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第240章

书籍名:《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作者: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章节:第240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后面来了一辆吉普车,车上跳下几名军官,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卡车推出泥潭。

        “上帝啊!”其中一位军官气喘吁吁地说,”你的车够沉的,车子里装了些什么?”

        “28名新兵。”司机回答。

        不一样

        夏日的某一天,一学生到餐厅去打饭。见门窗紧闭,便问:“师傅,为什么不把门窗打开凉快凉快?”

        服务员:“你没看见外面有苍蝇吗?”

        学生一挥手赶走了落在头上的两只苍蝇:“这里面不也有吗?”

        服务员:“这些和外面的不一样,它们已经吃饱了,外面的还是饿着的。”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8期  作者:

        你的钱多久可以翻一番

        如果你现在有20万元的现金类资产,假设你的年投资收益为15%,实现翻番达到40万元需要多少年?这时很多人会说,大概需要七八年吧。

        但实际呢,计算复利因素,只需要4.8年便能从20万元变成40万元!这其中有一个理财的72法则,即本金翻一番所需时间(年)=72÷年收益(不计百分号)。

        现在我们计算一下目前通过正常投资途径实现翻番目标所需要的时间。

        1.储蓄。当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25%,税后为1.8%,假设利率保持不变,则本金翻一番所需时间:72÷1.8=40年。

        2.国债。因为国债很少有一年期的,所以我们以加息后的三年期凭证式国债计算,利率为3.37%,本金翻一番所需的时间:72÷3.37=21年。

        3.开放式基金。当前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虽然良莠不齐,但也有诸多业绩优秀的基金,如果选择一只好的基金,其回报率为8%,则本金翻一番所需的时间:72÷8=9年。

        4.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一般为2.8%左右,本金翻一番需要的时间则为:72÷2.8=25.7年。

        5.信托。时下信托产品非常热销,年利率大约为4.8%,购买信托产品,本金翻一番所需的时间:72÷4.8=15年。

        6.人民币理财。除股份制银行外,目前国有专业银行也推出了人民币理财产品,以建行推出的“利得盈”为例,其一年期产品的年收益为3.03%,本金翻一番所需的时间:72÷3.03=23.7年。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银行储蓄翻番的时间最长,需要40年!因此,要想实现家财的增值,就要转变传统的“有钱存银行”的老观念,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尽量选择收益高的理财产品。以人民币理财为例,很多人认为它和定期储蓄的收益差不了一两个百分点,但你别忘了,收益高一个百分点,本金翻番的时间就能缩短15年。在打理家财上应当锱铢必较,分厘不让。

        (张春子摘自《上海证券报》)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8期  作者:马  会

        顽强的短喙鸟

        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孤岛上生活着一群鸟,它们因有着尖而长的喙而得名为长喙鸟,靠啄食一种蒺藜的果子为生。就像人有美丑高矮之分一样,长喙鸟也有长喙的和短喙的。

        短喙的鸟一孵出来就被视为残疾,母亲在它们满两个月后就会抛下它们不管了。因那种果子浑身长满了坚硬的刺,只有长喙鸟才能啄得开,甚至连那些喙稍短的长喙鸟也啄不开,于是,每年都有很多喙短的鸟因无法啄开蒺藜的果子而饿死。

        喙长的鸟一出生便有了骄傲的资本,就像出生在富人家的孩子一样。它们眼看着短喙的鸟们被母亲抛弃而饿死,自己却得意地吃着蒺藜的果子,自由自在地在岛上飞翔。

        一只短喙鸟在吃完母亲啄开的最后一颗蒺藜果后,它知道自己面临着生死的严重考验了。要么选择别的食物,要么就等着饿死。它不甘心地走近一颗蒺藜果,明知自己无法啄开那坚硬的果壳,并且还要被果子上的长刺扎得鲜血淋漓,但它还是想作最后的努力。

        它失败了。它想,如果继续啄下去,自己马上就会死于蒺藜果的利刺下。它终于伤心地飞离了生它养它的孤岛,决定去寻找新的生机。就在它饿得头晕目眩的时候,它啄食了在浅海里游动的一条小鱼,虽然它恶心得想吐,但还是将那条小鱼吃下去了。慢慢地,它觉得小鱼的味道其实比那种蒺藜果的味道还要好。

        一时间,短喙的鸟纷纷效仿,于是,短喙鸟们就这样生存了下来。而长喙鸟则依然优越地吃着它们认为是天下最美的食物——蒺藜果。短喙鸟的儿女们的喙更短,为了生存,它们天天去海里捕食;浅海里的鱼吃完了,就去深海里捕猎;后来,它们不但吃鱼,只要是能捕获到的动物都成为它们的食物。

        在捕猎中,它们练就了一张短而有力的喙,还有一对大而强健的翅膀和一双尖利的爪子。数年后,短喙鸟成了海上的强者,它的名字叫鹰;而长喙鸟却随着那种蒺藜果的消失而永远消失了。

        (沈海涛摘自2006年7月13日《环球时报》)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9期  作者:古  峰/编译

        一颗心能承载的重量

        人在年轻的时候,只言片语的信息就能催生一封书信,而一来一往的两封书信又可以开始许多故事。我与你的故事,大概也是这样开始的吧。

        那时候我刚来京城念大学,骄傲得很,一切应接不暇的新鲜,都只能让我更加斗志昂扬,活力四射。我参加了文学社、话剧社和书法协会,并且四处投稿,不久有一篇散文发表在一份青年杂志上。

        这则短文本来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是它后面准确无误地登上了我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不久我收到很多来信,他们中有向我发泄苦闷的高中生,有向我抱怨无聊的大学生,以及向我讲述苦闷和无聊的军人,就是你。

        我并没有打算给任何人回信,但信越来越多,我觉得我似乎应该给其中的某个人回上一封,于是就选择了你。我给你回的第一封信——跟一封信比起来,它更像是一幅书法和文学作品。我用带有香味和花纹的托墨性良好的信纸,用爸爸送我作为升学礼物的金笔,用纯蓝的墨水,用从小到大备受赞赏、又苦练了一夏一秋的飘逸的行楷,用两节军事理论课的时间,给你回了一封信。在信里,我耐心地安慰了你的苦闷和无聊,并极尽我的想象,虚拟地赞美了你的家乡——广西梧州,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用上了“疏桐掩映”、“水气氤氲”以及许多类似华美的、温婉的、清丽的词。

        很快你写来第二封信,是不是因为我的回信比较赏心悦目?这次你寄来了你的照片。你坐在一片坡地上,阳光灿烂,四周的映山红开得如火如荼,你咧嘴冲我憨笑,一口白亮亮的牙,衬得你的脸黝黑发光;我突然就想起两句诗:“如果能在开满栀子花的山坡上/和你相遇/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我怎么会想起这个呢?映山红不是栀子花,我也绝没想过要和你成就一段军营与校园的佳话。

        可我偏偏就想起来了,并且针对你继续苦闷无聊的话题,给你回了一封更耐心更古道热肠的信,告诉你只要努力生活,生活一定是有希望的。我想不出更好的言语来替换这种空洞,我对军营生活实在是一无所知。我还在信的末尾告诉你我们宿舍的电话号码,说,如果你和你的战友需要什么帮助,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为了证明我的诚意,我还首先给你打了一次电话,将我信上的空洞话语颠三倒四地重复了很多遍。

        听起来我似乎可以救苦救难。从那以后你就不再写信了,开始频繁地给我打电话,间或还有你的战友,向我讲述军营生活一如既往的单调和苦闷。每次你有不重样的烦恼——上次在半夜紧急集合中落后,这次可能在打靶比赛中被对手使坏。虽然它们对我来说没有什么两样——而我却只有同样的话来回答你,就是只要努力生活,生活一定是有希望的这类屁话。

        我为此非常烦恼,真的,可能比你向我倾诉的烦恼还要烦恼得多。我刚刚念大学,安慰人的语言既不丰富也不有力,我必须搜尽枯肠找些新鲜的招数来。这让我痛苦。更重要的是,我似乎变成了一只任人倾倒烦恼的垃圾桶。我的心被你的烦恼塞满了,我自己的就会溢出来折磨我。

        于是某一次你打电话来,向我讲述一件似乎是有关军服的不如意,并埋怨我为什么始终不给你寄照片,还不时传来你战友的阵阵怪叫,我突然恼怒极了,沮丧极了。我情绪很激动地,几乎是吼着,前言不搭后语地告诉你:“别人的安慰始终是隔靴挠痒,能救一时之急,难解一世之结,请你以后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要学会自己替自己排解,我也不会给你寄照片,因为我们根本就素不相识,大可不必如此牵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