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第33章

书籍名:《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作者:瓦利蒙特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章节:第33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第二天、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大夫所望地在他的日记里开诚布公地写道:

            “又是令人沮丧和羞耻的一天。陆军总司令几乎不再是信息传递者。元首越过他,直接与集团军群司令联系。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最高领导不了解自己部队的状况,象一个修鞋匠修修补补,只能靠下决断过日子。”

            直到1941  年12  月8  日,希特勒的大本营才对当前的形势变化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国防军统帅部第39  号指令指出,”立即停止一切较大的进攻作战行动,并转入防御“,因为“冬天突然过早降临..给供应造成困难”。指令还确队了前不久敌人造成的威胁。希特勒还命令陆军总司令部,根据自己的处境建立一条“节省兵力”的防线。但希特勒又以附加条件对陆军的这种行动自由加以限制:对敌人作战或军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必须加以固守;其他战线不是为敌所迫而后撤时,只能在后方阵地状况允许时才可实施。必须保持为1942  年恢复大规模进攻作战的先决条件。未完成的进攻企图,在指令中仅被列为“特殊任务”,但却强调了夺取塞瓦斯托波尔的任务。为补充部队的损失,陆军指示,应对后方勤务机构进行清理;若想进一步增强兵力,只能从西方占领区抽调部队。再没有其他后备军了。如果从战略角度将这一新指令,看成是1940  年7  月希特勒战争计划的破产,那么可以断定,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及其同僚们,在所谓最终战胜苏俄的呼声渐渐偃旗息鼓的余音里,已竭尽全力完成了这一指令。同日,陆军总司令部也在一份作战命令中,毫无异议地将指令精神下达,甚至在命令的序言里指出,战局开始时所规定的目的已经达到。但时隔不久,希特勒又以“狂热”的意志坚持既得的战果,禁止部队后撤一步,否定了自己刚刚宣布的基本原则。然而,这个指令无论从眼下看还是从长远看,都未给部队以任何帮助。由于德国国防军最高指挥前前后后所犯的错误,以及所进行的冒险——不仅是希特勒和国防军统帅部,使早已负担过重的进攻部队离消耗殆尽已为时不远。

            日美参战

            德国统帅部对东线战争的转折漠然处之,也许是因为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日本对美开战所取的战果上。德国整个大本营乃至第Ⅱ号宿营地的人们,都沉浸在欣喜狂欢之中。然而,他们只是看到了事情本身。那些在此刻看得更远的人,却无动于衷,显得更加沉默。当希特勒和他的亲信其中包括凯特尔将军和约德尔将军,突然离开战地大本营回到柏林时,人们还不知道此行的目的。直到12  月11  日中午,即希特勒在国会上对美宣战时,作者才从电话中得知此事。

            约德尔从柏林打电话给瓦利蒙特。当时。瓦利蒙特正同参谋部的几位军官用餐。约德尔在电话里向瓦利蒙特转告了最新的变化:“您听说没有,刚才元首已宣布与美国处于战争状态?”瓦利蒙特:“听说了,不过太使我们感到意外了。”

            约德尔:“现在参谋部的任务是,需要研究一下,美国将首先向哪个方向派出其主力部队,是远东还是欧洲然后再做出下一步决定。”

            瓦利蒙特:“是的,我也认为此项研究工作非常重要。因为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考虑过对美国作战,因此我们手头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改,完成这项任务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约德尔:“您看看您能做些什么。明天我就返回,再进一步商谈吧。”

            就这样,大本营开始了对美国的战争,直到1945  年5  月在易北河畔结束。

            在上文曾提及的1941  年3  月5  日的“与日本合作的指令”中,称”共同的作战目标”是“迅速使英国就范,从而避免使美国参战”,接着,海军总司令按照同一指令,负责“协调”双方的海战计划。希特勒向海军总司令强调指出,即使美国实施罗斯福的“射击命令”,也必须避免给美国以任何参战的借口。尽管如此,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以第二个陆军总参谋长的身份,对这一问题及时地进行了研究。也许约德尔收集的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希特勒的决心,即认为,美国至少不会参加欧洲的战争。

            在当时的情况下,希特勒对美宣战只不过是一种姿态。在希特勒在对美宣战的当天,责令其外交部长签署的“德、意、日..关于共同作战的协定”也同样是一纸空文。1942  年1  月3  日,希特勒同日本驻德大使大岛浩将军所阐述的思想,也只不过是出之于一种战略愿望。但他还是想从这样一个事实中——..两个如此强大的军事强国——日本和德国——相距遥远,却并肩作战..这在历史上大概还属首次”——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一状况,就有可能通过作战行动上的周密协调在作战中产生一种杠杆作用,这势必对敌人造成重大影响。因为,这就会迫使敌人不停地调整重点;分散其兵力。他不相信美国还有勇气在东亚地区发动进攻。”里宾特洛甫则认为。要说在目前形势下东方最可能发生的事,就是“日本可能在这种形势下于5  月份进攻俄国”。大岛浩也认为,当日本建立“东亚新秩序”后,“必定会有一天进攻俄国”。然而,希特勒对此并不感兴趣,他认为“对德国最重要的是,日本不要输给大英帝国..英国也是我们的主要敌人。我们肯定不会输给俄国人。”

            不久,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的人们,便同意了卡纳里斯海军上将的观点——尽管没有可靠的证据,确信美国人会将重点首先放在击败德国上。并认为,美国重兵出现在欧洲和非洲的时间还尚未到来。此外,他们还认为,日本的高度战备状态,首先对“轴心国”有利,特别是它能将俄国强大兵力牵制于远东,尽管日本人同莫斯科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1942  年1  月18  日,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与意大利和日本同级的参谋长全权代表,在柏林签署了“德、意、日军事协定”,这是继1941  年12  月政治协定后的又一个协定。文件是在外交部领导下,由三国条约的军事委员会拟制的。由于“轴心国”的这一组织。无从了解德国的作战企图,因此“协定”实际上只限于划分海上贸易战的分界线,以及诸如通信、供应、技术和装备问题等般军事合作。现在人们谈论的主要对手是英国和美国,却忽略了俄国。

            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既没有参与该文件的拟制,也没有看过一眼。因此。德、日之间的军事关系只局限于日本军官偶尔来德国大本营访问。在这里,希特勒亲自接见了日本大使大岛浩将军,凯特尔和约德尔与大使的随从进行了磋商,本来,大本营第Ⅱ号宿营地是大本营的军事工作场所,但却没有一个日本军官光顾。

            15  个月以后,即1943  年4  月,希特勒对日本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在1943  年4  月5  日的形势讨论会上,希特勒作了如下一番谈话。“约德尔:日本人确信,1943  年,重点将在欧洲战场上。希特勒:不要这样高兴。约德尔:(日本人)从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撤退已经成功。希特勒:对日本人说的话,不要当真,我就一句都不信。约德尔:是不能相信他们!因为他们是一批心是口非的人。希特勒:他们肆意撤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必须有所提防..最近,日本人到底干了多少事!日本才拿出30  几个步兵师?真是可笑。日本比德国人口多..他们可以拿出120  个师。而他们实际有多少兵力,人们还不知道现在我唯一不能判断的问题是日本的坦克,他们到底有没有现代化坦克?一个副官:据说,他们的坦克和飞机都不多。希特勒:他们也从来没有提过军舰,可是突然间到处都是他们的重型军舰。他们也从来没有说过航空母舰,可是,人们一下子看到,大部分航空母舰都是他们的..他们一句话都没说,我也一句话都不说..如果他们真有什么打算,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如果他们提出想在南方行动,我倒想他们不如在北方有所行动。”

            这次谈话中,只字未提日本人在共同作战中的某些功绩,例如减轻了地中海战场的负担,迫使英国舰队和空军的强大兵力向近东撤退,从而使隆美尔能够依靠己方潜艇和空军力量,于1942  年1  月末,在短时间内,再次把英国人赶到托布鲁克以东地带。再比如,突破敌人封锁的德国船只在日本港口装载原料,特别是橡胶,以及在航运上日本所给予的帮助,对于德国继续欧洲战争起着举足轻重、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尽管通过外交途径作了很大努力,但在对苏作战中,始终未能得到日本的任何支持俄国人终于在1945  年战争的最后阶段,集中兵力向满洲的日本人发动进攻,使日本得到应有的报复。

            国防军领事机构的组织和人事变动

            当希特勒从柏林回到战地大本营时,东方战线已岌岌可危。对此,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1941  年12  月15  日傍晚的日记里写进:“对目前形势与陆军总司令进行了一次极其严肃的讨论。他很沮丧,看来已无力挽救陆军脱离困境。”也许这一判断受了冯·布劳希奇元帅的健康状况的影响,10  天前他就决定辞职。结果,引起一系列人事的和组织的变动。其中,最重要的变动就是希特勒于12  月19  日接收了陆军的指挥权——这并非权宜之计,而是直到他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