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第258章

书籍名:《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作者: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章节:第258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救生的标志在这个“俱乐部”的装饰里处处体现,每当入会仪式举行时,他们还会象征性地在房间里摆上一艘救生船。

        再后来,一艘巨轮在海岸附近触礁沉没了,受雇的救生员运回了满满一船奄奄一息的人。这些人满身泥污,呕吐不止,他们的到来让漂亮的“俱乐部”一片混乱。管理委员会马上在会所外临时搭建了淋浴间,要求获救者清洗后才能进入室内。

        接下来的讨论中,成员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大部分成员想终止“俱乐部”的救生活动,他们认为这妨碍了“俱乐部”正常的社交生活。但有些成员坚持认为,救生是他们工作的目的,“俱乐部”目前的名称仍然是“救生站”!然而,后者的意见最终被否决了。他们被告知,如果想救那些掉进水里的人,可以建新的救生站。他们真的这样做了,一个新的救生站诞生了。

        多年后,这座新的救生站也经历了同样的演变,它发展成了俱乐部,而一个新的救生站被迫“分裂出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事实上,它总是在不断地自我重复。今天,你如果来到这里,会发现一座座豪华的、挂着“救生站”牌子的俱乐部。船只失事仍频繁发生,大多数人葬身大海……救生站的故事时刻提醒我们——人们在成就理想的同时,千万不要背离了自己的初衷。

        (万华摘自2006年7月14日《讽刺与幽默》)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9期  作者:莫小米  等

        父亲做的馅饼等3则

        父亲做的馅饼

        □文/亦  明

        一位父亲遇到了一个难题。他的未成年的孩子们要求看一部“少儿不宜”的电影,因为电影的主演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演员,而且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说电影拍得很好。电影之所以“少儿不宜”是因为片中有极少量性和暴力的场面。但是父亲一直都不同意,甚至不跟孩子们摆理由讲道理,只是摇摇头说一个字:“不!”

        有一天晚上,父亲问孩子们是否愿意尝一尝他制作的馅饼。他说,这些馅饼采用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馅心,另外还添加了一些新的东西。孩子们问添加的是什么东西。父亲语出惊人地答道,他加了只苍蝇。其他馅心则是绝对新鲜和优质的,并且他在制作过程中将火候和时间也掌握得恰到好处。他再三保证,馅饼的味道一定会好极了,根本不会感到里面有苍蝇的味道。

        不管父亲对馅饼怎么赞美,孩子们也不愿意尝,哪怕是一小口。它们的态度非常坚决,就是父亲说破了天,他们的回答也只有一个字:“不!”然后父亲告诉他的孩子们,对于少儿来说,那些性和暴力的场面就如同馅饼中的苍蝇,无论这些电影是由谁来主演,也否认不了“苍蝇”的存在。

        (万雪摘自《故事会》2006年8月上半月刊)

        害怕水的鱼

        ■编译/刘俊成

        有几位科学家,决心要培养出一种可以离开水生活的鱼。为此,他们特意挑选了几尾健康的青鱼。经过一番杂交和调教,再动用先进的荷尔蒙及染色体技术,他们最终培育出了一条离开水也能存活的鱼。

        可是,项目主管对这一成果并不满意。他想,虽然那条鱼已经学会了在干燥的陆地上生活,可是它的内心始终还是对水有着强烈的渴望。

        “继续对它进行改造,”主管说,“彻底改变它的欲望。”于是,科学家们只好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去。

        这一次他们所要面对的,是最难以改变的反射作用。结果他们成功了,那条鱼宁可死掉也不愿意弄湿自己,甚至潮湿一点的空气也能让这条新品种的鱼吓得要命。那位项目主管,为他的成功而颇感自豪,带着那条鱼四处巡回展览。可是,在一次展览中,那条鱼却不小心掉到了一个小池塘里。

        它沉到池塘底,紧紧地闭住眼睛和鳃,一动都不敢动,生怕水把自己的身体弄湿。当然,它更不敢呼吸,每一个本能都对它说不。然而,它又必须呼吸。终于,小青鱼鼓起了鳃,试探性地吸了一口水。慢慢地,它张开了眼睛,开始均匀地呼吸,并再次动起了尾鳍。

        在呼吸了三次之后,它开始欢快地蠕动起来。然后,它飞快地游向池塘深处。鱼儿发现了水。

        (虎二子摘自人民网)

        批评家

        □文/[黎巴嫩]纪伯伦

        有天黄昏,一位骑马往海边赶路的男人来到了路边的旅店。他和往海边赶路的人们一样,很相信夜里人们的行止,他下马以后,就把马拴在店门边一棵树上,然后走进旅店。

        午夜,一个小偷趁人们都已入睡,将马盗走。

        次日晨,旅行者醒来,发现马被人盗走,他痛惜不已,因为失去了马,也因为有人竟然心怀歹念。

        这时,房客们走来,站在他四周议论起来。

        “你真傻,怎么能把马拴在马棚外面呢?”

        “更傻的是,你不曾把马腿捆扎一下。”

        “骑着马去海边,本身就是件蠢事。”

        “只有懒汉和腿脚不麻利的人才备有马呢。”

        旅行者十分不解,终于叫了起来:“朋友们,就因为我的马被偷了,你们一个接一个数落我的过错;可奇怪的是,对于盗马贼,你们怎么就不加一句谴责呢?”

        (李凡摘自《小小说选刊》2006年第15期)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9期  作者:亦  明等

        越南的人情味

        在越南人的称呼中没有第二人称:“你”。

        日常习惯的称呼是哥、弟、姐、妹。我们到越南后,很快就被越南作家排资论辈地呼哥唤弟了,我们团里那位唯一的女作家就成了许多越南人的“小妹”。

        我请教越南一位老资格的翻译家:越南高层人物之间也像老百姓这样称兄道弟吗?他说都一样。在越南只要一提起胡志明,无论男女老幼,一律称呼“胡伯伯”,或只叫“伯伯”。有一回他给一个访问中国的高级政府代表团当翻译。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献完鲜花以后,代表团要分头活动,秘书长就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大声宣布:跟五哥去的往这边来,跟八哥走的到那边去。陪同的中国领导人听得满头雾水,其实五哥就是书记,八哥就是总理。

        越南人的人情味儿不仅体现在称呼上,在说话的腔调上有更淋漓尽致的体现。中国的语音分四声,越南的语音是六声,婉转柔媚,因此越南作家格外喜欢朗诵中国的古诗词,而听他们朗诵唐诗,那真是一种特殊的享受。

        越南最早是使用中国文字的,在被法国占领期间一位法国传教士帮着越南人改革成了现在的文字。有些词句在含义或发音上还保留着中国文字的影响,比如中国人说谢谢——越南人叫“感恩”,同志——“秃鸡”,首都——“都兜”,文化——“温嘎”。还有些词句则故意跟中国话闹别扭,如卫生间——越南文叫“间卫生”,外交部——“部外交”,国防部——“部国防”……

        越南的诗人非常多,我们从北到南,凡在作家协会碰到的人极少有不是诗人的,特别是相当多的政府官员,在介绍给我们认识的时候都格外强调其诗人的头衔。我以为,越南之所以盛产诗人有两个原因:一是越南人天生浪漫多情;二是越南语有助于写诗。正由于大家都写诗,就给越南的人际关系又增加了另一种别有情趣的人情味儿——赠诗和背诵对方的诗。

        赠诗——诗人们一般都要经常在口袋里装着几首自己的诗,在一定的场合,兴之所至就可以把诗献给自己喜欢或尊重的人。有位曾陪同过我们的诗人,在旅游景点很会和女孩子们搭话,搭上话以后说到高兴处,就当场写一首诗献给女孩子,常能令女孩子们惊喜异常。他并无非分之想,也不是借诗调情或揩女孩子的油,看上去是一种很自然的交往。

        背诵别人的诗——越南人喜欢诗,似乎人人都能背诵几首别人的诗,特别是自己顶头上司的诗。无论是轻松的交谈,还是严肃的会见,都不会缺少这样一个节目:即席给我们朗诵在场的越方级别最高的一个人的诗,朗诵者往往是这个级别最高者的下级或副手。可想而知那位上级心里会多舒服!

        经历过那么多的即兴朗诵,我没见有一个上级阻拦、责怪朗诵者,或谦虚地解释一番,推让一番。即使把这个看做是给上司拍马屁,这马屁也拍得灵巧得体,拍得有情调。比当着客人说一堆肉麻的吹捧话或一大套空话强多了。

        (金秋摘自2006年7月12日《晶报》)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9期  作者:蒋子龙

        英国的绅士男孩

        我一直以为英国人讲究绅士派头,无非就是贵族气、加上些给女士脱大衣、凡事“女士先行”之类,其他的嘛,恐怕什么事也是不会做的了。可这次在伦敦,意外地认识了一个出生在英国的12岁男孩理查德,他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