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宠文网 > 科幻小说 >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第23章

书籍名:《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作者:库尔特·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章节:第23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人们要是读过许多美国的心理学著作和论文的话,不会找到这类方法论的描述或类似方法论的描述,然而在德国人的著作中,却可以经常找到这类描述。这种差别并非是表面的,而是反映了美国著述和德国著述之特征的深刻差异。美国人把德国心理学称作思辩性的,认为它只是作一些无益而琐细的分析;而德国人则把美国的心理学分支称作表面性的。当美国人发现一位作者引进了这类方法论描述,提炼它们,戏弄它们,而实际上对它们什么也不干时,美国人这样做是正确的。可是,德国人也是正确的,因为美国的心理学并不想使自己看上去天真无邪,对直接的经验事实不存在偏见,结果使得美国的实验经常是无益的。实际上,实验也好,观察也好,都应该联手前进。对于一种现象(phenomenon)的理想描述,其本身可以排除若干理论,并表明一些明确的特征,也即一个真正的理论必须具有的特征。我们把这种观察称作“现象学”(phenomenology),该词还具有若干其他的含义,但是不应该与我们的含义相混淆。对于我们来说,现象学意指尽可能对直接经验作朴素的和完整的描述。在美国,“内省”(introspection)一词是唯一用作我们意指的那个东西的词,但是,该词还具有十分不同的含义,在这种含义中,它涉及这种描述的一种特定类型,也就是说,意指将直接经验分解为感觉或属性,或者分解为其他某些系统的元素,但非经验性的元素。

        我想让我自己和我的读者避免讨论这种内省的麻烦,因为苛勒(Kohler)已经在他的著作《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第三章中令人钦佩地这样做了。这种内省在美国流行不起来,因为美国的心理学家看到了这种内省的枯燥和内容的贫乏。但是,他们在言之有理的批判中,将洗澡水与澡盆中的婴儿一起泼掉了,用纯粹的成就实验取而代之,并倾向于把现象学一起排除掉。然而,现象学是重要的,这一点可以从前面的讨论中反映出来。要是不对环境场进行描述的话,我们将不知道我们必须解释什么。

        然而,剩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描述,作为行为一部分的现象学是什么东西。这个问题中包含的困难常常引起讨论;我可以向读者提及我的两篇文章,在这两篇文章中,上述困难得到充分的处理,而且这两篇文章也尝试了对这些困难的解决办法(1923年,1924年)。

        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

        视觉中的光波作用

        现在,让我们再跨前一步。我们已经根据环境场所提供的情况对它进行了描述;接下来,我们必须探究使这种环境场得以存在的原因了。可以这样说,环境场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我们的感官作用,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由于我们所提供的大多数描述都涉及到全部或部分的视觉因素,所以,我们便从视觉器官开始,也就是从我们自己的双眼开始。我们的眼睛受到光波的刺激,光波直接来自光源,或者更经常地来自物体,这些物体对来自一个光源或多个光源的光进行反射。这种刺激通过一个媒体(medium),该媒体存在于我们眼睛和物体与光源之间,并由我们眼睛的一部分以某种方式加以改变。所谓眼睛的一部分是指眼球的晶状体,它呈现这样一种曲率,以致于将我们称之为轮廓鲜明的物体印象投射到视网膜上面。由于我们不能想当然地做事,因此我们便在这里遇到了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晶状体以这种奇异方式作出反应?使晶状体按照被看到的物体的实际距离而改变其曲率的是什么东西?我们暂时把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推迟到第八章,我们在这里仅仅指出,如果晶状体不以这种方式行事,物体便不会被看到。正如F.海德(Heider)曾经指出的那样(P.146):将一张底片放在物体对面,然后使它爆光,时间长度等于光化效应发生所需的时间,接着对那张底片进行显影冲洗,得到的实际上是一片灰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底片上不会存在该物体的照片。如果你想得到一幅照片,你就必须把底片放到摄影机里面,并使该摄影机的聚焦得到很好的调整。但是,即便你拍了一张正常的照片,那么在你冲洗过的底片上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是一张照片吗?是还是否;当你把该情境中瞧着底片的那个人也包括进去的时候,回答是“是”,但是,如果你就底片本身对它进行考虑的话,回答便是“否”了。在底片上有大量的粒子,这些粒子在底片被显影和定影之前,对光很敏感,而且只有根据照射在粒子上的光的强度而产生变化。光线越弱,越容易被显影剂去掉。因此,在显影过的底片上,你便可得到一层材料,它的厚度从一点到另一点有不同的变化,而这种变化须视曝光时投射到每一点上的光的量而定。由于这层材料是由一定数目的分离粒子所组成,而这些分离粒子中的每一个粒子都是作为整体受到影响的,所以,你的底片所显示的图像的精细程度将有赖于它的粒子的精细程度,也就是说,有赖于每一单位面积中的粒子数。但是,不管它的粒子多么精细,如果你将底片分成若干小块面积,并且对这些面积中的每一块面积的感光材料之厚度加以测量,那么显影过的底片也可以得到适当的描述。一张完整的厚度分布表也就是一种显影过的底片的完整描述。如果我们所指的照片超过了这张完整的表的话,则底片上并没有照片。一俟我们折断底片的一角,或者揩掉感光层的一部分,那么余下的部分仍保持以前的原样,底片上的每一点仍具有不受所有其他各点支配的特征。

        视网膜上的“照片”

        现在,让我们回到我们自己的眼睛上面去。当双眼集中注视一个物体时,例如一条蛇、一朵云、一个微笑着的孩子、一本书,等等,视网膜上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是这些物体的照片吗?是的,不过,只有当我们所指的照片如同我们在照相底片的例子中曾描述过的这种情况的时候;只有当我们列举视网膜中的感光元素,即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用以替代底片上的粒子的时候;只有当我们用这些基本感受器中的每一个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类型和数量来取代底片上感光层的厚度时,方才可以说,视网膜上出现的是这些物体的照片。但是,除了这种差异以外,我们得以见到任何一个物体的直接原因,如同照相底片的镶嵌一样是一种刺激的镶嵌。这样便立即产生了问题:我们的视觉行为环境的巨大丰富性和多样性是如何为光、阴影和色彩等镶嵌所唤起的呢?我认为,当我们用这些术语进行系统阐述时,由于问题涉及到似非而是的论点,它一定会显得令人激动。这类丰富多彩的结果如何从这些贫乏的原因中产生,很显然,我们环境场的“维度”(dimensions)要比刺激镶嵌的维度更多。

        其他的感觉

        如果在我们的研究中也把其他的感官包括在内的话,情境基本上会保持相同。及时分布的振动过程对我们耳朵产生影响;我们听到一辆老式的福特牌汽车在马路上发出轧轧声,我们听到夜莺的歌唱,听到一名教授的讲课,听到钢琴上弹奏一首赋格曲时缠结的声音。在触觉中,我们有着物体和皮肤之间在时空分布上的接触,于是我们“感觉到”硬和软,于和滑腻,以及园和尖等物体。

        为什么事物像看上去的那样

        现在,让我们开始讨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之间关系的作用问题。如果我们集中注意于视觉天地的话,我们便可以将我们的问题作如下的阐述:为什么事物像看上去的那样?

        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本问题有两个方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关注我们行为环境中的事物,而不考虑它们的“真实性”,也就是说,引导我们走向合理活动的真实性,走向适应行为的真实性。在这第一种意义上说,该问题既适用于现实世界,也适用于纯粹的错觉(il-lusion)世界。如果我们的世界是这样的,即所有的现象(appear-ances)都是欺骗性的,那末,本问题的解决就不得不与现在的一样。如果我们用来记笔记的一支铅笔行动起来像蛇一样,我们抓住的一根铁棒变成了一只蜡制的球,我们刚刚踏上的那块石头像一只狼那般扑向我们,如此等等,那么,我们仍然要问下列问题:为什么铅笔看上去像铅笔,铁棒看上去像铁棒,石块看上去像石块呢?幸运的是,实际上我们的世界不是这样一场滑稽的恶梦;一般说来,事物总是像它们看上去的那样,或者,换一种说法,事物的外表告诉我们怎样去应付它们,尽管这像前面关于视错觉的讨论已经表明的那样,知觉有时可能具有欺骗性。这样,便产生了问题的第二个方面:行为环境中的物体所引导的行为,通常也适合于地理环境中的物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一个新问题,可以归入我们纲领的第五点里面(见边码P.67-68)。重要的是,不要把我们问题的这两个方面加以混淆,不要把原本属于第二方面的事实引入到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中去。我只要举一个例子便可明白我这个告诫意味着什么。我们将在后面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对观众来说,舞台上的演员显得愤怒或狼狈不堪或愁容满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