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乱谈三国网络文集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乱谈三国网络文集

第14章

书籍名:《乱谈三国网络文集》    作者:
    《乱谈三国网络文集》章节:第14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与这首歌相得益彰的是周瑜对蒋干说的一段表明自己心迹的话。他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思,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在这里,一个志满意得、心忠志坚的周瑜活鲜鲜地立在我们面前。

            是的,《三国演义》中的周郎,虽然对外遇到个高出自己的诸葛亮,在争夺荆州中处处受挫,最后饮恨而亡,但在东吴集团内部却是春风得意,深得倚重。孙策得到周瑜时高兴地说:“吾得公瑾,大事谐矣!”临死又给孙权遗言:“外事不决,可问周瑜”。更有一层是周瑜和孙策还有连襟之亲。周瑜年纪轻轻,就被拜为大都督,总领江东水陆军马。无怪乎,周瑜对孙吴政权感激涕零,竭忠尽力。他向孙策表示“某愿效犬马之力,共图大事”;向孙权表示:“愿以肝脑涂地,报知己之恩”;向吴国太表示:“敢不效犬马之力,继之以死!”赤壁之战前夕向孙权请战:“臣为将军决一血战,万死不辞。”

            刘备攻下汉中之后,手下众将都要推他称帝,无奈刘备故作推辞。这时诸葛亮劝进说:“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生忘死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众将也齐声说道:“主公若只推却,众心解矣。”张飞更是急得大叫起来。真是一语破的,古人可谓坦诚!于是刘备答应先进汉中王,对文臣武将“各拟功勋定爵”,众人皆大欢喜,继续思恩效命。曹丕称帝后,诸葛亮又一次请刘备即皇帝位,刘备还是“坚执不从”。诸葛亮尖锐指出:“文武官僚,咸欲奉大王为帝,灭魏兴刘,共图功名;不想大王坚执不肯,众官皆有怨心,不久必尽散矣。若文武皆散,吴魏来攻,两川难保。”刘备毕竟没有迂腐,到底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当了皇帝,对“大小官僚,一一升赏”。于是“两川军民,无不欣跃”。在这里,诸葛亮正是通过不断满足“功名欲”,增强刘备集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正如他高卧隆中时常吟的:“凤翱翔于千仍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如果刘备一直是个“织席小儿”,哪能有那么多豪杰投靠于他?如果刘备一直当他的新野县令,许多人也早就丧失希望,离他而去。可见,“功名”对于一个人才来说,是重要的精神追求,满足人才的正当“功名欲”,是激励人才奋发努力的重要手段。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说道:“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徐庶临去曹营,鼓励刘备手下诸人:“愿诸公善事使君,以图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当黄盖请阚泽代他向曹营献诈降书时,阚泽欣然应允,慷慨表示:“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公既捐躯报主,泽又何惜微生!”都雄辩地证明,“功名”对于人才来说,是个重要的激励手段。

            满足“功名欲”的手段,除了倚重、提拔之外,还有赏识、表扬。《三国演义》中一些出色的管理者常常是同时使用数种手段。荀彧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和他谈话后称赞他:“此吾之子房也”,马上任命他为行军司马。曹操称赞典韦:“此古之恶来也”,当下任命他为帐前都尉。赵云以“空营计”大胜魏军,刘备赞扬他:“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并且赐给他一个称号——“虎威将军”。周泰在濡须一战,三番冲杀救了孙权性命,战斗结束后,孙权专门设宴款待他,并亲自把盏,抚着周泰的脊背,泪流满目地说了一些赞扬和抚慰的话,然后又叫周泰解开衣服,让众将看“遍身伤痕”。宴会结束后,孙权“以青罗伞赐之,令出入张盖,以为显耀”,可以说给了周泰极大的表彰和极高的荣誉。这种赏识、赞扬、赐与称号等,都是对一个人功劳、成就的肯定和认同,可以使一个人继续保持已有的积极行为。

            和赏识、称赞相辅相成的激励手段是运用“羞辱”激励部下。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的损伤是一种耻辱,而“知耻近乎勇”,可以激励人们奋进。诸葛亮最善于抓住部将的性格特征,运用“羞辱”这种激励手段。马超攻打葭萌关,张飞大叫出战,而诸葛亮却“佯作不闻”,对刘备说:“今马超侵犯关隘,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取关云长来,方可与敌。”张飞哪能受得了这等小看!着急说道:“何故小觑吾!吾曾独拒曹操百万之兵,岂愁马超一匹夫乎?”诸葛亮进一步火上加油:“翼德拒水断桥,此因曹操不知虚实耳;若知虚实,将军岂得无事?今马超之勇,天下皆知,渭桥大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几乎丧命,非等闲之比。云长且未必可胜。”急得张飞说:“我只今便去;如胜不得马超,甘当军令!”在这里,张飞越急,诸葛亮越缓;张飞越自恃武勇,诸葛亮越表示他不堪此任。就这样,他把张飞的求战心情激到最大限度,把张飞的战斗勇气充分激励起来,强烈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精神,驱使着张飞去舍命拼杀。这才引来葭萌关前张飞和马超那场无日无夜的恶战。老将黄忠最怕别人嫌他老而无用。当初入西川攻打雒城时,只因魏延说他“年纪高大,如何去得”,他便怒气冲冲,要取刀和魏延比武。诸葛亮深知黄忠这一性格特点,因此夺取汉中时,连续两次以此激他,调动了黄忠的大智大勇,使这位年近七十的老将,在夺取汉中时立下了赫赫战功。当然,诸葛亮并不仅仅把“宝”押在激起的士气上,他告诉刘备:“此老将不着言语激他,虽去不能成功。他今既去,须人马前去接应。”可见,诸葛亮一方面要激起部将杀敌的勇气,另一方面还要稳扎稳打,保证万无一失。

            (三)“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情”的激励历数三国人物,刘备大概是多情善哭的第一人了。他不仅在百姓面前哭得出来,更多的是在自己的文臣武将面前掉泪。他与赵云初次见面分手时,便“执手垂泪,不忍相离”,相爱之情,何其真挚?为请诸葛亮出山,他竟哭得“泪沾袍袖,衣襟尽湿”,敬慕之心,何其诚恳?徐庶要走,他送了又送,哭了又哭,令人读之心酸。关羽被害,他竟“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以致“泪湿衣襟,斑斑成血”。今人实难想象,刘备何以如此能哭?这真要感谢罗贯中那支浪漫之笔了。正是这支出神入化之笔,塑造了刘备这个与曹操同有大志,但手段针锋相对的典型形象。刘备自己表白:“曹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曹相反,事乃可成。”为了树立自己这个感人的形象,刘备是丝毫不吝惜自己的眼泪的。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一种感情投资。诸葛亮在隆中决策中提出:“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刘备正是凭着“感情投资”等手段,赢得了“人和”这个战略优势,靠“人和”这个战略优势。与曹操、孙权争分天下。

            自然,以情动人并不一定要象刘备那样动輒涕泪交流。捧读《三国演义》,动人情态多采多姿,可以使现代管理者学到更多摄取人心的艺术力量。以情动人大致有如下一些方式:

            尊重

            人都有受人尊重的需要,特别是知识分子尤甚。古代士大夫的最高理想,常常不是为王为帝,而是为“王者之师”,受人尊重是他们的优势精神需要之一。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正是要报知遇之恩。因此,对待贤能只有做到心诚、礼敬、意专、言听计从,才能用得住,使得起,使之心情舒畅,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果以权势压人,颐指气使,必然失掉人才。三国时代的杰出统治者,都很注意礼贤下士,做到了待之如上宾,“任贤如事师”(《樊川文集·雪中书怀》)。

            刘备要第三次去请孔明,关羽、张飞好大不高兴。关羽认为“其礼太过”,张飞干脆说用一条麻绳把诸葛亮捆来。刘备呵斥他们说:“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三人离茅庐还有半里之遥,刘备便下马步行。来到诸葛亮家里,恰逢诸葛亮正高卧草堂,刘备不让通报,恭恭敬敬在阶前站立了半响又一个时辰,直到诸葛亮醒来。正是:“不是虚心岂得贤?”(王安石《诸葛武侯》)得到诸葛亮之后;他“以师礼事之”,认为“我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说道:“孔明是吾之师,顷刻不可相离。”临死托孤,甚至叫三个儿子“以父事丞相”。这些所作所为,使诸葛亮感铭肺腑,觉得“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诸葛亮对蜀刘政权的忠心耿耿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传诵千古,感人泪下,其实,首先是由于刘备的爱才、尊才和善于用才。只因刘备“三顾频烦天下计”和“托孤既尽殷勤礼”,才有诸葛亮的“两朝开济老臣心”和“报国还倾忠义心”。他们两人可谓君臣相得,珠联壁合。东吴的孙氏家族也很注意尊重贤能。吴国太临死嘱咐孙权:“汝事于布、公理当以师傅之礼,不可怠慢。”孙权在合肥,听说鲁肃来到,“下马立侍之”’“请肃上马,并辔而行”。曹操听说许攸来投,竟顾不得穿鞋,跑出来迎接,到了寨中,自己先拜于地。司徒王允为用歌妓貂蝉,也对之“叩头便拜”,貂蝉为之感动,表示“万死不辞”甘愿牺牲自己,去离间董卓和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