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第16章

书籍名:《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作者:瓦利蒙特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章节:第16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约德尔也没有袖手旁观,他利用他的权威,下达了补充命令。而哈尔德却极为恼怒地回到了他附近的猎屋。他写道:“在元首大本营,另一种观点占了统治地位。元首对南翼有着一种莫明其妙的惧怕心理。他大发雷霆,暴跳如雷,似乎我们正在葬送整个作战,正在导致全军覆没。他根本不想继续向西推进。”

            直到下午晚些时候,这场风波才平静下来。陆军总司令部收到了一份新的“命令”。甚至还有关于早晨说话的“谈话记要”———这是一种过去几乎从未采用过的、表示赞同陆军总司令意见的形式。当天18  时,希特勒终于被哈尔德呈送的新的报告说服了,决定“放弃对机动权的控制”,由陆军自行决定。“从此,正确路线终于能付诸于实践”,陆军总参谋长在分析这一事件的过程中,这样写道。但他又说:“这是在引起普遍义愤的情况下才出现的结果,而且从表面看似乎是作为国防军统帅部采取的指挥措施”。这场风波迅速了结了,国防处是在事后才了解到这一情况。

            在后来的日子里,约德尔的日记如同温度计一样,反映出指挥层仍处于一种动荡不定的状况。他们对作战指挥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经验,他们的行动准则是受其起伏不定的感情和情绪来决定的。因此,到5  月19  日,国防军统帅部对于来自北面的法、英装甲部队的突击,又一次表示出“极大的忧虑”;而敌人的这一行动正中陆军总参谋长的下怀,他“恰恰表示欢迎”。结果,两个最高指挥机构对空军的参预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要求。5  月20  日傍晚,大约在西方战局开始后10  天,德军就到达了阿布维尔地域的索姆河河口,并在河口北部将拥有数个集团军的敌人合围。“山崖城堡”沉浸在不寻常的胜利喜悦之中。约德尔写道:“元首大喜过望,高度评价了德国陆军及其领导。”5  月21  日傍晚,希特勒“对于步兵师向前推进不够又有点心神不定”。约德尔看到希特勒在“地图室里一直呆到一点半”。

            第二天,便开始了戏剧性的敦刻尔克事件。在这些日子里,希特勒将刚刚庄严表示的对陆军的“赞许”抛到九霄云外,再次于预作战行动,因此使西方战局,甚至整个战争的结局,都对德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许多战史书籍已对这一事件作过描述,为使这一事件的介绍更加丰富,作者想以个人在大本营的经历作一些补充。

            此次对立的阵容仍如同以往:一方是希特勒、凯特尔和约德尔,还有戈林;另一方为布劳希奇、哈尔德,以及国防处的陆军参谋军官们。希特勒及其追随他的那些人自以为是,毫无顾忌地将他们的观点和意志强加给陆军总司令部。经过多次“不友好的会商”之后,哈尔德于5  月25  日只好屈从于无法更改的事实,他说:“迅速推进的左翼前面并没有敌人..但被元首的不可更改的意志阻止了。”次日,哈尔德用极其尖刻、嘲讽的词句概括了全部的灾祸:“装甲和摩托化兵团遵照至高无上的命令,象大树一样,扎根在贝顿和圣奥梅尔之间的高地上,不能进攻。..而此在正是敌人的暴露后方,本可大干一场”。在此期间,由比利时匆忙开来的、仅由步兵师组成的B  集团军群,“在对付着谨慎后撤、但仍保持战斗力的敌人..以一定的代价缓慢向前推进”。而敌人在此期间,却匆忙准备于第二天将其被围部队运过海峡。

            象哈尔德及其周围的军官一样,国防处的陆军参谋军官们,也对希特勒的命令大吃一惊。希特勒对他下达的这一命令,不想作任何解释。瓦利蒙特和洛斯贝格毫不迟疑,立即通过“上层路线”,详细打听事情的来龙去脉。约德尔极不耐烦、并十分自信地说:他、凯特尔以及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相当熟悉弗兰德的低洼沼泽地带,那里无法使用坦克。在狭窄的小路上,排成长串的坦克会相继被摧毁,加上迄今已经损失的坦克,到法国第二阶段攻势开始时,将没有坦克可以投入。目前在弗兰德唯一能够作的,就是大胆使用空军。戈林向希特勒担保,他的飞行员有足够的把握,可以在沿岸完成对敌人的合围。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以其在战前和平年代里,在比利时海滨度假时的所见所闻,强调指出,1918  年以来弗兰德地理的条件已发生根本变化,但却是徒费口舌。作者对空军在黑夜和恶劣天气里的作用的怀疑,也没有引起任何反响。至今还留下难忘的不愉快印象的谈话,还有两点值得一提:约德尔没有一句是引用龙德施泰特元帅多次表示赞同希特勒命令的话,尽管龙德施泰特由于他在当时的总参谋部军官中享有崇高威信,利用他的话最能消除其下级的矛盾;约德尔更没有谈到——那怕只是暗示——政治动机,即希特勒可能出于对英国远征军的怜悯。龙德施泰特在这件事的态度,在陆军总参谋长的日记里没有任何记载。相反。在5  月26  日的日记里却提到,“龙德施泰特不再坚持,径直去找霍特和克莱斯特,向他们说明快速部队继续推进的条件。”因此,根据上述情况,只能证明冯·龙德施泰特元帅和他的参谋军官们——更不用说陆军司令部——尽管在观点和安排上与希特勒有部分的一致,但目标绝不是一样的。这一切说明,龙德施泰特仅仅为了调整装甲部队而下达的短期“停止令”——对此,陆军总司令部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成了希特勒在关键时刻中断作战行动自然发展的借口。5  月26  日下午,装甲部队恢复机动权。但为时已晚,已无法从总体上阴止英、法军队向海峡彼岸的撤退,德国空军也只能起到干扰作用。

            为了使读者对那个时期有更全面的了解,作者还想补充一些对西方战局尔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印象,因为它对于大本营的性质和作用据有典型的意义。

            当德军于5  月20  日快速到达索姆河口后,希特勒立即撤消了以多个意大利师在阿尔卑斯山脉北缘发动进攻的计划。希特勒的这种对盟国意大利反复无党的态度,只能是出之于纯军事原因,别无其他解释。5  月30  日墨索里尼照会希特勒,宣布意大利于6  月5  日参战。希特勒对意大利独裁者的这一决

            定非常恼火,建议他最好再等几天,这似乎义与“轴心国”的政治目的不相协调。破绽百出的理由是意大利的参战,将会干扰德军于同一时间计划在法国中部开始的第二阶段作战。但是,如果看一看哈尔德在这些天给的答复,就会知道希特勒的理由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哈尔德曾答复陆军总司令说:“意大利在下几周”才能参战。此外,希特勒对于墨索里尼提出的关于两国总参谋部进行不承担义务的对话的动议置之不理,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希特勒而对德国国防军所取得的出人意料的巨大战绩,并不想与盟友分享胜利与和平的硕果,而必须由他一人独占。

            当时,不管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得知希特勒的公开的或秘密的企图,是多是少,都应从这些事情中比以往更清楚地认识到,在这种形势下,两个盟国不可能拟制共同的作战计划,更谈不上并肩战斗。因此,当意大利于6  月10日参战时,两国既没有统一的指挥,也没有最起码的军事联盟所必需的计划和目标。

            随着6  月5  日在法国开始的第二阶段作战,希特勒与陆军总司令部首脑进行了第一次会商。会上再次出现的对立很能说明问题。在说明下一步的目标时,哈尔德说:“必须把敌人的有生力量作为作战的目标”。他的话是符合总参谋部的久经考验的理论的。可是第二天,陆军总司令却告诉他一个希特勒的新想法,“其中关键的一句话是:“他首先想以十分的把握夺占洛林铁矿,从而剥夺法国的装备基地。”如果在当时取得一系列胜利的日子里,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能够衔接起来,那么后来就没有足够的办法和施加充分的影响说服希特勒相信这样一种观点,即“夺取特别是坚守一个领土目标,是以战胜敌军为前提”,“未取得这一军事成果,..夺占具有军事经济价值的地区,即夺取领土目标,是成问题的,长时间坚守也是不可能的”。在这个观点对立的整个过程中陆军总司令和陆军总参谋长,以及陆军高级指挥官们仍然是处于孤立的境地;约德尔保持沉默,凯特尔和“四年计划”所谓内行领导戈林,百分之百地支持希特勒。

            6  月3  日,大本营结束了在“山崖城堡”的生活。撤离前,根据希特勒的命令,整个“山崖城堡”区域被列为“文物保护对象”:每个房间和每扇门上的名牌都应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作者周围的人们看到大本营的第一个驻地正在开始变成德国的纪念地,颇感不快。但人们心里也非常明白,在法国所取得巨大胜利,主要不是归功于希特勒和他的军事工作班子。西线作战精神上的倡导者、时任军长的曼施泰因将军写道:“在德国西线攻势的初期行动中”,他“基本被挤到一个旁观者的地位”。胜利的真正获得者陆军总参谋部也受到希特勒的压抑。

            大本营新的营地,设在比利时南部一个名为布吕利一德佩什的小村庄。当国防处的大部军官乘飞机在这里着陆时,一大批托特组织的工人正在忙于最后一批工程:希特勒个个掩蔽部、花园,以及一条用砂砾铺设的道路,在“内部区域”还有一个小喷泉。在希特勒到达后的两小时,这个老百姓已经撤离的地方,冷寂无声,似乎变得渺无人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