来不派一架飞机单独飞行,而且,他们也不会在这么恶劣的天气里飞行这么远一直深入内陆。但是,这也可能是敌人的一个诡计,想乘P-40停在机场还没有起飞的时候,将其消灭。

            为了不给敌人以机会,指挥官约翰·汉普什命令6架P-40在原地待命,自己带一架飞机作为僚机起飞去看个究竟。从设在山洞里的电台得知,这架无名飞机就在他们东面30英里处。

            一名中国士兵正护卫着美国的P-40战斗机美国空军

            在距离桂林机场10英里的地方,这两个美国飞行员发现了这架无名飞机,它的飞行高度距地面只有200英尺。因为这架飞机是从敌人所在的位置飞来的,汉普什和他的僚机都做好了进攻的准备。随后,这架飞机越来越近,汉普什他们朝它开了火,但是,就在这时候,汉普什突然喊道:“机上有美国徽章——那是一架P-40!”

            其实,这架飞机在遭到汉普什他们拦截之前就已经被打裂了,机身被打成了筛子,驾驶舱炸得几乎要掉了。他们能够看见驾驶员在打碎的挡风玻璃后,脸上已经血肉模糊。但飞机还是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飞行。

            直到后来,桂林机场的飞行员才知道,这架神秘飞机的驾驶员是“玉米”施瑞,他得到这个绰号是因为他的家乡南加州有喝玉米浆的习惯。1942年春天,菲律宾沦陷后,“玉米”施瑞和其他11名技师在菲律宾的棉兰老岛拆解了几架旧飞机组装成一架,上面装满了油料和他们能找到的弹药,施瑞在驾驶这架飞机执行任务前说:“它能飞多远就飞多远吧。”棉兰老岛当时还没有被日本人占领。

            这个大胆的任务就是驾驶这架拼装起来的飞机去轰炸福摩萨岛(指中国台湾——译者注)日本海军基地,该基地在棉兰老岛以西很远的地方。在完成轰炸后,如果“玉米”的油料使用得好的话,他就有可能驾机向西再飞行250英里,到达中国的桂林机场。但是桂林机场的“飞虎队”成员并不知道“玉米”施瑞的这次危险的飞行。

            从棉兰老岛的一个草地上升空并飞行5小时后,“玉米”驾机到了福摩萨上空。底下就是一个日本机场,许多涂有日本太阳标志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整整齐齐地排在那儿。美国人开始聚焦,对着大量的敌机开火。很快,敌人的飞机就起火爆炸了。“玉米”的炸弹也投到了敌人的指挥所里。这时,敌人的高射炮才醒过神来,开始疯狂地进行还击,“玉米”的P-40被敌人的榴散弹打中了。

            不到几分钟,敌人的零式飞机就围了上来,像一群被惹恼的蜜蜂,疯狂地向“玉米”的飞机扫射(日军后来承认,这架美国飞机被他们打得稀巴烂了)。

            然后,这架P-40又盘旋着上了云层,朝着桂林方向飞了过来。这时候,“玉米”已经严重受伤,他没有任何仪器,只能一边喘息,一边驾驶飞机(后来,中国的防空警报网发现了他),在从福摩萨飞到桂林过程中的某一个地方,“玉米”施瑞牺牲了。也许是他的膝盖夹住了操纵杆,飞机保持了固定的航向。就这样,这架飞机一直由一位死去的飞行员驾驶着继续前进。

            在约翰·汉普什和他的僚机发现这架飞机后,他们俩一左一右护送它往桂林方向飞去,但不到几分钟,这架飞机突然栽到地上,紧接着发生了爆炸,“玉米”施瑞的使命就这样突然结束了。

        犯错误的投弹手立了大功

            年轻的卡尔·迈是美国空军驻守在中国的一个二等兵,他所在的轰炸机队的任务就是轰炸日军。迈是一个军械修护员,但他渴望成为战斗机组的一员。这是1942年5月。

            迈不断地缠他的上级,直到他得到了两次参加战斗的机会。但他还是不满足,一直盼望着第三次机会,也就是参加轰炸日本在扬子江边汉口的基地。后来终于被批准了,迈高兴地爬上了米切尔B-25飞机,但他发现飞机上有两个问题,一是步话机不灵,另一个是杀伤弹没  有架子。

            凭着美国兵典型的的心灵手巧,迈很快就修好了步话机和弹架。在这次行动中,迈将呆在摄像机口,旁边将有一大堆杀伤弹,当他身后的机枪手轻碰他一下,给他一个信号后,他会将这些炸弹一个接一个地推出窗外。

            飞机起飞了,朝目标——扬子江边的汉口飞去。机舱内,有一个来自华盛顿的观测员感到有点冷,他看到摄像机口开着,就想让坐在旁边的迈将它关上。因为迈背对着这位观测员,为了引起他的注意,观测员用肘轻轻碰了一下迈的枪托。

            异常兴奋的卡尔·迈以为得到了信号,开始疯狂地往外投炸弹。在迈投了三组炸弹以后,B-25的指挥官制止了他,这时,迈才发现,这架双引擎的飞机离汉口还远着呢。并没有人给他投弹的信号,他已经浪费了山姆大叔好几百美元的钱。

            到达目的地汉口后,迈正确地投掉了剩下的所有的炸弹,但是,在回来的路上,他的心情还是很沉重,他知道,他在中队的战友将不会再让他上飞机了。

            24小时后,从中国方面的情报得知,有两组炸弹落在停在扬子江上的日本船上,并将其炸沉了,还淹死了好多日本兵。这两组炸弹就是卡尔·迈在远离汉口的地方投下去的三组炸弹中的两组。

        新闻记者的奇迹

            在轰鸣的引擎声和狂风的怒吼声中,C-47运输机的门打开了,一个声音在高声叫喊:“起立!”背着重重的设备准备跳伞的空降兵中,有一位《芝加哥论坛报》的记者,他叫约翰·辛普森,他是美国第一个参加空降兵战斗的新闻记者。

            “钩住!”降落伞上的铁丝绳马上挂在了头顶机舱的锚绳上。

            机舱里的气氛安静又紧张。34岁的辛普森因其长了一脸大胡子而被战友称为“海獭”。他将和其他战士一起,攻占阿尔及利亚东部的亚克斯·来斯·拜恩斯机场。跟辛普森这架飞机一起的还有21架C-47运输机,运载的是美国第509空降兵步兵团。时间是1942年11月18日。

            所有人中,辛普森是惟一的新手,但他很镇静。其他人都参加过盟军进攻北非的“火炬行动”,那也是开战以来,美国第一次主动进攻的行动。除此之外,509团的人还进行过多次跳伞训练,许多人因训练而获得了荣誉。

            《芝加哥论坛报》的记者约翰·辛普森吉米·费利普斯

            就在3天前,当大家听说辛普森将要随队参加攻占亚克斯·来斯·拜恩斯机场的行动后,都认为记者这次要倒霉了。也许他会头先着地而死去,最好的情况也可能是摔断两条腿。他们这样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坚硬的地面对高速下降的伞兵来说,跟从时速45英里的火车顶上跳到地面没有什么两样。

            “可怜的‘海獭’,”空降兵们说,“他可是个好人啊!”

            为了在亚克斯·来斯·拜恩斯机场降落,辛普森接受了两天的训练。中间有20分钟的指导,教官的指导是这样开始的,“请看,你前面这个很奇怪的东西就是降落伞……”

            现在,这个由C-47组成的“舰队”到达了目的地的上空,“出发!”的命令已经发出,人们纷纷背起行李,涌到舱门。很快,湛蓝的天空中就充满了白色的降落伞,在白色的降落伞中,间或有红色的、黄色的和蓝色的降落伞,那是用来装运设备和弹药的。由于跳伞高度比较低(大约400英尺),再加上机场上空空气比较稀薄(在海平面上1英里),使得着地时的碰撞比较猛烈。

            整个机场,几乎没有一个人在落地的时候没有受伤,诸如划伤、擦伤或扭伤。有的人受伤还比较严重,约翰·贝瑞上尉几处腿骨骨折,而营部的卡洛斯·奥登上尉脚骨摔坏了3处。还有其他几个人摔断的骨头又插进了肉里。

            尽管落地时受伤的比率很高,但不到一小时,美国人就夺取了机场。记者辛普森,这位事先被大家担心会遭遇不幸的人,居然是整个行动中惟一没有受伤的人。

        纳粹帮助美国发明了原子弹(1)

            1937年,也就是阿道夫·希特勒掌权后的第5个年头,德国两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物理学家领导的科研小组在原子能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被公认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两位物理学家就是奥托·海恩(Otto  Hahn)和弗莱茨斯垂斯曼(Fritz  Strassmar)。一年后,他们俩利用中子轰击的办法成功地分裂了原子,他们称之为裂变。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制造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厉害的武器的道路。

            尽管希特勒早已经打算在1939年发动战争,但他并不知道原子能作为最终武器的意义。因此,两位科学家的结果得以公开发表,并传遍了全世界的科学领域。

            在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直担心希特勒会制造出原子弹,因此,他于1939年8月2日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阐述了制造原子弹的意义,并且劝告美国政府,尽快进行该方面的研究以赶超纳粹德国。爱因斯坦是1933年被迫离开德国的,当时,纳粹没收了他的财产,并剥夺了他在著名的凯瑟威廉研究所担任的职务。

            警觉的罗斯福马上下令成立了铀计划行动组,专门研究原子能用于武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