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武则天-女皇之路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武则天-女皇之路

第107章

书籍名:《武则天-女皇之路》    作者:萧让
    《武则天-女皇之路》章节:第107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薛绍被杀后太平公主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母亲心中的地位,母亲的一生是一台精彩的独角戏,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剧情,即使唯一的女儿也只能作为点缀的道具。然而太平公主仍然不愿成为一桩政治婚姻的筹码,他拒绝按照母亲的安排嫁给武承嗣,这大概是她一生中最直接的一次与母亲对抗,并难得获取了对方让步,条件是她必须和另外一名“政治可靠”的武家子弟结婚,太平选中了武攸暨。

            

            武攸暨是位出名的美男子,更难得的是个性恬淡,为人谨慎,一向远离权力争斗。中宗登基后拜他为司徒加邑千户,他坚决不受,淡出政坛,安于做个散官。即使在中宗驾崩,武家几乎倾巢而出配合韦后准备夺权之际,武位暨亦未介入,是此事之后仅存的少数几个武家成员之一。《新唐书*外戚传》称他“沈谨和厚,于时无忤,专自奉养而已”,在张牙舞爪骄横跋扈的诸武之中显得颇为另类。此外,他还是个有妇之夫。很难判断太平公主是真的倾慕他,还是只想随便挑个人选让武皇死心,但这哪里难得住他伟大的母亲?伸出根小指头,武攸暨的夫人便即刻消失,太平又做了新娘。只是以结发妻子死亡而换来的婚姻,丈夫对她有多少情爱可想而知,他们的婚姻不能说不和谐,毕竟武攸暨万万不敢得罪她,但太平也开始有样学样地养起男宠来,放肆地谈笑男人的身材和相貌,而不是他们的心。她的人生已经被强横霸道的母亲弄得支离破碎。

            

            往昔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吧!既然再真挚的感情都经不起权势的摧折,再来谈论男人的真心未免矫情而愚蠢。当时情真,只因天真。找不到情爱可以寄托的妇人,只有用欲望来填满空虚。对于母亲的强权暴力,她始而憎恨,继而羡慕,终而成为她后半生孜孜以求的目标,因为她的切身经历告诉她,爱情脆弱,亲情虚妄,惟有权力才能真正带给她安全和力量。然而在视权力如禁脔的武皇面前,她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收敛起锋芒,不敢流露出任何非分之想。她的柔顺和乖巧深得武皇嘉许,渐渐地也愿意和她分享一些心事,有了预谋议事的机会,但太平仍然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史载她在武皇专权期间“畏惧自检,但崇饰邸第”[1],“内与谋,外检畏,终后世无它訾。”[2]

            

            圣历以后,太平公主大概因举荐二张有功,加之武皇体衰多病,太平参与政事的程度加深,食邑更增至三千户,但她在政坛所起的作用仍然很模糊。终武周一朝,她直接参与的事件如诛怀义、荐二张,都与个人隐私有关,却与时政无关。而唯一一件直接出面弹劾来俊臣案,也是群策群力,最后由王及善、吉顼出面劝说成功,很难说太平公主在此案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常有人疑惑为何不选择太平公主作为储君,一个温情的说法是武皇自感这条路太过艰险,不愿女儿重蹈覆辙,但武皇看来似乎从未有过立女儿为储君的考虑。她并不是个女权主义者,延长为母亲守丧时间等措施,更多地是从巩固自己地位出发,而不是为天下妇女谋福利。她对太平的宠爱,恐怕也是潜意识中从未视女儿为权力分享者和竞争者的心态使然吧!

            

            “二十余年,天下独有太平一公主,父为帝,母为后,夫为亲王,子为郡王,贵盛无比。”[3]  风光背后的太平公主,是在母亲光环下小心度日明哲保身的女人。像武皇那样的传奇人物,只适合远距离的审美而不是近距离的相处,如果有得选择,恐怕没有人愿意做她的子女,即使她能给予你世间至尊的荣誉。垂拱年间,太平保不住自己的夫君薛绍;武周执政,酷吏来俊臣亦可同样威胁太平的安全;即使在武皇生命中的最后几个年头,女儿在她面前说话的分量,还比不上她身边的两位男宠张氏兄弟,虽则他们还是由太平引荐。没错太平是她最爱的女儿,但她的爱也不过如此。因此在感受到二张威胁的时候,太平公主配合朝臣们发动了神龙宫变,诛二张并逼迫武皇退位,“镇国太平公主”这个威风八面的称号,就是用来奖励她预诛二张之功的。这个以后还会详细讲述。

            

            

            注:

            [1][3]《旧唐书*外戚传》

            [2]《新唐书*公主传》

          太平公主可谓唐代公主弄权的代表人物,依靠高贵的身份在政坛翻云覆雨,相形之下,上官婉儿的经历似乎更富传奇色彩。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曾是高宗朝的风云人物,麟德时因承旨起草废后诏书而得罪武后,被罗织入子虚乌有的废太子忠谋反案中,落了个满门抄斩的下场。上官婉儿当时还是个刚刚出生的婴儿,随母亲郑氏没入宫中沦为女奴。上官仪一代文宗,尤擅五言诗,独创的“上官体”风靡一时,郑氏出身名门荥阳郑氏,诗礼传家。上官婉儿继承了祖父的文学天赋,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很小就能写出不错的诗文。张说在他为上官婉儿文集所作的序中,称她刚出生就会说话,“敏识聪听”,“才华绝代”[4],卑微的掖庭遮掩不住她的光彩,婉儿的文名不胫而走,武后闻讯招她作诗,婉儿文不加点,一挥而就,而才思鲜艳,笔气疏爽,完全没有应试之作的仓促和生涩,武后大为欣赏,当即将她升为女官。那一年,婉儿14岁。

            

            一夕之间,上官婉儿由金尊玉贵的相府千金沦为宫婢,又因武后的一句话而由女奴擢为女官,生杀赏罚都决于武后一人之手,不能不让她对这位手握大权的贵妇深怀戒惧。以武后的精明和狠辣果决,上官婉儿不要说为祖父报仇了,就算流露出一丝半点的不平,恐怕武后也难以容她活下去。毕竟武后爱才如驯马,只有为她所用的才爱,否则便是铁鞭匕首的干活,因此上官婉儿在武后面前一定是低眉顺眼小心翼翼的,她天生聪慧,博涉文史,明习吏事,又善于察言观色,迎奉应合,因此逐渐得到武皇的信任,自万岁通天(公元696年)以后以她执掌诏命,成为武皇的私人秘书。当时她已33岁了,独居宫中,孑然一身。她一度忤旨当诛,终因武皇爱才而未杀,但黥其面而已,民间传说便是因为她春心萌动,忍不住勾引武皇禁脔张昌宗的缘故。是否如此,已不可考,总之上官婉儿最终还是得到了武皇的谅解,圣历以后,百官奏事,多令参决。《景龙文馆记》中对其参政评价颇高:“自通天后,至景龙前,恒掌宸翰。其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至若幽求英隽,郁兴词藻,国有好文之士,朝希不学之臣,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而晚年颇外通朋党,轻弄权势,朝廷畏之矣。”俨然已是女中宰相。

            

            这段话通常被用来证明婉儿独秉国政的地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把武周和中宗朝二者合为一体来论述的,婉儿在武周时代是否就有那么大的权柄大可另议。历数武周朝的各类重大事件,几乎都看不到上官婉儿的身影,《唐会要》里提到学士内朝的说法时,记述如下:“(翰林院)开元初置。已前掌内文书,武德已后,有温大雅、魏徵、李百药。⋯  ⋯乾封以后始号北门学士,刘懿之祎之兄弟、周思茂、元万顷、范履冰为之。则天朝,以苏味道、韦承庆等为之,后上官昭容在中宗朝,独任其事。”可见婉儿之弄权是在中宗朝,在武皇面前她扮演的角色还是听话的女秘书与文学诗会的女主持了,而她的最大政绩也是在文学方面,如收集图书,修葺文馆等等。至于她的政治见解、理想抱负等等,基本为零。

            

            这样说也许太过刻薄,但综观婉儿的一生,确实有点像墙头草,总是不停地向强者输送忠诚,看不到一点挣扎反抗的迹象,就算真的形势迫人,她转变的速度也未免太快。八面玲珑长袖善舞或许是宫廷中的女人必须学会的本领,但迎奉他人成为生命的全部,却不免让人感觉遗憾。上官婉儿的人生哲学看来就是“活下去,活得好一点,再好一点”,这真是件很让人悲哀的事情。在她的一生中,没有看到有什么东西是她愿意放弃一切去捍卫的,也没有什么目标是她去努力争取的,这让她的经历尽管传奇,却缺乏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她找情人的眼光也奇差无比,先是武三思,后是崔湜,而且总是被情人利用,傻乎乎地跟着武三思抬高武家打压李唐皇室,又不停地帮崔湜收拾烂摊子,贵为女中宰相,却不知如何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象只被蛛网缠住的大蝴蝶,一任自己在激情中沦陷。或许真是秘书做久了,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主,或许她天生就是个小女人,柔弱的枝条只能攀附岩石才能生存,上官婉儿的最好出路就是做个相府千金才女名媛。可惜,她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力。她身不由己地卷入权力争斗中,逐渐地被吸引,心甘情愿地沦陷下去,最终被万丈风涛所淹没,即使无原则的屈服和无底线的让步也不能保证安全啊。

            

            武皇一手把这些女子推向政坛,以自身实践有意无意地挑动起她们的欲望,重塑着她们的生命,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不成功的模仿者,有她的韧劲没有她的狠劲,有她的权势没有她的头脑,以至于她去世之后的政坛仍然热闹无比,N个女人一台戏地上映一场盛大而拙劣的模仿秀。而演出之始,就是从独霸舞台几十年的天皇巨星大周国主精力衰退不能视事的那一刻开始。

            

            

            注:

            [1][3]《旧唐书*外戚传》

            [2]《新唐书*公主传》

            [4]  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

            

          武皇真的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