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乱谈三国网络文集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乱谈三国网络文集

第7章

书籍名:《乱谈三国网络文集》    作者:
    《乱谈三国网络文集》章节:第7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我估计曹操听到这话一定是愣了一下,想到陈宫不想活了,于是转换话题:“那么你老妈怎么办呢?”意思很明显:你不想活了,可你老妈你总不能不管吧。不想陈宫把球踢了回去:“以孝道治理天下的人,不伤害别人的双亲,我老母的生死,决定于你,而不在我。”可以想见曹操现在已经抓狂了:“那么你连老婆孩子都不管了吗?”陈宫回答:“我听说施仁政于天下的人,不灭绝别人的后代,妻子儿女的生死,也决定于你,而不在我。”然后在曹操瞠目结舌的时候,从容的出门就义,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陈宫其人,这里多数都持褒扬的态度,言其才高智广,排谋士文官的座次时他也往往能够入围。他成名并受到一定尊重多与他曾经以曹操不义弃操而去有关,这里就有个小问题另人困惑了,请大家共同探讨。

            陈宫事吕布这等小人且不用去提,疑惑主要出在这里。袁术欲杀刘备而派韩胤与吕布结亲,陈宫高才,自然看破此计,可当他对韩胤说破此计后呢?“胤失惊,起谢曰:‘乞公台勿泄!’宫曰:‘吾自不泄,只恐其事若迟,必被他人识破,事将中变。’”当韩胤请教如何时,“宫曰:‘吾见奉先,使其即日送女就亲,何如?’”随后,陈宫说服了吕布,立即将女儿送往寿春,当然,此事为陈珪破坏了。

            其后,张飞抢马,招致吕布攻打小沛。刘备势孤难敌,则请人去吕布处说情,“愿送还马匹,两相罢兵”,此时吕布本想答应,可“陈宫曰:‘今不杀刘备,久后必为所害。’”,如此落井下石,那是铁了心要杀刘备不可了,为何?

            按说以刘备为人,身为皇亲,声名又好,陈宫不齿曹操为人,那么应该很尊敬刘备为人了吧,可是结果呢?如果说因为他事吕布,那也应该清楚此举对吕布并不是好事。其中厉害陈珪尚能看的清楚,何况他呢?而且之前纪灵来犯时,吕布自己都知道刘备为袁术所除,自己也就独木难支了,那么为什么陈宫要致刘备于死地呢?若说他为人不仁义,为什么要弃操而宁事吕布?若说他仁义,却为什么一定要杀刘备?要知道,就连曹操也不愿意杀这个“仁厚”之人啊!

            思来想去,觉得不是他不仁义,而是他太仁义了。他既然跟了吕布,不管吕布为人如何,那是跟定他了,这当然是孔孟惹的祸,但其时,这样的就叫忠臣,陈宫无疑就是这么一号人。他忠于吕布,就要提防他人,而以他的高才,对刘备其人可以说是看的清清楚楚,恐怕并不比曹操差。他明白刘备非常人可比,此人素有野心,虽然看来忠厚,实际却很危险。现在羽翼未丰,很是谦恭,对吕布夺徐州毫无怨言不说,还一再表示这正是他所希望的(对这样一个理想远大的人,可能吗?),其实不然。一旦将来时机成熟,兵强马壮之时,第一个倒霉的肯定就是他的主公吕布,那时自然不会再去谦恭,说什么本来就是想吕布来领徐州这样的好听话了。大可以说吕布当年不仁,夺我徐州,我夺回不是天经地义吗?陈宫真先见之明啊,曹操收留刘备,当打败吕布后,还不是一不小心就被刘备反咬而丢了徐州;刘璋请他御敌,不也是莫名其妙的被骗了益州。至于荆州,不说也罢。可见,装好人赚城是刘备的拿手好戏呀!

            陈宫看的清楚,袁术貌似强大,却远远不如刘备危险,所以为了忠于主公,宁可背上连曹操也不肯背的害贤之名,先杀刘备而缓图袁术,此等仁义恐怕也只有令人叹息了,不过其谋略之深远也足使人敬佩,只可惜陈珪之流不懂得陈宫深意啊!                    

        英雄、枭雄、奸雄辨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方的代表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可称得上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三“雄”。千百年来,曹、刘、孙三人各得春秋笔法的一字褒贬而口碑流传,即英雄孙权、枭雄刘备、奸雄曹操。征之史籍,各有出处。

            英雄,指见识、才能或作为非凡之人。三雄之中,声誉最佳。《三国志·孙权传》记陈寿做评语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又裴松之注引《吴历》记建安十八年,曹操率军号称步骑四十万攻孙权于濡须,孙权率众七万御之,相持一月有余。曹操见孙权舟船器仗军伍严整,不可侵犯,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乃撤军还。据此,孙权称英雄,当之无愧。然而,虽然孙权量力周旋,善保江东,成鼎立之一足,实属不易;但无论就志向抱负,还是文韬武略,乃至进取精神,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而言,孙权都在曹操、刘备二人之下。“英雄”排名实居最末。

            枭雄,雄杰之谓,含有凶狠专横的意思。稍带贬义。名声不如英雄好听,但相较带有一股强悍之风。《三国志·周瑜传》记刘备赴京口见孙权,周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建议孙权扣留刘备,不使其返。按一部《三国演义》,刘备是被极力颂扬的人物,一举一动都透着“仁义”二字,似与“枭雄”的称谓不符。其实,历史上的刘备少好结交豪杰,早年起义兵讨黄巾,有雄才而不甘居于人下,敢于见利忘义,“枭雄”之称虽出自敌口,但还算公允。刘备寄居曹操门下时,曹操曾从容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可见刘备之雄。较之曹操、孙权,“枭雄”虽不及“奸雄”,但胜过“英雄”。

            奸雄,即奸人之雄,本指淆乱是非的辩士,后来多以奸雄指富于权诈、才足欺世的野心家。三雄之中,以奸雄名声最差,足以使人切齿。《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晋人孙盛《异同杂语》记曹操未出道时曾去拜见名士许子将。许子将在汝南主持一个“月旦评”,即每月月初开一次会,评论当时人物,影响极大。凡是得到许子将肯定或赞扬的人物,身价即刻大增。曹操问道:“您看我是怎么样一个人?”许子将笑而不答。曹操再问,许子将说出这样一句话:“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罢大笑。这就是曹操“奸雄”称号的由来。《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记述了这件事。即开篇就用“奸雄”二字将曹操定为乱臣贼子,予以彻底否定。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对统一我国北方,曾起过很大的作用,是三国时期最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三雄之中,“奸雄”的否定意义最强,但若论历史地位与个人才能,“奸雄”曹操远远超越了“枭雄”刘备与“英雄”孙权。

            功高盖世、才亦超群的曹操为什么沦为“奸雄”?许子将的评论是否有问题?查《世说新语·识鉴》有如下记载。说曹操少时去见曾任三公的桥玄,桥玄对曹操说:“天下不久将要大乱,群雄争斗。能拨乱反正的人,看来非你莫属。然而你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桥玄与许子将对曹操的评论如出一辙;可是用词有所变化,“乱世之奸雄”变成了“乱世之英雄”。原来关于曹操到底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说法不一。桥玄与许子将的说法到底谁更可信呢?众所周知,自古乱世出英雄,奸贼的出现则无关治世乱世。如此说来,曹操为“乱世之英雄”更合乎逻辑。《三国志·武帝纪》记陈寿为曹操作评语曰:“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所以,桥玄“乱世之英雄”的评价应为正确之论。                    <br  />
        三国闲话        

            (一)张角

            在《三国演义》里,谈到张角,直接冠名为“贼”。就因为他搞了一次农民起义。

            张角提出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挺压韵的。在历代农民起义口号里,最好听的有三个。除了张角这个,还有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很有煽动力。还有李自成的“开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很生动地表现出了民以食为天的基本需求。

            看见张角手下的人嚷着口号,疯狂地与朝廷斗争,我只是想到了周星驰版《鹿鼎记》的陈近南:“读过书明事理的人,都在清朝当官,留下来的都是很蠢的人。所以要用宗教的方式麻醉他们。所谓反清复明和阿弥陀佛,其实是一样的。”

            (二)十常侍

            十常侍是比较好听的名字,学名叫“宦官”,直接点叫“太监”,难听点,袁绍说的,叫“阉竖”。其实也怪可怜的。说实话,招谁惹谁了?一刀挥去,就进了宫了,忒可怜。

            我经常奇怪,宦官为什么在汉朝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难道正常人的政治能力不如宦官?这么说简直是长他人志气。我琢磨了半天才大致如是推论:一、汉朝皇帝大多足不出户,这风气一直延伸到晋。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还说那肉羹的蠢话,日常接触的除了妃子就是太监,那太监对皇帝的影响力自然巨大。二、汉朝动辄就有个大将军啊、大司马啊、皇太后啊什么的主持朝政,皇帝大多数时候是被架空的,而且受人监视。你看曹操和司马昭就知道了。如此状态下也惟有相信太监了。

            话说到这里,想到《三国演义》中一个一直无法明白的地方:十常侍在屡次周旋贿赂后终于没被大将军何进杀死,可是在外路诸侯进京时,眼看危急,他们居然不去求何进而选择把他诱入宫中杀了,导致他们全体被袁绍曹操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