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武则天-女皇之路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武则天-女皇之路

第30章

书籍名:《武则天-女皇之路》    作者:萧让
    《武则天-女皇之路》章节:第30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

            

            这过程说得大致不差,皇帝因起了疑忌之心而贬黜众多朝臣,更将前后因果关系讲得明明白白,除了结果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这个推理过程,大致可以为人所接受。皇帝又忍不住哭了起来,“啊啊,舅父真的这样做了!可是他对朕恩重如山,就算这样,朕也不忍心杀他呀,否则天下人将怎么看朕?后世有怎么看朕?”

            

            丝毫不质疑长孙无忌是否谋反的事实,只要求一个动手的理由而已。许敬宗学富五车,要找一两个典故还不简单!“皇上如果担心后人的批评,可以想想薄昭的故事。薄昭也是汉文帝的舅舅呀,也是文帝从代王时代便追随他的功臣,可是他恃宠而骄,横行不法,汉文帝大义灭亲杀了他,天下人从来没有非议文帝做得不对。帝王有承担天下的责任,不可只顾及个人的私惠。薄昭不过只是杀了人而已,长孙无忌身受两朝重恩,不思报效,竟然谋反,输理的是他呀!常言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长孙无忌当世枭雄,才能不下于王莽、司马懿,陛下这样心慈手软,难道想将锦绣江山易姓他人吗?”

            

            万事都已齐全,皇帝于是正式下诏,剥夺长孙无忌太尉的官职和赵国公的爵位,贬为扬州都督,并且限制他只能住在黔州(今四川省彭水县),这是前太子承乾流放的地方,也是终结他生命的地方。诏令一下,遣使发兵“护卫”长孙无忌前往黔州,名为护送,实为监视,各州县沿途增派人手,严密警戒,如临大敌。长孙无忌的所有亲友家人无不连坐除名,流放岭外,包括贵为驸马的两个儿子,尽管他们娶的都是高宗的嫡亲妹妹。已经被贬黜的高履行则再被贬为洪州都督,长孙祥再贬为常州刺史,另一位堂弟长孙恩则流放岭南高州。由始至终,高宗不曾亲自召见审讯一下长孙无忌,甚至不曾加派人手和许敬宗共同审理,完全没有给过长孙无忌丝毫的辩驳机会,是怕节外生枝,还是根本不敢面对?

            

            大狱之初,高宗给长孙无忌的待遇还算不错,虽然行同囚禁,但食物还是可享有一品官的待遇,每月有猪羊鱼肉若干,皇帝对于这位舅父,似乎仍然关爱有加。究其实不过是暂时稳住他而已,让长孙无忌及其党羽以为事情还有回旋余地不至于拼死一搏的缓兵之计。囚禁中的长孙无忌,被严厉禁绝与外界交通,长孙祥曾经给流放黔州的他写过一封信,立即被就地处决,此后他再也无法了解外面的情况。

            

            无忌身为两朝重朝,佐命元勋,长孙家族根深叶茂,势力庞大,朝廷不得不小心从事。切断长孙无忌与外界的联系之后,可以腾出手来,一一剪除长孙集团的枝枝叶叶。事实上,长孙无忌的两个儿子长孙冲和长孙诠,一尚长乐公主,一尚新城公主,都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嫡亲女儿,高宗同父同母的姐妹,此时也被牵连除名,一位贬放岭南,一位贬放巂州(今四川)。两位驸马刚到当地,便被怀有密旨的县令下令杖杀。

          先前文文里有一个错误,长孙诠应该是长孙无忌的堂弟,谢谢mlhl的指正。

            

            ==========正文=============

            

            长乐公主当时已经去世,新城公主和长孙诠可还是一对恩爱夫妻,她是太宗皇帝最小的女儿,此时不过二十三四岁左右,就这么成了寡妇,之后改嫁韦正矩,因为是落难皇族又心念前夫,颇为夫婿凌虐轻贱,年纪轻轻便不明不白地去世了,成为长孙家族大案的又一个牺牲品。[6]此外,长孙诠的外甥赵持满时为凉州刺史(今甘肃武威县),工书善射,力搏猛虎,捷及奔马。为人性格豪爽,侠义可风,正是古诗中那种白马金羁、连翩西北的豪侠英杰。不像长孙家族的其他人,他不喜欢京都软红十丈温柔富贵的官僚生活,而由衷地爱上凉州这片荒凉的大地。他曾迎着旷野的风追逐奔腾的野马,自后而射,无不洞于胸腋,当地人惊以为神,无论老少贵贱都十分敬重喜欢他。许敬宗担心以他的性格和人望,会为了搭救舅父兼朋友的长孙诠而冒险起事,犯上作乱,快马将他招至京师,持满一到便身陷囹圄,严刑逼供,要他承认与长孙无忌勾结造反。刑讯昼夜不停,日后让人闻名丧胆的武周酷吏,此时已初露端倪,赵持满被打得满身是血,却仍不肯屈服,由始至终,神色不变:“杀了我可以,想让我诬陷他人,这办不到。”最后只好捏造口供,处斩,暴尸于城西,家人畏于形势,竟不敢为他收尸,可以想见当时的恐怖气氛。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赵持满既是这样甘愿一死以全道义的热血男儿,世间也必有甘愿为他而舍命的性情中人。友人王方翼,感叹人情冷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收尸礼葬。王方翼是废后王氏的亲戚,有同一个爷爷王裕。王裕的妻子即是做媒将王氏嫁于李治为晋王妃的同安大长公主。同安大长公主很讨厌王方翼的母亲,当王方翼的父亲去世后,就将王方翼母子二人赶出了家门。当时王方翼年纪还小,却是一位孝子,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便主动要求和佣人一起垦荒干苦力活,辛勤的耕作终有回报,数年之后辟田数十顷,成为富室,让母亲得以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他们直到同安大长公主去世后才回到长安,当时王氏已经荣升大唐皇后,对这位堂兄颇为友好,提升为安定令。然而风云突变,王皇后被废,亲戚并流岭外,王方翼因为是远亲而侥幸避过,这样的身份,本来该低调低调再低调,夹着尾巴老老实实地做人,然而为了朋友,他毅然挺身而出,置生死于度外。立即有人将此事上报,高宗感叹他的忠义,不仅没有处罚,反而开始器重他。难以想象武后会让这样一个公开表露出不满的危险人物活下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由始至终高宗都十分清楚地了解并掌控着局势的发展,赵持满的入狱和处死既然是他亲笔签署,即使是出于许敬宗或者武后的请求,也必然经过高宗的同意,目的是防止赵持满为救长孙诠而铤而走险,那么长孙诠之死就很难说是仅仅因为武后弄权、奸臣肆虐,高宗完全不知情了。

            

            王方翼的为人,可用“至情至性,人间奇男子;允文允武,浊世真丈夫”来形容,一生对母亲尽孝道,对国家尽忠诚,对朋友全道义,对百姓怀仁心,舍身葬友不过是他侠骨柔肠的一个侧影而已。他曾多次出任地方官,诛盗贼,行善政,并发明了耦耕法,为后世耕架代牛的开端,这是一种人力耕地机械,我国农业科技史上的一大进步。在任肃州刺史期间,各地蝗灾饥民遍地,唯有肃州安然无恙,于是各地灾民蜂拥而至,王方翼尽出其私人积蓄以安置灾民,黎民感念其仁心侠骨,为之立碑称颂。之后王方翼投入裴行俭麾下效力,成长为一代名将。天地苍茫,正是男儿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塞外的风,正可抚平他在中原坐看世事变迁内心的积郁。他追随裴行俭战突厥,平西域,重复安西四镇,累功升至安西大都护,碧血黄沙,写下一幕幕惊世的传奇。唐高宗曾专门召见他,王方翼解衣示创,身上遍布的一道道伤痕,都反映着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往事。唐高宗去世后,王方翼被武后以谋反罪贬杀。
>            

            流不尽的男儿血,唤不回的侠义风。有人为了朋友和道义情甘舍命,也有人为了自己的锦绣前程而不惜以无辜者的鲜血开道铺路。许敬宗在一纸参倒长孙无忌之后,再度上表:“长孙无忌谋逆,是由褚遂良、柳奭、韩瑗构扇而成;之后,柳奭暗中给废后王氏鸩酒,唆使她谋害皇上。此外,于志宁也党附无忌。”高宗照样是采取了问也不问的态度,并未作任何调查,即下诏削褚遂良官爵,柳奭、韩瑗除名,于志宁免官。褚遂良的两个孩子彦甫、彦冲跟父亲一样流放爱州(今越南清化),但走到半路上即被杀,和长孙的族人一样下场悲惨。褚遂良当庆幸自己的早死,不至于亲眼目睹子孙的凄惨结局。

            

            七月,皇帝再度下令,命御史往高州追长孙恩,象州追柳奭,振州追韩瑗,将三人批枷带锁当犯人押送至京师。刚刚上路,新的命令又下来,改为原地处死。于是将柳奭就地处死,另一位使者来到振州,才知道韩瑗早已亡故,掘墓验尸证实无误方才罢休。这三人之中,唯有长孙恩逃得性命,改判流放檀州(今北京密云县)。这个决定有点莫名其妙,如果只是改判,又何必专门押送至京?还是从瘴气横生的岭南转到檀州?这样出尔反尔的手法,不象武后素来斩草除根的作风,应该是高宗的意思,他心中对于舅父一家仍有歉意?这三家都被抄家,所有近亲不论男女老幼皆流岭南,男子为奴,女子为婢。连坐被贬的官员长孙氏和柳氏共有13人。此外,长孙祥已因与长孙无忌通信被杀,高履行再被贬为永州刺史。

            

            于志宁被免官时已72岁,一般认为是他在立后事件中的中立态度引发武后不满,在武后的眼里,世间只有黑白二色,如果是中间色,她一定视同黑色,必要铲除。这样的看法个人认为有些偏颇,武后当时还是颇注重收买人心的,即使在武周朝,执政年限最长的宰相也多是中间派。何况于志宁还是武氏立后大典上的使者,也算是识时务的人了,武后完全没有必要仅仅因为这个原因对他下手,主要还是因为他关陇重臣的身份而遭忌吧。于志宁的曾祖父于谨,与李唐先祖李虎同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于家历经北周、隋、唐三代而不衰,贵盛已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