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精缩白话版三国演义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精缩白话版三国演义

第7章

书籍名:《精缩白话版三国演义》    作者:
    《精缩白话版三国演义》章节:第7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曹仁败军行到博陵渡口,忽听得喊声大起,被张飞兵马截住,两军又是一阵厮杀。

            孔明料樊城不能守,便要刘备取襄阳。全城百姓都愿意跟刘备过江,扶老携幼,拖男带女。刘备叹息说∶“我原为保护百姓而来,不料反使百姓受难。”便要投江自杀,被众人苦劝才打消念头。

            刘备领军到襄阳,刘琮紧关城门不出。部将魏延打开城门相迎,却与文聘大战起来。刘备见襄阳城内部残杀,不肯入城。孔明又献计让刘备取荆州要地江陵。

            刘备领军民十余万,缓缓往江陵而去。眼看曹军骑兵就要追上,众将劝刘备赶快率军先走,但刘备不愿丢下百姓。他说∶“凡能成大事者,都要优先照顾百姓的利益。现在百姓都愿意跟我走,我怎能抛开他们不管?”众将听了,都很感动。

            曹操兵到樊城,召刘琮来见,刘琮不敢去,便派蔡瑁、张允前往,曹操封二人官位,并让他们转告刘琮,让他永为荆州之主。

            刘琮的母亲蔡氏过江迎曹操,曹操却封刘琮为青州刺史。刘琮大惊,只得一肚子不高兴的向青州出发,但曹操却在途中派于禁领兵杀死了刘琮与蔡氏。                    

        第十三回  长坂坡        

            曹操得知刘备率领军民每天仅行几十里路,便选了五千精锐骑兵,限一天一夜赶上刘备。

            刘备请孔明往荆州,说服刘表长子刘琦领兵来救。刘备则自领军民在当阳县外的景山驻扎。四更时分,曹兵杀来,张飞杀开一条血路,力保刘备逃到长坂坡。

            赵云自四更时分与曹军厮杀,出入于乱军之中,却寻不见刘备。

            后来在一断墙枯井前,找到身负重伤的糜夫人。糜夫人要赵云保阿斗杀出重围,赵云执意要保护他们母子一同突围。糜夫人怕拖累赵云,将阿斗放在地上,投井而死。

            赵云推倒断墙掩盖了那口枯井,将阿斗背在身上,拼死突围,直到长坂坡,见张飞横矛站在桥上,大喊∶“翼德助我!”张飞杀退追兵,赵云方得脱身。

            赵云见到刘备,双手递上阿斗。刘备接过阿斗,往地上一掷说∶“为这小子,几乎折了我一员大将!”赵云大受感动,忙从地上抱起阿斗哭着拜倒说∶“赵云万死,难报主公知遇之恩。”

            曹操见张飞独立桥上,身后尘土飞扬,疑是孔明之计,不敢近前。便对部将说∶“以前曾听关羽说过,张飞从百万军中取大将的头,就如同探囊取物般容易,今日相逢,不可轻敌。”张飞一声大喝,惊得曹军人仰马翻而退。

            张飞吓退了曹军,便拆断桥来见刘备,报告经过。刘备说∶“现在拆了桥,曹操定料我兵少,必来追赶。”于是,急领军往汉阳、沔阳去了。

            曹操引军追到汉津,见大江在前,教众将努力向前,一定要捉住刘备。众将领命,个个奋勇向前。不料关羽突然从坡后飞出,大叫∶“我在这里等候多时了!”曹操一见关羽,吓破了胆,慌忙下令大军速退。

            关羽回军找到了刘备,便一同前往汉津,大军上船渡江走了不远,见刘琦领水军来支援。随后孔明也引一列战船赶到。刘琦请刘备到江夏整顿军马,再图后事。

            曹操见刘备逃往江夏,便用谋士荀攸的计策,一面派人联络东吴孙权,联手攻打刘备,一面领兵水陆并进,西到荆州,东到蕲春、黄州,寨栅连营足足有三百多里长。

            孙权见曹操的势力渐渐向南推进,便召众谋士商量对策。鲁肃说∶“荆州跟江东接壤,形势险要,地方富庶,我们如能到手,则前途大有可为。我想藉悼刘表之名,去探听虚实。”

            孔明正想让孙权与曹操厮杀以便从中得利。鲁肃邀请诸葛亮过江去见孙权。

            在去江东的船上,鲁肃对孔明说∶“你见了孙权,千万不可用曹操兵多将广的话吓他。”孔明叫鲁肃放心,他自会对答。

            孙权已收到曹操约他共伐刘备的书信,正召集文武官员商议。张昭等文官主张投降曹操,孙权还拿不定主意。

            孙权在后堂讯问鲁肃的意见。鲁肃说∶“别人都可降曹操,只有主公您不能降。”孙权听了,认为鲁肃说到他的心坎里了。鲁肃又说∶“我已约了诸葛亮来此,主公只要问他,便知曹操的虚实了。”

            主张投降的文官被诸葛亮驳得理屈辞穷。正在这时,东吴大将黄盖闯进大厅,大声说∶“曹操的大军已经逼近边境,大家不想办法对付敌人,却只管在这里斗嘴!”又对孔明说∶“先生是当世奇才,有此精神,为什么不去对我们主公谈论?”

            主张投降的文官被诸葛亮驳得理屈辞穷。正在这时,东吴大将黄盖闯进大厅,大声说∶“曹操的大军已经逼近边境,大家不想办法对付敌人,却只管在这里斗嘴!”又对孔明说∶“先生是当世奇才,有此精神,为什么不去对我们主公谈论?”

            鲁肃、黄盖拉了诸葛亮,一同去见孙权。孔明见孙权气概非凡,便知只能用反话激他。孔明说,曹兵有一百五十多万,大将谋士一、二千人。鲁肃听了大惊,连使眼色暗示,孔明只当没有看见。

            孙权问孔明该如何行事,孔明说∶“请主公考虑自己的力量,能力不及就投降。”孙权问孔明,刘备为什么不投降,孔明说,刘备是皇帝的叔叔,当世英雄,即使时运不济,也不会投降曹操的。孙权觉得诸葛亮指自己不如刘备,便起身走进后堂去了。

            鲁肃埋怨诸葛亮说∶“你太看不起我们的主公了。”诸葛亮哈哈大笑说∶“我没有想到孙将军器量这样小,我自有破曹计策,他不问我,我又何必说呢?”

            孙权请诸葛亮到后堂,摆酒款待。众人继续谈论。孔明分析了曹军的弱点以及孙、刘联合必能破曹的理论。孙权高兴极了,决定联合抗曹。

            不料,张昭等人又动摇了孙权的决心。孙权的母亲吴国太提醒孙权为什么不问问周瑜的意见。                    

        第十四回  舌战群儒        

            周瑜本来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军,说曹军已到江边,便赶回柴桑来见孙权。鲁肃与周瑜交情最好,便把这两天议论的情形全告知周瑜。

            周瑜请鲁肃放心,并要他先把孔明请来相见。

            张昭等人一见到周瑜,便把降曹的好处说了一大筐。周瑜问∶“你们几位的意见都是一样吗?”众人说∶“都一样。”周瑜说∶“我想投降曹操也想了很久了,明天一同见主公商议对策吧!。”

            程普、黄盖等一班战将也来见周瑜,表示宁可杀头,也不降曹。

            周瑜说∶“我正要与曹操决战,怎能投降!将军们请先回,明天见主公,我自有定议。”

            晚上,鲁肃引孔明见周瑜,并问周瑜主和还是主战。周瑜说∶“曹操打着皇帝的招牌,兵势又大,打起来我们必输无疑。我是打定主意劝主公投降了。”鲁肃忙与周瑜争论。孔明却在一旁暗暗冷笑。

            周瑜问孔明为什么笑,诸葛亮说∶“我笑鲁肃不识时务。我有一个办法,只要两个人,便能教曹操百万大军撤走。”又说∶“曹操筑铜雀台,早想得到东吴的两个绝色美人大乔、小乔。只须将此二女送去,曹操必然退兵。”周瑜大怒,骂道“曹操老贼,欺人太甚!”

            周瑜说∶“你不知道,大乔是孙策将军的夫人,小乔就是我的妻子。”诸葛亮装做惊慌失措的样子,说自己不该胡言乱语。周瑜被孔明一激,便说出心底的真心话∶“方才是故意试探的,其实我早就想破曹操,还请诸葛先生合作相助。”诸葛亮答应了。

            第二天早晨,孙权升堂议事。周瑜分析了东吴迎战的有利条件之后说∶“我情愿替将军拼死杀敌,就怕将军拿不定主意。”孙权一听,拔出宝剑,一下砍去了桌子的一角,说∶“谁敢再提降曹之事,就与这桌子一样下场!”

            孙权将剑赐给周瑜,当场封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将,鲁肃为赞军校尉,并对文武百官宣布,有不听号令者,依军法治罪。

            周瑜到了行营,高坐中军帐,刀斧手站立两边,点文武百官听命。下令分五队立即起行,到三江口下寨。

            周瑜邀鲁肃、诸葛亮同到三江口。周瑜要孔明领关羽、赵云、张飞去聚铁山断曹操运粮道路。孔明知道周瑜想借曹操的刀杀了刘军,但又不好推辞,便答应下来。

            鲁肃知道周瑜想借刀杀人,担心孔明还被蒙在鼓里,便问他这次出兵,是否有把握。诸葛亮说∶“我水战、步战、马战、车战没有一样不精,哪有不成功的道理?不像周瑜,除了水战,其余的就外行了。”

            鲁肃将话带到,周瑜听了气急败坏,打算自己带兵往聚铁山劫粮。孔明说∶“叫我去劫粮,分明是借刀杀人之计。只是现在应合力破曹,要是彼此谋害,就难成大事了。”鲁肃把这些话告诉了周瑜,周瑜叹息说∶“这人见识比我强十倍,今日不除,来日必为大患。”

            刘备见诸葛亮久未归来,便派糜竺以犒军为名去探消息。周瑜收下了礼物,反要糜竺回去请刘备过江会商破曹大计,想一举杀了刘备和诸葛亮。

            刘备为了两家联盟,不能不去,便吩咐张飞、赵云守寨,自己则带着关羽过江。周瑜安排刀斧手埋伏在宴席两边,约定以摔杯子为暗号,要除掉刘备。但看关羽手按宝剑立于刘备身后,眼睛却一直盯着周瑜,所以迟迟不敢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