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绿野狂飚-从诺曼底到易北河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绿野狂飚-从诺曼底到易北河

第31章

书籍名:《绿野狂飚-从诺曼底到易北河》    作者:傅燕南
    《绿野狂飚-从诺曼底到易北河》章节:第31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你想被打死,请别死在我的阵地上。”

            7  月4  日,布莱德利发起南下进攻的第二天,艾森豪威尔登上一座小山,观察战斗情况。举目远眺,他惊讶地看到,前面不是一片片的沼泽地,就是一块块带有地埂的农田,地埂上还栽有浓密的一人多高的树篱,地埂下则自然形成很深的壕沟。“天那!这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迷宫,是带伪装的天然防守俺体和阵地。”艾森豪威尔感到一阵心冷。

            美军象打巷战一样一个田埂一个田埂地向前爬着。每一排树篱中都藏有敌人的机枪手,每一块田地里都躲着敌人的小分队。由于美军是进攻者,士兵必得离开隐蔽物向前冲,这样,他便很容易中弹倒地。坦克在这样的地形上也无法施展,因为当它从沟里直着爬上田埂时,其柔软的下腹部暴露无遗,正好成为各种穿甲弹的靶子。让人恼火的是,火炮也帮不了多大忙——炮兵根本就看不见敌人,不知道往哪儿打,只能盲目地进行远距离骚扰射击。别说炮兵看不见,就连在高地上的艾森豪威尔都觉得视野受限,看不了多远!回到指挥所,负责支援地面战斗的第9  战术空军司令奎萨达对他说:“我要朝着巴黎方向飞,看看我们是不是真的找不出进攻的办法。”艾森豪威尔眼睛一亮,何不跟他一起去从空中看看战场?奎萨达说:“好极了,我们有野马(指“野马”式战斗机)同坦克一起奔跑。”布莱德利认为这样太冒险,不让他去。他耍赖说,“得啦,布莱德,我又不是飞往柏林。”说着便钻进飞机。他们在战场上空飞来飞去,观看下面的战斗,然后向巴黎方向飞,不过只飞到一半,奎萨达就返航了。回到地面,艾森豪威尔被告知地面进攻受挫。有一个师费了好大劲才前进了180  米,损失却高达1400  人。第二天,他忧心忡忡地返回英国。

            一筹莫展

            到7  月6  日,登陆战已打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巴顿将军象一个被人遗弃了的孤儿一样。无人过问。他每天扒在地图上,密切注视着战役的进展情况。起初,他担心进展太快,急得不行,生怕他还没参加战斗,隆美尔就投降了。虽然这种担心后来消除了,但前线的僵局也让他受不了。太慢了,太四平八稳了,“在我们完成任务之前非老死不可”。终于在7  月初的一天,他等来了盼望已久的命令,要他7  月6  日到法国去建立他的司令部,但要保密,不能让德国人知道。

            这一天,巴顿挺着胸脯,精神抖擞地牵着他的爱犬威利,带了本《诺曼征服史》来到机场,登上一架C—47  运输机。飞机起飞时,他看了看手表说:“现在是10  点25  分。一年前就是在这个时刻,我们离开阿尔及尔前往西西里。”

            飞机在“奥马哈”海滩后面的一个简易机场降落。在舱门打开之前,巴顿又看了看手表:“11  点25  分。从诺福究到卡萨布兰卡,花了我们18  天的时间;从阿尔及尔到杰拉(他在西西里登陆的地点)花了5  天;现在只花了1  小时就到了法国。好吧,我们下飞机吧。我不知道战争是否还在进行。”

            走出飞机,他受到几百名官兵的欢迎。他兴奋地跳上一辆吉普车,用他那尖厉的嗓子叫道:“让我们把那些德国佬打个落花流水,向柏林进军。到了柏林,我要亲手用枪打死那个纸糊的该死的杂种,就象打死一条蛇一样。”

            来到第1  集团军指挥所,布莱德利伸出双臂热情地欢迎他。但巴顿很快就意识到,他在这里是个多余的人。整个下午,布莱德利都在同副手霍奇斯和柯林斯共商军计,而局外人巴顿只能在一旁当听众,实在忍不住时才插上几句,就好象在候车室里听着身边的几个人讲一件有趣的事,而他却不能跟着分享;又好象他是一个板凳队员,眼看着别人就要进球了,而他却仍上不了场。那种“战争就要结束了”的感觉又回来了,折磨得他坐立不安。布菜德利告诉他,他可望在8  月1  日投入战斗。

            晚上,炮声隆隆,震天动地,搞得巴顿无法入睡。他抱怨说:“这种倒霉的炮击徒劳无益,是白白的浪费。”他的副官安慰他:“将军,这至少可以提醒你,你毋须担心会错过这场战争。”威利从来没上过战场、没听过这震耳的炮声,好几次跑出帐篷去张望。“其实,我也是这样”,巴顿写信跟妻子说。

            这天,艾森豪威尔把恃德和第9  战术空军司令坎宁安请来开会,研究如何支援蒙哥马利。报界这几天纷纷扬扬,讽刺蒙哥马利只会“绕着卡昂兜圈子”。摩根将军也批评他不思进取,是个“不可救药的防御狂”。空军的微词就更多了,他们正焦急地等着在卡昂附近修建机场。波特尔参谋长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蒙哥马利不想退,也不想进”;特德把蒙哥马利的作战讥之为“连队演刁”;坎宁安更是愤愤不平他说:“看来,陆军不准备完成自己的任务。”连丘占尔都坐不住了,开始骂蒙哥马利过于小心谨慎,进展太慢。只有布鲁克护着蒙哥马利,愤怒地指责丘吉尔为何贬低自己的将军。

            在与特德和史密斯商量后,艾森豪威尔于7  月7  日给蒙哥马利发出了一封“圆滑而巧妙”的信,提醒他而不是命令他加强攻势,但话里话外不免带有刺激性。信中说:“为了扩大滩头阵地和取得部队调动的更大余地,以便在敌人的步、坦、炮方面与我们达到势均力敌之前充分运用我们的兵力,就

            必须对每一种可能性进行仔细地椎敲。在左翼,我们需要向纵深发展,需要有自由活动的余地,至少要有足够的地区来使‘斯沃德’海滩免遭敌人炮火的袭击。”

            他建议:“在我看来,我们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下决心奋力打破僵局。”然而,在左翼最近所实施的进攻却只有两三个师的规模,”迄今尚未进行过一次调动一切力量支援的大规模进攻战”。他向蒙哥马利保证,将作出一切努力、提供一切东西“来协助你实施任何有希望使我们得到所需活动余地的计划”,必要时还可派给英军一个美国装甲师。

            蒙哥马利收到这封信时,正在准备对卡昂发动一场新的进攻。当晚,为了给进攻部队开路,哈里斯将军的460  架重型轰炸机对卡昂北郊进行了40分钟的轰炸,投下2500  吨炸弹,同时盟军的舰炮和地面大炮齐射,把这座中世纪的古城炸得面目全非,到处是断壁残垣、弹坑瓦砾,就连参加过一战阵地战的老兵也没见过这场面,惊得目瞪口呆。第二天一早,英军坦克由推土机开路,对卡昂发起进攻。

            当进攻发起之后,蒙哥马利信心十足地答复艾森豪威尔:“对于当前的局势,我本人颇为乐观。我一直是按照极其明确的计划全力作战。现在我已看到黎明的曙光。”他保证不会出现僵局,并兴高采烈地报告第2  集团军正在实施夺取卡昂的进攻,“进展非常顺利”。至于打下卡昂后怎么办,他说:“也许最好是让第2  集团军继续其作战行动井南进,其左翼在奥恩河;或者是让它越过奥恩河并在法莱斯公路上站稳脚跟。”最后,他没忘了倒打一耙:“我不需要在我的东翼使用美国装甲师..现在要做的重要事情是第1  和第3  集团军补充兵员,从西翼奋力南进,然后让巴顿转向西面进入布列塔尼半岛。”他甚至提出,要不要让英军去增援美军,以加快那里的前进速度?
  />            然而,他并没有完全拿下卡昂,他的部队来到奥恩河边使停止前进了。他解释说,一是部队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二是密密麻麻的大弹坑和塞满街道的大石块减慢了速度。但有人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在轰炸之后马上进攻,及时而充分地利用轰炸效果,而非要等刘第二天早晨呢?或者说你第二天早晨才进攻,为什么在前一天晚上就让轰炸机出动?在这中间的六七个小时里.德军有充分的时间从废墟中爬出来,开上他们的坦克,架起他们的大炮,利用断壁残垣堆成的现成街垒搞一次成功的防御战。那大轰炸不就等于白费了,甚至帮了倒忙吗?

            实际上,如果蒙哥马利再加把劲,再勇猛一些,他的战果肯定会更大,不只前进那么一钉儿点距离。隆美尔在进攻发起的第二天就说,“一旦敌人以昨天同样的兵力再次进攻。我们就无法守住现有防线了。”幸运的是,英军的进攻很快就停止了,卡昂防线要三个星期后才突破。

            7  月10  日,在两翼进攻受挫的布莱德利垂头丧气地来找蒙哥马利。他本想一举打到阿夫朗什,可到现在连圣洛还没拿下来,伤亡却已达到3  万人。蒙哥马利安慰他说:“你尽管抓紧时间准备。我们将继续打击德军,并把他们的实力吸引到我这边来,使其远离你的战线。”

            鉴于在宽大正面上无法突破,布莱德刊向蒙哥马利提出一个他刚想出来的新计划,他称之为“眼镜蛇”计划。该计划旨在把兵力集中在圣洛以西一狭窄正面上实施突击,突击前使用航空兵对这一狭窄正面进行大规模毁灭性的饱和轰炸。攻击时间定于7  月19  日,届时柯林斯的第7  军将带头冲过那块被毁灭的土地、其他几个军随后跟进,最终发展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蒙哥马利当即批准了这一计划,同时也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支援“眼镜蛇”的“古德伍德”计划,准备用3  个装甲师从奥恩河西岸打到东岸,然后向南推进,以此把德军吸引过去,减轻美军突破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