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第91章

书籍名:《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作者:瓦利蒙特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章节:第91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情况顺利,就情绪高涨,遇到挫折,就会泄气,就会立刻将一切都放弃。因此,这种碰运气的人创造不了世界历史。只有在聪明的理智、活生生的良知和永不松懈的警觉的后面,还具备一种狂热般的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够创造世界历史。信念的力量会使人成为一个精神上的斗士。这样,在危急时刻,他就感到有一种东西在指引着他,使这种质量得以体现。有一部分人不喜欢这样,这就是坏的一部分。而好的一部分人会问“我们为什么做出全部牺牲?战争不能再这样延续下去了。这是肯定的。因为没有人能够忍受住这场战争,我们不能,其他人也不能。问题是谁能够忍受得长一些。孤注一掷的人肯定会忍受长些。我们正在孤注一掷。如果有一天换另一个人说:我们厌倦战争了,那时他没有多大关系。如果美国说:结束吧,我们再没有年轻人送到欧洲去了,那么对它没有多大关系,纽约还是纽约,芝加哥还是芝加哥,底特律还是底特律,旧金山还是旧金山。一切都不会变。但如果我们今天说:我们打腻了,不打了,那么德国就永不存在了。”..

            希特勒的这些话,是表达他一般的政治和战略纲领的另一种说法,这一纲领在战争的全过程都在指导着德国领率机构的行动。他的这种表达方式,没有一字提到武器。至于决定战个胜利的时刻何时到来,能够决定德国命运的人,自己也被政治和军事方面的主观愿望所迷惑。首先,他期待着敌方联盟的上崩瓦解,而且总是把很多事情都视为这种瓦解的征兆。第二,他总是“信赖”自己的“神奇武器”。毫无异议,这些武器是德国设计师和工人所创造的值得赞叹的成就,但是绝不能与后来使用的能“闪电般的”取得决定性作用的原子弹相媲美。

            如果说希特勒的这种思路,还向人们指出了几分政治上的前景,那么,建立在这种松散基础上的军事计划,就只不过是希特勒的一时的良好愿望,没有丝毫的生命力。德国大本营及其领导,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仍被东、西两线牵来扯去——一方面要在广大地域内不断投入新锐兵力,一方面是军事物资和兵力的匮乏,一方面是灭顶之灾即将降临,又沉浸在强大军队源源开往前线的幻觉之中。虽然到最后,希特勒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尤如一付骨头架子,但他那魔力般的意志却一直在统辖着一切,那台指挥机器还在沿着原来轨道运转,而且除了国防军之外,德国人民也还不断为它作出牺牲。

            除了他漫无目的指挥之外,他还下达了最后一批疯狂而荒唐的命令。为了对盟军轰炸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进行报复,并激励他的人民做最后的抵抗,他还宣布他要退出日内瓦公约。1945  年3  月初,他还从阴暗发霉的总理府地下室里,对他的士兵进行了软弱无力的恫吓:凡是未受伤而被俘的军人,其国内的家属将要受到惩处。1945  年3  月19  日,希特勒又命令:不要顾及本国人民的生活需要,炸毁全部交通和供给设施,不留给敌人一块土地。在他自杀前的14  天,即1945  年4  月15  日,他还向打了5  年半仗的东线士兵公布了一条纪律,并将其作为誓言:

            “不管是谁向你们下达退却命令,就立即将其逮捕,必要时就地干掉,不管认识与否,也不管他军衔有多高”

            国防军统帅部参谋氏凯特尔,作为军衔最高的军官了解这场战争的全部发展过程。他在纽伦堡审讯中曾说过:

            “在这一尝试(指1945  年3  月这段时间)失利后,德国的失败已肯定无疑了。只是作为军人要履行自己发过誓的义务,我和我们大家才被迫继续进行战斗。”

            早在1  月中旬,敌人还没有停止在西线的进攻行动之前,德国领率机构就曾多次地——尽管是违心地,将注意力转移到东线。12  月24  日,即在阿登会战高峰时期古德里安大将来到“鹰巢”,对希特勒第一次提出告诫。因为苏俄红军已长驱直入占领了匈牙利的西北部,并将布达佩斯包围。在此情况下,古德里安认为,坐阵在德国大本营的希特勒,对于东部战场的形势并不完全了解,他所掌握的只不过是第二手材料。但从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氏约德尔对这次汇报的记录来看,给人的印象似乎只是就匈牙利的问题进行了商谈,并为此从国防军统帅部的战场抽调一些兵力。实际,古德里安大将前来“鹰巢”的目的,是想通过自己的汇报说明,面对俄国人咄咄逼人的优势兵力和跃跃欲试的进攻,德国必须将尚存的军事潜力立即全部转移到东线。同时,他还推测红军的进攻日期可能在1  月12  日。古德里安在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强烈的冲动,以及他对抛弃德国东线所持的反对态度,都证明这位陆军总参谋长的意见是正确的。以后发生的事情也毫无异议的表明,德国最高领导从未考虑过,在东线俄国一旦越过匈牙利,向前推进,会构成什么样的危险。希特勒不相信会有这种东线谍报处长格伦将军一再核实的红军兵力和企图冠之以“厚颜无耻地恫吓”、“十足的白痴”而加以驳斥。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大概也认为,尽管德国在西线屡遭挫折,但仍保持着进攻态势,而且至少能使敌方胆战心惊,从而为己方赢得喘息机会,这对东线重新部署兵力大有好处。他的这一态度始终未变。不管是古德里安在除夕之夜口头汇报当中,还是1945  年1  月9  日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发言人在形势座谈会上,都一再提到在巴拉诺夫的维斯瓦河桥头堡正在构成一个巨大威胁,约德尔的观点还依然如故。只是当东线主要战区不断缩小,陆军的兵力再次归由陆军总参谋部统辖时,约德尔的思想才稍有变动。约德尔更加注意聚集“他”在西线的部队,并尽可能用从芬兰和挪威解脱出来的兵力补充这些部队。而古德里安——也正象他写的那样,“带着希特勒下达的东线必须自助的指示”回到措森。

            俄国的大规模的“巴拉诺夫攻势”开始4  天后,俄军转眼间到达了上西里西亚和奥得河中游。只是到这时,德国大本营才根本改变了以往对形势的看法。1  月15  日傍晚,“鹰巢”大本营在起程之前、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象往常一样,仅在日记里写下了一句话:

            “19  时20  分、古德里安来电,紧急请求将一切都投入东线。”

            日记接着以了草的字体,简短地记下了根本无法实现、而当即要实施的决定:

            “元首要求采取强制手段,迅速从利包(库尔兰)运去2  个装甲师和2  个步兵师”。

            当天,希特勒还决定将党卫队第6  装甲集团军从阿登调回,“开往匈牙利,去守卫在战争中起决定因素的油田..”对于几周前,希特勒背与陆军总参谋长直接下达命令,从东线中路调出一个党卫队装甲军开往匈牙利一事,古德里安大发雷霆。在大本营迁回柏林总理府的当天早上,古德里安就当面对向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表示了自己的愤慨。然而,约德尔却无动于衷,连肩都没有耸一下。在作出从西线抽调少部分后备兵力,不首先去守卫德国东部边界,反而将大部分兵力源源调往匈牙利的决定一事上,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是否参与、这里无须讨论。但无论怎么说,他是让古德里安在反对这种安排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凯特尔在战后受审中,对大本营中的这一事情的始末,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希特勒认为“维也纳和奥地利的安危,具有决定意义”。按照他的观点,“宁可丢掉柏林,也不能让匈牙利的石油和奥地利受到损失”。

            身为最高司令的希特勒对东线的迅速崩溃似乎自知负有罪责而大发雷霆。1  月17  日,当他得知驻守华沙的4  个营,未经他的允许和特别命令已澈离华沙时,咆哮如雷,不能自制。古德里安写道:“他对可怕的形势完全失去了兴趣,而对华沙的恶运耿耿于怀..唯独要惩罚陆军总参谋部的所谓失职。”希特勒对古德里安说,“我不想对您怎么样,我是要谴责总参谋部”,“我不能忍受智囊团的自以为是,硬要把他们的观点强加给他们的上司。这倒是总参谋部的体系,我要铲除这个体系。”希特勒不顾古德里安的异议,下今逮捕了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冯·伯宁上校和两名中校助手。就连古德里安自己也在几天之后受到当时著名的保安局局长卡尔腾布鲁内尔和米勒的传讯。结果,伯宁却被关进集中营,直到战后也没有再出来。

            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没有直接参与这些事件,因此它的军官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但具有深远意义的是继1945  年1  月22  日华沙事件后,他们为希特勒所拟制的下列指令:

            “我命令:

            1、各位司令、军长和师长在下列事宜上要对我负责,尽旱向我报告。

            a)作出每一次战役机动的决定;

            b)师以上单位计划实施的任何一次在最高指挥机构指令以外的进攻;

            c)在平静战线上实施的、任何一次超出正常突击活动的、旨在吸引敌人注意力的进攻行动;

            d)计划实施的任何一次退却和撤离行动。

            e)每一个放弃居民地支撑点阵地或要塞的计划;

            以便我能参与上述决定的作出,使可能作出的相反命令及时下达到先头部队。

            2、各位司令、军长和师长,各军种总参谋长和每一位总参谋部军官或在各指挥参谋部工作的军官,都应对我负责,在每一分直接或通过正常程序呈送于我的报告,都要阵述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