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第235章

书籍名:《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作者: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章节:第235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青想到方的妻子,她称阿姨的那个女人,她还想到家庭破裂与子女分离的情景。青忧虑、焦急,几乎要把她的发现透露给方的妻子,她的阿姨,以便使她能制止那个女人的进攻。不过她终于没有,她害怕闯下乱子。

        青再三考虑,认为应该直接找社长,于是她就风风火火地走进社长的办公室。她说:“方叔叔,我有一个意见要给你提。”方社长一见青就笑,呵呵笑着说:“什么意见,你提吧,我听着。”青红着脸说:“大家都知道你对喀秋莎好,只是没有人说。大家都知道喀秋莎在利用你,也没有人说。喀秋莎时时处处要把你和她联系在一起,就是要造成既定事实。她要是对你真的有感情,就不应该逢场总是扯到你,给大家炫耀。这样下去你会没有威信的,你在我心中的地位也要降低。还有我阿姨,这对她不公平!”方社长的笑一点一点收敛了,他埋着头,大口大口地吸烟,之后抬起头,望着青,缓缓地说:“你长大了!谢谢你提的意见。”几天之后,出版社开会,方社长已经坐下了,喀秋莎才来。大家的目光落在她身上,看着她穿着高跟鞋走到方社长跟前,气氛凝重。她说:“我有事情,请假不开会了。”方社长严肃地说:“开会是出版社的决定,你要走,是你的事情。现在开会。”青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并为自己的义勇感到自豪。

        2003年的一天,青经过天桥到一家银行去,不料天桥的横梁立柱全部倾倒,她摔下而死,享年24岁。

        蓝曾经有犯罪的经历,这当然是她自己的体会。那年她丈夫出差在外,有一天晚上,一个同学做客她家,特殊的气氛与特殊的心境,竟催化她接受了这位同学的示爱,从而有了一夜之欢。不料丈夫居然在凌晨4点无声无息地回来了。她撕心裂肺,痛苦死了,跪到丈夫脚下恳请其原谅。她不证明自己以前没有不忠,也不辩白自己这次是意外不忠,她只是保证自己以后不会不忠。丈夫用沉默让事情过去了,然而恰恰是这种沉默,让她明白自己的行为深深地伤害了丈夫。在以后的日子,她用真心真情滋养着隐秘的精神创伤,并使家庭恢复了轻松和愉快。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但在春天蓝却遇到了人生最难最难的一个问题。她的那位同学由于白血病而无可救药,临终之际,他让弟弟专门见蓝,带他的口信,最后的愿望:蓝看一看他。真难啊,真难!不过她还是决定看一看他。蓝知道这是一次冒险,明白一棋不慎,满盘皆输。但她却不愿意让一个人抱憾而去,因为这可以做到。她也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她不能事前告诉丈夫,也不能不让丈夫在事前知道,否则都是麻烦。深思熟虑,蓝在到医院去之前,有一纸肺腑之言留给丈夫,大意是:他已经不行了,我仅仅是出于人道才去医院看他。如果你执意认为这是我和他的感情所致,它伤害你,我不能让你理解和原谅,你休我吧!我取出了你过去送我的两条围巾放在床上,你在窗口挂红的,表示让我回去,挂黑的,表示让我离开。蓝在医院见了她的同学,他只说了一句话:我给你们制造了麻烦,原谅我!蓝也说了一句话,你放心吧!

        道别之后,她平静地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进入她的社区。她向五楼的窗口望去,那里什么也没有。阳光之下,她一脸迷茫。她不知道如何是好,是向前还是后退。在她不解之际,窗口突然出现了围巾,是红的。她的彷徨荡然而去,泪水夺眶而出。

        蓝在2004年死于乳腺癌,享年32岁。

        紫死于卵巢癌。

        西安有一个青年,在清华大学读完博士便在北京工作了,随之他把自己的母亲接到那里去随他生活,因为父亲去世早,他为独子,母亲必须依靠他。紫是一位北京姑娘,爱其才,又敬其孝,便嫁给他,日子和睦而幸福。不过命运不济,一种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偏偏击中了他,于是在这个家里母亲就失去了儿子,妻子就失去了丈夫。她们同苦,抱头共哭。

        然而无论天晴天雨,生活总是要继续的。尽管紫由于丈夫的逝世悲痛至极,不过她对婆婆的照顾仍很精心甚至更为精心。她知道,在这种状态下,老人非常敏感,容易受伤。她还像过去一样,陪婆婆在星期六看电影,在星期天做祷告,变化在于,过去多是婆婆做饭,现在多是她做饭。紫打算就这样生活,总之不离开婆婆。她认了,没有什么。问题在于婆婆成夜成夜地暗泣,难以从悲痛之中解脱出来。婆婆本来眼睛就不好,现在泪水常流,眼睛就更不好了。过了一段,婆婆忽然变得明朗起来,这使紫轻松了很多。一个星期天,紫陪婆婆从教堂出来,发现婆婆欲言又止,欲言又止。到了晚上,婆婆拉着紫的手对她说:“我想好了!你应该有自己的前程,我不能拖累你。在北京我会伤心的,我想回西安去。我想好了,定了!”紫哭着抱住婆婆说:“妈妈,你不要逼我离开你。你回西安,我就跟你回西安。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我会为你养老送终的。我也想好了,也定了!”再三考虑,婆婆坚持定居西安,紫便把她送到西安,而紫则言必信,行必果,把工作调入西安一家银行,以照顾婆婆。

        亲戚与邻居无不夸奖紫,然而紫绝不是因为夸奖才这样做的。她们的生活酸涩而平静。对于婆婆,这是一种顺受,但对于紫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所以紫还有快乐,而婆婆则常常暗泣。时间久了,婆婆的眼睛近乎失明。只要外出,紫一定伴她。有时候,婆婆坚持一个人外出,紫不好劝阻,然而又怕婆婆跌倒,非常为难。她终于从一个故事得到启示。紫在手绢上绣了一句话,婆婆一个人外出,她就把手绢别到她的上衣。这句话是:我婆婆眼睛不好,请扶她一把。谢谢你!

        紫2005年3月1日死于卵巢癌,享年30岁。

        赤橙黄绿青蓝紫,七位女子,都是我的朋友。赤丰腴、白皙;橙弯月为眉、细柳作腰;黄天生丽质、华贵雍容;绿属于小俏皮与小可爱一类;青有点漆之目、灿烂之笑;蓝妩媚,含情袭魂、默语夺魄;紫大方、爽朗。然而有一天,紫现戚然之痕,我便劝她结婚,她问:“我有婆婆,谁要我呢?要我的人,是必须让我带着婆婆的,这样的人在哪里?”

        七位女子,都是我的朋友,先后都死了。我不仅仅是心疼,心还有洞。心成了虚空。凉风与冷气,从心里穿来穿去。

        (李沣摘自《天涯》2006年第1期)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8期  作者:朱  鸿

        一堂特殊的课

        □文/弗兰克·麦克柯特

        ■编译/周永静

        我在纽约的拉尔夫·麦克基职业学校负责教授创意写作课程。一天,我收到了学生麦基的母亲写来的假条,解释了麦基前天没来上课的原因:

        “亲爱的麦克柯特先生,麦基那80岁的奶奶,因为喝了太多的咖啡,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了下来,而我又要到渡口总站上班,不得已,只好让麦基呆在家里,以便照顾奶奶和他年幼的妹妹。请原谅麦基的缺席,今后他一定更加努力学习。附言:他的奶奶已经没事了。”

        我微微地一笑,收下了,什么也没说。其实,我是看着麦基偷偷地写这张所谓的“母亲的请假条”,当时,他还用左手挡着,生怕被别人看见。在教书的这3年里,我所收到的大多数“家长写来的请假条”,其实都是出自于学生之手。我猜,从他们学会写作的那一天起,就开始模仿起父母写“假条”,如果我一个一个地进行调查,那我一整天都得忙这事了。

        请假条可以编成“全美借口文选”

        我把麦基的“假条”丢进抽屉里,里面已经有厚厚一沓的类似作品。这时,一个奇怪的念头冒了出来:为什么不以此为上课的内容呢?我可以把这些“假条”读出来,让学生们评价评价。

        如果是平时,无论让他们写个什么题目的作文,他们总是叫苦连天,生搬硬凑才能凑齐那区区200字。但是让他们写张请假条,他们的思绪竟然灵活起来,这些“假条”甚至可以编成一部《全美借口文选》。这些从他们头脑里迸出的千奇百怪的想法,大多数是我从来没见过的。

        下面这些就是美国高中生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炉子着火了,沿着墙纸烧了起来,消防队员把我们拦在屋外,我们家整个晚上不能进去。

        *阿诺德下火车的时候,车门把他的书包夹住了,虽然他不断朝列车长叫喊,列车长却无动于衷,还口出恶言,就这样,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列车开走了。

        *姐姐的小狗把我的作业本给咬了个粉碎。

        *我们被房东赶了出来,当我的儿子拼命地朝房东嚷嚷“把作业本还给我”时,房东竟然恶狠狠地警告我们,要叫警察把我们都抓起来。

        由此可见,孩子们在编造借口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真正的请假条通常是枯燥的,大部分就像这样:“彼德之所以迟到,是因为闹钟没响。”

        干脆让他们学习编写请假条

        课堂上,我把打印出来的“假条”分发给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