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武则天-女皇之路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武则天-女皇之路

第97章

书籍名:《武则天-女皇之路》    作者:萧让
    《武则天-女皇之路》章节:第97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薛怀义虽说也练过几天拳脚功夫,却哪里敌得过这许多凶恶妇人!被结结实实地捆成一坨,拖拽到瑶光殿前的林木之下,嘴里塞布,一阵乱棍劈头盖脸地打下去,只有出的气,没了进的气。伸手一探,没了鼻息,果是死了。

            

            风摇树影,如魔如幻,一代男宠就这么香消玉殒。武皇并不停手,以辇车载尸飞驰白马寺,趁势将薛怀义平日豢养在寺里的一干侍者恶僧尽数拿下,该处死的处死,该流放的流放,免得污言秽语流传于外。至于薛怀义的尸体,则焚化了造佛塔,算是毁尸灭迹外加废物利用,此时离他传奇式的发迹正好十年。可怜薛怀义尚未年长色衰,便消失得连渣也不剩,帝王果然都不是好东西,不管是男皇帝还是女皇帝^_^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本来不过是洛阳城走街串巷的江湖郎中,吹点小牛,赚点小钱,过他的小日子,和这宏大的时代风云扯不上丝毫联系。却不幸被千金公主的侍女看中,带进了公主府,更不幸事后被千金公主发掘出他的“天赋异禀”,当礼物转送给太后,就此开始了他光怪陆离的一生。一夜之间他有了高门士族才能拥有的高贵姓氏,成为天下第一名刹白马寺的主持,当今驸马称他为季父,诸武朝贵尊他为薛师,昨天他做梦都高攀不上的大人物,现在都要反过来向他献媚谄笑。他只是个小人物,没读过多少书,一下子处在这种上下倒错的巨变中难免忘乎所以,看不清楚自己其实也就是那个高贵妇人的手中玩物而已。可若换了其他人,突然如冯小宝一般一步登天,又能表现得有多好呢?不管如何,从垂拱年间到证圣元年(公元685-695年),由临朝称制的太后变为君临天下的帝王,武皇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段岁月就是和这个男人一同度过,现在他已经从这个世界上消失,骨灰掺杂在黄土里修建成佛塔,仿佛世间从来就没有这个人存在。事后回想,恐怕武皇心中也多少有些唏嘘慨叹吧。

            

            十年光阴,弹指即逝,人的一生又有几个十年?回望白马寺的佛塔,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依然风华万千;然晚来风急,拂动檐角的塔铃,其声泠泠,与苍凉的风声相应和,却又不免带上几分凄楚了。

            自从参与除掉薛怀义的密谋之后,太平公主已成为武皇的心腹,见母亲闷闷不乐,便慷慨地将闺中爱物张昌宗送给母亲。张昌宗是故宰相张行成的族孙,贵介公子,俊雅温文,决不同于薛怀义那种粗人。他有兄长张易之,兄弟俩一同得幸于武皇。张易之也是位风度翩翩的美少年,精善音律,姿容绝世,眉宇间一段不羁意态,银狐般的邪魅动人。张昌宗则更为精致秀美,传说他肤白如雪,眉目如画,更难得谈吐风雅,善解人意。曾有人赞他“美如莲花”,即刻遭到反驳:“怎么能说六郎美如莲花,应该是莲花美如六郎。六郎解语,莲花岂能解语?”这一著名的马屁出自绰号“两脚狐”的宰相杨再思之口(此人一辈子大概也就这件事被人记住),张昌宗也由此多了一个“莲花六郎”的雅号。张易之自然就是五郎了。这对兄弟俩今日该算作是花样美男了,真个春兰秋菊各擅胜场,看得人口水一地,只觉少看谁一眼都是天大的憾事,武皇当然不必为此头疼,她两个都要。

            

            张氏兄弟现在已经完全取代了薛怀义的位置,满朝文武自然又是趋之若鹜地逢迎拍马,争着为他们牵马执鞭。不过二张毕竟是公卿子弟,不似薛怀义般惹是生非,安分守己地专心侍奉皇帝。史载这二人颇为敬业,整日锦衣敷粉,口含鸡舌香,千娇百媚,吐气如兰,出入但闻得香风阵阵,便知是皇帝宠妾来临。武皇见状越发怜爱,爱屋及乌地拜二张之母韦氏、臧氏为太夫人,百般赏赐自不必说,还敕令臧氏看中的凤阁侍郎李迥秀做臧氏的兼职情夫,可谓奉旨通奸。当年轻俊秀风流自赏的李迥秀看见鸡皮鹤发的臧氏盛装华服地向他走来时,脸色真是精彩之极,引得女皇一阵大笑。其后李迥秀日日借酒浇愁的悲惨生活也成了武皇和她的小情人常常调笑的对象。和这些青春美貌的少年郎在一起真是养眼养心啊,日子总是过得特别轻松惬意。她常和二张欢聚宴饮,间或奏以丝竹,或赌博助兴,在少年轻颦浅笑如有魔力的眼眸里,在觥筹交错嬉闹戏谑的笑语中,颓然醉倒,浑不知东方之既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可是她为何仍然感觉空虚,心如同叹息的风一般彷徨不安?

            

            她已经七十多岁了,就算将天下的美少年都齐聚宫中,又能享受得了多久?铜镜里映出来的那个人影,早已不复昔日容颜。曾经光润如玉的肌肤,被高宗皇帝称赞过无数次的前额,如今已在岁月指尖的轻抚下钝暗枯锈。二张纵然美貌绝世又如何?他们灿烂的青春,就像这满园的春花,霎一霎眼便会消逝。但这九重宫阙,万里河山,仍将以巍峨壮丽的形态存在下去,沉默而庄严,等待着它们新的主人。

            

            是的,这就是事情的真相:世间原本没有任何一个男子可以真正满足她,即使美貌多姿如张氏兄弟。惟有大周朝、惟有至尊的权力,才是她永恒的情郎。她不惜以亲生子女为献祭,也要换得大周的万世昌盛。

            

            于是铸天枢,封嵩岳。征收天下铜器铁器,以四夷君长集资捐赠的名义,铸就“大周万国述德天枢”。天枢为八棱铜柱,高九十尺,矗立于神都正南门的定鼎门内。天枢底部以八条蟠龙负载为基,麒麟狮子等瑞兽环绕,顶部有腾云承露盘,四条飞龙人立而起捧出火珠,火珠高一丈、围三尺,金彩辉煌,光侔日月。整项工程耗铜五十余万斤,铁三百三十余万斤,钱二万七千贯。[23]武皇一反往昔提倡周唐合一以安抚旧臣的态度,在碑文中盛赞武周革命之功,贬损李唐之德,并刻上百官及四夷君长的名字。天枢落成之日,敕令朝臣赋诗为记,大大张扬了一回。

            

            次年,武皇下令免天下百姓租税一年,起程封嵩岳,祭后土。三十年前,她曾以皇后的身份,从李治登封泰山,如今既然是武周天下,便改封禅地点为中岳嵩山,以示与李唐划清界限。不过中国历朝历代都以泰山为封禅圣地,此番武皇以女主身份登封嵩山,不仅使她成为中国封禅史上惟一的女性封禅者,而且是惟一在泰山之外举行封禅大礼的君王。标新立异到这个地步,武皇也自有道理,她说她梦见中岳之神姓武,跟自己同姓,所以很有必要祭祀本家^_^  少林寺的和尚真是高兴万分,这一来又多了N件文物传世。

            

            如此的决绝,是急于摆脱李唐的阴影吧。忙不完的工程,停不下的脚步,仿佛只有通过不停的奔波和忙碌,她才能舒缓压抑在内心深处说不出口的焦灼和疑虑。借着这次封禅典礼,武皇又把中岳的神灵给封了个遍,尊神岳天中王为神岳天中黄帝,灵妃为天中黄后;夏朝帝王启为齐圣皇帝;启的母亲为玉京太后。封禅又封神,忙了个不亦乐乎,一轮闹哄哄的大戏唱罢,期待已久的明堂重建工程终于,终于,终于完工了。

            

            新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规模略小于旧制,号为“通天宫”。明堂之巅仍然铸有金凤朝阳,高达两丈,这一点倒是不弱于旧制。武皇大喜,传令大赦天下,改元万岁通天,她要以“天册金轮大圣皇帝”的身份,再享明堂。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是她的新尊号,比昔日的“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谦虚了很多,自称帝位受命于天,隐含祈求神灵保佑之意。新明堂也改称“通天宫”,武皇是希望借这条通天之路重新掌握神秘的天意吧。只是据佛经所言,“天”虽然神通广大,福报深厚,但依然是有情众生之一,逃脱不出六道轮回之苦,是没有资格册封转轮圣王的,更不必说弥勒化身的皇帝菩萨了。不过佛经从来不是武皇的行事准则,自然不会为此烦恼。

            

            初夏四月,正是神都洛阳风物最美的时候,阳光已经渐转炙热,但仍留存着春日的温柔。在这样的天气里故地重游,应是怀旧的温暖多于感伤吧。

            明堂仍然是那么富丽堂皇,金堆玉饰,每一处细节都精雕细琢,务求工巧。变幻奔腾的雨云,鳞爪飞扬的蟠龙,昂首嗔目的怒狮,无不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即可感知猛兽利爪的锋锐。一切都是崭新的,却并不陌生,同样的位置,同样的造型,她早已见过千百回,熟悉得像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上圆下方,四门八窗,下层布政,上层祭天……九条雕龙仍然恭顺地匍匐在中层重檐之上,烘托出宝顶金凤的气象万千。

            凤霸九天,群龙俯首。

            

            或许是刚刚竣工的关系,宝顶之巅的凤凰显得特别辉煌灿烂,色彩亮得甚至有些刺目,阳光直直地投射在它舒展的双翼上,鲜亮的尾羽上,泛起一溜金色的火焰。料想它的羽翼应该已经被晒得发烫了吧。但金凤仍然昂首向天,沉默不语,象在倨傲地对抗着整个世界,又像在虔诚地向上天祈福。云天深处,是否真有神秘的天意存在,主宰着世间的一切兴衰成败?

            

            通天宫。

            明堂自古被视为君权和神权的双重象征,帝君可以通过这处圣地和神灵沟通人事与天象。如果明堂真的能铺就一条通天之路,那么沿着这条路上升,再上升……直入欲界色界无色界等诸天,便到达六道之中福缘最深、果报最厚的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