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绿野狂飚-从诺曼底到易北河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绿野狂飚-从诺曼底到易北河

第37章

书籍名:《绿野狂飚-从诺曼底到易北河》    作者:傅燕南
    《绿野狂飚-从诺曼底到易北河》章节:第37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正当这种换人的呼声日渐高涨之际,丘吉尔站出来说话了。他刚刚去看过蒙哥马利,回来后连夜打电话给艾森豪威尔,说他对那里的情况极为满意,艾森豪威尔放下电话,嘴里嘟囔着:“蒙哥马利显然骗取了首相的信任。”第二天,他吩咐布彻:“打电话告诉比德尔,对我们一直讨论的事情再别提了,即使暗示也不必了。”然后,他动身飞往诺曼底,去观察“眼镜蛇”行动的展开。

            布莱德利这几天一直焦虑不安地等待天气转好。大雨下个不停,地上泥泞不堪,坦克驶过的地方一片泥浆,卡车一上路便动弹不得。更糟的是,在这样的鬼天气空军无法出动,而空中轰炸对“眼镜蛇”行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这一行动不得不一天一天地往后推。

            他呆在帐篷里急得团团转,焦躁不安、心烦意乱。那个闲不住的巴顿象个催命鬼似地天天来献计献策,全为了他能早一天上阵。听说希特勒遇刺的消息后,他更是急得疯了,生怕战争会突然停止。“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布莱德,”他恳求说,“你得在战争结束前让我投入战斗。我现在还在蒙受奇耻大辱,象关在狗窝里一样,除非我创造什么奇迹来洗刷我自己,否则我非死在这里不可。”

            据说7  月24  日是个好天气,布菜德利终于向部队下达了进攻令。柯林斯的第7  军在距轰炸区一公里以北的地域整装待发,只等空军在中午用炸弹犁出一条血路后一拥而上。布莱德利的指挥所这一天宾客盈门,利—马洛里、接替巴顿担任虚设的“美国第1  集团军群”司令的麦克奈尔等许多将领。部队英国赶来观战。然而快到中午时,目标区上空却突然飘来厚厚的乌云。不好!利—马洛里与布莱德利商量后决定推迟一天进攻,并赶紧命令空军停止行动。但为时已晚,第一批飞机已经出动。在此之前,那些来观战的将军们已乘吉普车赶往前线,想亲眼看看美国空军如何炫耀他们的武功。不久,那批飞机便隆隆地飞来了,奇怪的是,它们不是按照事先约好的与战线平行飞行,而是与战线垂直飞行。这样,有些飞行员在浓云密布、能见度低的情况下,不能准确地把炸弹正好投在狭窄的目标区,而是乱投一气,把好多炸弹扔到战线另一侧的美军头上,结果炸死炸伤100  多人。麦克奈尔也差点送命,因为他耳朵背,听不到炸弹呼啸而下的声音,幸亏他的副官在炸弹落下前的一刹那,把正兴冲冲向前走的他一把拖进沟里。

            布莱德利大发雷霆,怒斥空军失信,只顾自己方便,而不顾陆军的死活。但空军方面说,他们并未答应过平行飞行,并说如果进攻放在第二天,他们仍只能作垂直飞行,因为他们没时间重新调整航线了。气得布莱德利直跺脚,大骂:“撒谎!他们在捉弄我!”但除了骂几句,他别无他法,谁让他有求于空军呢?

            第二天清晨,天气转晴。除了偶尔传来几声枪响外,战场上一片平静。象前一天一样,麦克奈尔将军和布莱德利的副手霍奇斯将军等又开着吉普车上前线了。9  点半后,他们听到北方传来一阵漫天的嗡嗡声,低沉、有力而恐怖。10  分钟后,大地突然抖动起来,地狱般的轰炸开始了。

            4000  吨炸弹象冰雹一样倾泄到德军阵地上,整个战场顿时地动山摇、硝烟弥漫、弹痕累累、泥土飞溅。坦克和大炮被掀翻了,阵地被炸没了,到处都是支离破碎的装备和残缺不全的尸体。没死的都被吓得发疯了,无目的地在旷野上乱撞,直到被掀飞或被击倒。

            但无情的炸弹比前一天更多地误投到美军第30  师的头上。那天的风向偏南,把最初掀起的滚滚尘烟向北吹飘,遮盖了炮兵打出的标示己方战线的红照明弹。结果,不少飞行员认定有尘烟的地方便是目标区,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炸弹扔了下去。孰不知,那大片的烟云已飘到自己人的上空。

            正在战壕里观景的美国大兵们只听得响起一阵哨音,有人还以为是命令他们冲锋的哨声,但还未等他们回过神来,500  磅重的炸弹己把几百个人抛到战壕外面。惊恐万状的官兵们叫骂着找地方藏身,那几位到前面观看的将军也被炸得四处逃散,不见踪影。

            快到中午,这场可怕的轰炸才告结束。呈现在活着的人眼前的是一片陌生的土地:村庄没有了,道路不见了,山头削平了,沟渠填满了——地图没用了。人们好象登上了月球一般。

            霍奇斯抖了抖身上的泥土,从地上爬起来四处找他的同伴。其他人都见到了,但麦克奈尔将军却不知去向。直到傍晚才听说有一位中将被炸死。霍奇斯连忙赶到现场,在一个十字路口找到一具面目全非、血肉模糊的尸体,除了衣领上的三颗将星外。其他什么都认不出来了。那三颗将星证明他的确是麦克奈尔将军,那位曾把数百万军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海外的前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

            消息传来,第1  集团军指挥所里的人个个垂头丧气。艾森豪威尔闷闷不乐地走了,布莱德利发呆地看着堆在他面前的误伤报告。这时,前面又报,已转入进攻的部队因被炸弹弄得晕头转向,士气大受影响,只向前推进了两英里。幸存下来的德国兵正在进行殊死的抵抗。布莱德利忧郁地感到,这次突破可能又会失败,“眼镜蛇”行动将不得不被迫取消。

            在这紧要关头,柯林斯不负重望,及时把装甲部队投入战斗。士兵们从挨炸的恶梦中醒过来,象恢复了元气的拳击师一样猛打猛冲。饿了,啃块干粮;困了,就地倒下打个吨。到28  日,美国人以排山倒海之势汇成一股橄榄绿色的巨大洪流,奔腾向前,追赶着狼狈后撤的德国人,其进展如此神速,以致布莱德利不得不靠飞行员报告哪里又升起了红、白、蓝法国国旗,才知道部队已经打到哪里。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神气活现地致信艾森豪威尔:

            “说得婉转点,第1  集团军的全体人员今晚都得意忘形了。我们战线上的形势看来确实不错..遗憾的是,那天你在这里时,碰巧情况不太妙。如果你昨天或今天在这里,我相信情况会使你更满意。”

            几天来,艾森豪威尔的精神始终提不起来。在诺曼底的长时间撕杀、纠缠,使他对“眼镜蛇”行动不敢有过多的希望。身边人的耳旁风则使他越来越相信,这一切都是因蒙哥马利行动太慢造成的,但凡他动作快点,也不致于造成这样长期纠缠不休的局面。但他善于克制自己,不急于说三道四。

            然而,26  号这天,当他应邀到唐宁街10  号与丘吉尔共进午餐时,他实在控制不住了,要求丘吉尔“劝劝蒙蒂,让他骑上自行车蹬着走”。他还抱怨英军作战不努力,并用两方的伤亡数字作比较来证明这一点。对这种“令人不快的对比”和“挖苦”,丘吉尔自然觉得脸上很过不去,打狗还要看主人呢!他本能地为蒙哥马利进行了辩护,说蒙哥马利懂得在大战优酣之际,“保持第一线浓烈火药味”的必要性。

            但拿着面包棒进行反击总让人觉得不那么得心应手、不那么有力,因此第二天,丘吉尔便给蒙哥马利去信讨更硬的家什。他告诉蒙哥马利:“最高统帅部昨天宣称,英军受到了‘颇为严重的挫折’。我并未发觉有任何事实足以证明这种说法..这种说法自然而然地在此间引起了不少议论。”接着,他便向蒙哥马利讨要棍棒:“我亟愿知道这个情况的究竟。俾使那些高高在上的动摇分子和评论家不致丧失信心..我亟愿得知你以前和我谈到的那些进攻计划或经修改后的计划,是否即将忖诸实施。英军须甲力猛战,以取得胜利,这的确是很重要的;否则就会在两国军队之间作比较,从而寻致危险的相互指摘,影响到整个盟军的战斗力。”

            蒙哥马利看过这封信,直觉得眼看“当初播下的种子到了收获的季节..却不料,一片乌云突然笼罩在头上”;胜利己经在握,“何需如此这般告我一状!”说英军作战不力,别忘了,要是没有英国人在东边艰苦奋战,美国人在西边决不可能突破成功的。这不是搬弄是非吗!最高统帅部的人懂不懂什么叫作战指挥上的“均衡学说”?我的军事思想的出发点就在于打破敌之平衡从而确保自身之平衡,而你艾森豪威尔只知道让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拼命地攻呵攻呵攻,出击出击出击,就好象足球教练一样跑来跑去,不断地敦促每个队员加油,这只能使部队伤亡过重。在他看来,英军的伤亡比美军小并不是因作战不努力,而是他指挥有方的结果。一句话,他对艾森豪威尔的指责一概驳回。在当天给丘吉尔的复信中,他称:“我不知道有什么‘严重的挫折’..我的战略已经戈功了。”

            为了体现他的“均衡学说”,蒙哥马利还于当天宣布放弃从卡昂向有重兵防守的法莱斯方向进攻的计划,而命令登普西从卡昂以西的科蒙向敌人防守较弱的维尔进攻,“给敌人来一个狠狠的打击”。时间定在8  月2  日,代号“蓝上衣”。

            蒙哥马利固执,艾森豪威尔也楔而不舍。他在当天丘吉尔举行的晚餐上再次抱怨篆哥马利和登普西把仗都推给美国人,而他认为应全线出击、全面突破。布鲁克则坚定地维护蒙哥马利,不厌其烦地向艾森豪威尔解释蒙哥马利的打法,井挑衅说:“如果你觉得他战斗不力,就该毫不含糊地向他指出来,用命令行事,把问题统统排到桌面上,向他讲清楚你的意图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