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

宠文网 > 文学理论 > 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

第37章

书籍名:《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    作者:克拉克森 米勒
    《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章节:第37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边际收益毕竟比价格少。上面的所有分析能通过利用MRP曲线而不是VMP曲线重头来过。在边际要素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产品曲线相交处获得利润极大化的劳动使用量。这就是图A7.3中的A点。因此最优投入量是Q1。这个数量能通过支付一种工资率——假如我们仅考虑一种投入品-劳动的话——W2而获得。

        注意,因为边际收益总是小于产出价格,所以所需求的劳动量Q1(图A7.3所示)将比从垄断者那里购买的竞争性厂商所选择的数量小。

        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情况的概要

        我们已经讨论了在产品市场是纯粹竞争而在投入品市场是买方垄断、以及产品投入品市场都是垄断这两种市场结构情况下,投入要素的定价和使用。在表A7.1中我们概述了不同条件下产品的产量和可变的投入劳动的需求。表A7.1以图解表示了图A7.4中(a)组到(d)组的情况。

        剥削

        剥削被定义为购买资源所付的钱少于该资源的边际产品价值。

        我们考虑到剥削量存在于这样一种情况中,即一个厂商既是卖方垄断者又是买方垄断者。这种两重性在图A7.5中得到描述。追求最大利润的卖方垄断者/买主垄断者将由MFC和MRP的相交点来决定需求的劳动量,这就是图A7.5中的E点。它为买劳动量Qm将付出工资率Wm。由于卖方垄断者着眼于MRP曲线而不是适用于完全竞争者的VMP曲线,因此产生剥削。由于买方垄断者着眼于MFC曲线而不是着眼于完全竞争市场上劳动实主的供给曲线,因此产生买主垄断剥削。

        在既有卖方垄断又有买方垄断的情况下,剥削可以被概括如下:

        VMPL-MRPL=卖方垄断剥削

        MRPL-Wm=买方垄断剥削

        VMPL-Wm=总剥削

        买方垄断者实行价格歧视

        在研究中我们只考虑了这样一种情况,即买方垄断者将为每一单位的生产要素付出相同的价格。这种情况如图A7.6中所示,买方垄断者购买的劳动投入量为Q1,支付的工资率为W1。换言之,如果我们假定买方垄断者是产品市场上的完全竞争者的话,那么在A点,边际要素成本就等于VMP。

        我们知道,竞争中的均衡将在SS和VMP的相交点达到。被需求和被供给的劳动量是Qe,工资率是We。

        假如存在着完全工资歧视,买方垄断者对劳动投入的需求率也会在Qe处终止。这是由于完全歧视,买方垄断者会沿着劳动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对于每一个劳动者支付的工资仅限于为使该劳动者愿意受雇所必需支付的金额。只有对边际工人才支付We;对其他所有的工人会付得更少。所以,实行完全歧视的买方垄断者会雇用的工人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时会雇用的工人的数量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并非所有的工人都得到同样的工资率,事实上,除了一个工人以外,所有其他工人都将得到更低的工资。

        假定劳动力和职业都具有不均质性,我们可以预期,任何既定的垄断势力都会进行某些价格歧视。

        造成买方垄断势力的条件

        虽然要想象出买主垄断力量可能十分强大这种情况是很困难的,但想象一个厂商面对一条向上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这种情况则肯定不困难。下面我们来讨论这些情况。

        专业化生产要素

        高度专业化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对任何单个的厂商来说很可能都是向上倾斜的。某些工人和专业人员具有高度专业化技能,以致我们无法以不变的工资率大量得到。至少在短期内得不到。为了更多地雇用这些人员,单个厂商不得不提高他们的工资。这就必须从其他厂商那儿把雇员吸引过来。然而要注意,允许调整的时间越长,高度专业化生产要素供给曲线的弹性就越大。因此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观点:买主垄断力的大小与时间成反比。

        公司区

        最经常引用的有关买方垄断的实例是所谓只有一个买主的公司区。这种情况过去在美国的纺织业和采矿业中相当普遍。今天这种例证的重要性即使并非微不足道也肯定大为减少。现在对美国工人来说,持月票到相距50英里的地方去工作是平常的事情。所以对于独处一个中心地区的雇主来说,可利用的买主垄断力量是很小的。此外,人们确实可以更换工作地区。关于雇佣方的“劳动市场集中程度”的经验研究是很少的。但是已有的研究工作表明大城市的集中程度并不高。对于整个美国来说,30个最大的厂商雇用当地50%或更多一点的劳动力,这样的县是十分少的。在表A7.2中,我们表明了最大的4家厂商的集中率,它们经常等同于美国好几个资源市场的买方垄断势力。

        表A7.2资源市场上的买主垄断力

        1978

        ——————————————————————

        资源                最大的5家厂商的集中率

        铝                                84%

        水泥:硬砖                26

        氯                                64

        煤:烟煤和褐煤        23

        铜                                71

        原油(提炼能力)    38

        石膏                            74

        钼                                94

        石油性树脂:PCV      49

        磷酸                            45

        纯碱                            91

        ———————————————————————

        合谋协议

        就像寡头垄断者为了实现有效垄断而有动力去合谋一样,买主垄断者也有动力勾结在一起。勾结性买主垄断可以是由几个雇主间达成一致的协议而形成的,他们不单独提高工资,相互都不雇用离开对方的雇员。例如在某些会计公司中,大厂商去挖其他厂商的雇员被看成是不道德的。一项研究表明,阻止这种招聘的协议已经存在。许多州的大学系统中互不相属的单位,如在加利福尼亚和纽约的大学,就制定了详尽的协议,显著地提高一个教员从一个学校流动到另一个学校的费用。      

        《产业组织理论、证据

        和公共政策》

        克拉克森  米勒著              

        8  定价原则      

                  在这一章里,我们打算考察具有某种形式的市场势力的厂商(亦即不是面对着价格接受者的市场条件的厂商)所使用的种种定价方法。这里先考察3种主要的定价类型:价格领导模型,经验定价模型以及另外一些一般的定价策略,余下更显而易见的定价形式在以后的几章中讨论。

        价格领导

        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厂商间的合谋协议不必是正式的,而可以是隐含的或心照不宣的,如基于风俗习惯上的协议。价格领导的概念来自长期的风俗习惯。我们将考察4种价格领导类型:(1)占支配地位的厂商;(2)低成本厂商;(3)晴雨表厂商;(4)市场份额。

        占支配地位厂商的价格领导

        据说,在寡头垄断产业中,定价有时是由占支配地位的厂商(即该产业中最大的厂商)所控制的。这个模型的基本假定是据支配地位厂商制定价格并容许其他厂商按此价格销售他们所要销售的产品。然后占支配地位厂商再按此价格销售市场需求量的余额。

        给以这样的假定,我们就可以得到决定价格和数量的方法。

        隐含的假定

        占支配地位厂商价格的领导模型中隐含的假定是:

        1.最大的生产者实际上完全控制了市场价格。

        2.所有其他的厂商像完全竞争者那样行动,认为他们自己的需求函数在占支配地位厂商制定的价格处是有完全弹性的。

        3.占支配地位厂商能够预测市场需求曲线。

        4.占支配地位厂商只考虑它可能对市场产量和价格产生的影响。

        5.占支配地位厂商能够预测在每一种价格上其他卖主的供给。

        6.占支配地位厂商由于规定了价格,并允许其他厂商按该价格销售他们愿意销售的全部产品,所以它的行为是被动的。

        价格和产量的决定因素

        首先,我们必须推导出占支配地位的厂商的需求曲线,这表现于图8.1中。我们画出了小型厂商的市场供给曲线,表示为∑mesmall。这是把小型厂商高于其各自最小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全部边际成本曲线的水平方向相加而得的。为了获得占支配地位的厂商的需求曲线,我们需要找到:(1)所有小型厂商供给全部的市场需求,从而占支配地位的厂商对市场需求的供给为零的一个点;(2)占支配地位的厂商供给全部市场需求和小型厂商的供给为零的点。紧接着,我们在点(1)和点(2)之间增加了一点。

        看价格P1,在这一价格下小型厂商想要提供的产量等于在那一价格下市场的全部购买量,或提供从纵轴到需求曲线DD上的E点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