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转世吴三桂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转世吴三桂

第290章

书籍名:《转世吴三桂》    作者:醉死梦生
    《转世吴三桂》章节:第290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辽东军的一封封喜报便是大顺的一封封告急战报,李自成拿着手中的告急文书终于坐不住了,大同失守,固关失守,平定失守,如今辽东军距自己已不过六十余里,只要两三个时辰便可兵陈太原城下,这怎能不叫李自成着急。而陕西、湖南两省至今还未传回任何有利消息,也不知他们征兵、征粮两件大事时展的如何了,不过自己却已实在等不起了,如今太原城中仅有军卒不过两万有余,其中六成都是临时征招的,战力实在有限,不过就是再精锐的军队,李自成也没有信心凭两万军卒便可对抗十万辽东大军。

        牛金星更是苦劝李自成,道:“万岁,如今辽东军近二十万大军入晋,可咱们在此兵力全算上也不足人家的一半,大多又是临时征召的百姓,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陕西、湖南援军又迟迟不到,咱们还是赶快撤吧!”

        李自成本想死守太原,以待援军,可城中仅有的这点人就算能守上十天半月。最后也是难逃城破人亡的命运,无奈之下,只得收拾行囊,率军连夜出城逃往陕西长安府。六月初八,从大同南下的吴宇、祖泽远也已赶到太原城外二十里处,吴三桂得信后率军西进,两路兵马合到一起,将太原团团围住。未等城外辽东军开炮攻城,城中大顺守将见事不可为。主动开城投降,辽东军兵不刃血取了太原城。随后吴三桂留祖大寿、何可刚的步兵团在山西征讨各城。又命吴宇率军北上出关,绕路关外,从榆林卫入陕,攻打延安府,其余各部随吴三桂一路西进,直奔陕西门户潼关。吴三桂大军刚刚行到山西、陕西边境潼关处,便听闻山西全境已传檄而定,大部分县城未等辽东军到达,城中受尽大顺蹂躏的百姓便已将大顺留守军卒杀死。树起大明旗帜,并派人到太原府请降,请求大明重新派出官员,接管本县。

        吴三桂得报后,长叹一声,对身边众将道:“自古以来,便有民似水、君似舟之说,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也是人人皆知,可这天下到底又有多少人能将这句话真的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他李自成本也是受苦百姓,可他成为了一方之主后便忘了当初受苦地日子,竟会放任部下任意妄为,才致有今日之败。你等且要记住这个教训,不论到了什么时侯,这老百姓都是咱们的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切切不可轻辱之!”回到长安的李自成刚刚安顿下来。便有信使来报,吴三桂未折一兵一卒,便已占了山西全境。李自成听后大怒,没想到自己一走。留守的这些军卒如此不堪,竟不战而降。可他也不想想,而对辽东十几万大军,又有几百门火炮攻城,别说只有不到万人的太原府,就是他自己亲率二十万大军,又能怎样?相信也难逃败亡一途。陕西毕竟是李自成的家乡,在这里李自成的声望明显强了许多,李自成派人在全省征兵以来,已征集大军达十万之众,虽然其中大多都是普通百姓,只是为了一口饱饭才不得不应征入伍,可这还是让李自成看到了一些希望。只要自己能守住陕西,吴三桂率军久攻不下,必然会转移视线,而南明却已早就派大军守在湖广、南京,以防吴三桂大军,只要北明、南明交上手,自己便有了喘息之机,若是能让他们两败俱伤,自己便可螳啷捕蝉,黄雀在后,最后出陕西,收拾乱局。为此李自成特命大伤初愈的小张侯率五万大军守在延安府,又命大难不死,历时一月之久方逃回陕西的刘堂率三万大军驻守潼关,而他自己率十几万大军守在长安,准备随时支援两地。

        潼关以水得名,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端,居秦、晋、豫三省交界处,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地天然防线,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潼关是陕西的东大门,是连接西北、华北、中原地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吴三桂率军赶至潼关城下时,李自成也早得到消息,亲率十万大军支援潼关,想要凭借这座天堑阻吴三桂于关外,迫使他继续南下,攻打湖南,直至与南明接战。面对潼关,吴三桂虽有必胜反握,可自己所率大部分为骑兵,攻城非其强项,若是强攻必然损失惨重。祖大寿、何可刚还留在山西,赶到此处尚需时日。因此吴三桂一方面派许立率团北上,会合吴宇,加快攻伐速度,争取从北攻入陕西,只要吴宇顺利攻破延安府,便可直达长安城下,潼关便也失去了战略意义。另一方面,吴三桂率军在潼关城外二十里处,积极备战,一旦祖大寿和何可刚赶到便可强攻懂关,驱赶着李自成率军继续南下,冲入到南明的地盘,以达成自己的战略意图。六月十五,得到命令的祖大寿率全团已赶到潼关,会合了吴三桂大军,准备强攻潼关,而何可刚则率团镇守山西,以防止有溃败逃入山林的大顺贼军死灰复燃。

        吴宇和许立也早已顺利从榆林卫入陕,不过有小张侯奉命驻守延安府,见辽东骑兵势大,而自己多是步兵,无法与辽东军进行野战,只得率全军退回延安城。吴宇和许立急着率军南下,攻打长安,无瑕攻坚,最后二人商议,分兵两路,吴宇留在延安府围困府城,许立则率团南下,直奔长安,以逼迫李自成放弃陕西,退走湖广。李自成率军在潼关接到明军几万骑兵已经由榆林卫入陕的消息,大惊失色,知道自己再守在潼关也无用处,若等明军南下到长安,攻下长安城,自己守在潼关孤城,恐怕再想走就难了。只得率刘堂及十万大军退回长安,只留下副将马世耀率万余人守在潼关城,以掩护大军撤退。前,李自成反复叮嘱马世耀,定要死守潼关险要地方,拖住敌人,能够拖多久就拖多久,以便长安城中军民从容退出。马世耀在李自成率军走后,便将潼关城外董杜原一带的守军全都撤了,敛兵城内,想要拒城死守。不料此举正合了吴三桂之意,先是不战而占领了董杜原要地,一直到潼关西南的金盆坡,都驻了军。祖大寿率军驻在金盆坡上,居高临下,从西南包围了潼关城,一门门新式火炮对准了城内,只是一轮试射,便已让关中守军死伤惨重,而关中的大顺军却根本无法反击,马世耀知道潼关已守不住了,只得率军投降。

        李自成率军退出潼关时便知陕西已不可久呆,返回长安便已开始着手撤军准备。准备从蓝田走商州、武关,逃往湖广,只是没想到潼关这么快就失守了,一切打算都被打乱。李自成连夜在皇宫中召集众将,商议撤军之事。此时长安百姓也都知道了这一决定,只是李自成未走,尽管人心惊惶,害怕明军到后会惨遭杀戮、掳掠和奸淫,但市面上还保持着平静。没有兵丁和坏人扰乱治安,也没有纷纷向乡下逃走的情况。全城在几天前就已经戒严。各衙门比平时戒备得更加森严。各街道路口增添了岗哨,不时有骑马的巡逻队从街上走过,表情庄严,含着杀气,带队的军官怀中抱着黄套令箭。紫禁城的四门外边都站立着两行明盔亮甲的武士,钟楼、鼓楼和城门楼上站立着弓弩手、火铳手。不仅午门附近,连东华门和西华门前边的街道,都严禁行人通过。夜间,大顺军仅剩的几名将领聚在一起。皇后高桂英也在其中。李自成看看眼前仅剩的牛金星、刘堂、尚炯、高桂英几人,长叹口气,想想半年前,自己决定挥军北上时,帐中尚是人才济济,可今日众多兄弟却大多已是天人永隔,而小张侯被困延安府,生死不知,这怎么不让他感慨万千。“如今吴三桂所率地明军已分从延安府和潼关入陕。陕西不可久留,咱们只能暂避其锋,东入湖广,以求自保。”

        “万岁,臣愿率军驻守长安,为万岁阻拦敌军,以保万岁安全。”刘堂也知眼前形式危急,主动请命道。李自成摇摇头。道:“辽东军有火炮助阵,威力甚大,长安府不可守,不然被其围困。再想突围,恐怕势比登天,只是白白折了军卒性命。因此咱们此次撤军,兵分两路,丞相随我率十万大军吸引吴三桂大军,夫人由刘堂护送,从小路入湖广,沿途各地尚有许多军卒,夫人可以聚集兵卒到时咱们在湖广会师。”“万万不可。”高桂英听后急道:“皇上往湖广去,前有左良玉拦路,后有吴三桂的大军追赶,困难比我大得多啊!只要皇上平安,咱们的大顺就不会亡。在潼关南原战败突围的时候,我同皇上分手,敌人尚且不奈我何。今日吴三桂又能将我奈何!让能够作战的人都跟随皇上去吧。”

        李自成叹口气道:“今日情势与数年前完全不同。

        夫人此去,身边兵微将寡。大约十多天后,才能有数万得力人马赶到夫人身边,倘若在十天之内泄露了行踪,敌人只用三五千精骑穷追不舍,不惟夫人一身安危可优,所图谋的大事也将坏了。”说完李自成看了一眼牛金星,牛金星立即从怀中取出一个封套,从里边抽出一张纸,摊在桌上。高桂英一看,原来是一张草草画成的地图,心中开始明白。牛金星指着地图,小声解释。原来这一张地图,标出了许多地名,什么地方有什么将领,现在手头有多少人马,都写在上边。“从此往西往南,许多地方都还有驻防的人马。有些地方三千五千,有些地方一千两千,也有只剩下几百人的。我已经分头派人星夜传皇上密旨,火速向汉中、保康收拢。只是皇后一路上还需小心,万万不可让敌军发觉。”

        高桂英指着地图说:“从往湖广去,不是有王光恩兄弟地人马在郧阳一带挡住了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