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三井帝国在行动

宠文网 > 文学理论 > 三井帝国在行动

第45章

书籍名:《三井帝国在行动》    作者:白益民
    《三井帝国在行动》章节:第45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事隔一年之后,2007年10月12日,成都地铁1号线17列102辆地铁车辆及牵引制动系统采购合同签字仪式在蓉城隆重举行,南车四方机车公司为整车的制造集成商,由三井物产、三井物产成套设备系统、东洋电机、湖南湘电东洋电气、湘潭电机组成的联合体作为车辆电气牵引系统和空气制动系统(列车的“中枢系统”)的供货商。此时,三井物产还在组织财团的关联厂商积极参与天津地铁的投标工作,不断将触角延伸到更多中国城市中。

        在中国大陆,东芝公司实际上部分替代了三井物产的综合商社角色,发挥着三井财团在电气制造领域的产业组织者作用,早已吞下了中国铁路电气装备这样一块现成的肥肉。2002年8月28日,东芝与中国大连机车车辆共同出资在大连保税区成立了“大连东芝机车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以生产、销售和维修保养铁路机车(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及城市、城际交通车辆用电气产品为主。该合资公司成为东芝公司在海外成立的第一个铁道车辆电气产品制造基地。

        大连机车车辆厂是中国著名的大型国有内燃及电力机车生产企业,是中国最大的铁路机车厂家,而  “大连东芝机车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的产品包括:铁路机车、城市及城际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用主变流器、辅助电源装置、监控系统、车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设备。可见,三井财团的东芝公司通过在大连的这家合资企业可以非常便利的介入到中国铁路大提速、京沪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所有重大铁路电气化项目中。事实上,东芝已为中国的铁路和大连、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的城市交通提供了许多电气产品,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曾经在2007年6月12日采访了东芝公司总裁西田厚聪,然后这样写道:“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这个“巨贾大亨”(指西田厚聪),竟是学政治出身的——早年他在大名鼎鼎的东京大学攻读政治学硕士学位。喜欢德国政治哲学的西田厚聪,经常爱说这样的话:经济学关心人与物,政治学却告诉你人和人怎么打交道,所以政治和经济,都是关心人的利益”。这篇采访文章中还特别提到“在交通领域特别是最近的第六次铁路大提速中,东芝已确定了180台的铁路机车订单目标。”

        第四节    陨落的“中华之星”(略)

        中国高速铁路的民族梦想;  “中华之星”与“日本之星”的不同命运;

        “外国芯”使国家战略安全存在隐患

        第五节    韩国为什么能?(略)

        日本垂涎韩国高铁项目;  韩国全面消化吸收法国技术;  “现代财团”成为中坚力量

        第六节    呼唤“中国产业军团”(略)

        仅以市场就能换来技术吗?;  防止西方列强的殖民化;  “财团体制”和“官产协调”筑就产业竞争力

        下页接第九章:谁在觊觎“核按钮”

        第九章    谁在觊觎“核按钮”

        根植中国电力市场多年后,嗅觉灵敏的三井财团近年来开始在核电设备制造和核燃料领域集聚力量。此时,中国新能源政策正在形成之中,其中核电的地位被大幅度提升。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20年前建造40座核电站,这意味着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

        2006年,中国春节刚过,三井财团的东芝公司瞄准了中国市场,以目眩的54亿美元高价收购了有“核电鼻祖”之称的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此后,以日本财团企业为核心形成了世界三大核电联盟:东芝-西屋、三菱-阿海法、日立-通用。

        随后不久,中美两国于2006年12月在北京签署了核电技术转让谅解备忘录,中国引进西屋电气的核电技术,建设四台核电机组。2007年7月,中国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与东芝率领的西屋电气联合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80亿美元的合同。

        作为三井财团的重要成员,石川岛播磨重工在核电领域积极配合财团的整体战略,通过与中科院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切入中国重大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领域。三井财团旗下的三井造船还将部分核电资产出售给韩国斗山重工,曲线进入中国核电设备市场。

        在中亚地区,三井物产、丸红、伊藤忠和住友商事等综合商社奋力争夺铀矿资源。而东芝将自己持有的西屋电气10%的股份转让给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工业公司,将其纳入“三井共同体”。三井物产发言人说:“我们必须在中国竞争到来之前,确保铀的份额。”

          作  者  题  注

        导  言

        东芝与三井之间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1893年被当时的三井财阀收买。二战以后,日本财阀被美国占领当局解散,东芝也随之脱离三井财团独立发展。二十世纪50、60年代,面对加入关贸总协定(今WTO)后的外来竞争,日本财团重新联合,东芝加入了三井财团的总经理会“二木会”,又回到三井财团体系。近年来,虽然三井物产在东芝的经营活动出现的频率逐渐减少,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东芝的“去综合商社化”。事实上,综合商社的精神早已融入这个制造业企业。

        第一节    悄然的渗透

        “三井物产”是“东芝”的引路人

        日本二十世纪60年代经济起飞后,三井财团的制造厂商如东芝等企业,开始渐渐把工厂建到海外。随着日本这些制造厂家走出国门,他们对于走出去的套路——当地的法律、人脉、政府关系、当地的合作伙伴等,都不了解,不清楚,懂得这些套路的人才又极其缺乏。而三井物产这样的综合商社在国外早已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事务所、代表处,已经在世界各地建成了国际商业网络。所以当东芝需要到国外做事情时,三井物产就成了引路人。

        三井财团进入海外遵循一条规律,综合商社作为产业组织者始终是开路先锋。从全球产业的角度来看,特别是在中国新兴产业和新兴市场上,三井物产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地开拓新贸易机会、创建新产业。三井物产对中国投资有近200家三资企业,包括有:东芝大连、北京四通松下电工、上海森茂、大九国际物流等企业。三井物产通过政府公关、资金支持、市场活动、商情交流、资源开发,为东芝等财团成员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支持。

        自1979年起至今,由三井物产出资每年选派中国商务部及其下属企业工作人员赴日本、美国著名学府进行国际贸易课程的短期进修,目前已达100多人,从而与中国政府主管经贸的负责人建立起密切联系。1990年以来,三井物产出资100万美元,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设立“三井教授基金”,聘请国外知名教授主持国际经济讲座,名义上为培养中国未来的经贸人才做贡献,实质上是通过高校平台建立与政府的人脉联系。

        在三井物产的引导下,1991年9月25日,由三井物产、东芝、昭和电线共同出资成立了“东芝大连有限公司”,这是东芝集团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公司,绝大部分生产线都是从日本直接进口的,大连只是被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基地。东芝大连有限公司横跨电子、机械和医疗器械三个行业。机械行业的主要产品有:工业用的中小型电机(是为风力水力机器、工作机器、搬运机器等提供动力的工业用马达)。

        1995年,东芝(中国)有限公司成立,此举强化了东芝对在华企业的综合管理职能和战略制定职能,由此东芝在一些专业领域代替了三井物产作为财团的产业组织着角色。迄今为止,东芝在中国设立合资、独资公司达65家,投资总额逾80亿人民币,员工总数约23,000人,2006年事业规模(在华销售额+对华出口额)约664亿人民币。如今,东芝公司在中国市场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庞大体系,以“综合商社式的组织形态”演义出制造业的辉煌。

        三井财团的东芝公司进入中国这36年的发展有两大特点:一是,东芝多年来一直努力提供最新的商品,引导中国高端消费者的需求。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彩电、冰箱,90年代的笔记本电脑、背投电视、最近的复印机、液晶电视等。二是,在社会基础设施方面,以电力方面为中心,东芝高效、先进的技术占据着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制高点。2006年,东芝成功收购“美国西屋电气”这家核电公司,瞄准中国巨大的核电市场。

        现在的东芝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制造业的综合商社,经营方式从传统的生产产品转变成为“编组产业链”。就能源项目而言,东芝不仅仅做核电,而且火力和水力发电、输变电、配电等方面无所不包。在中国,东芝在能源产业的经营规模远远胜过人们所熟知的电子信息产业。东芝(中国)公司在电力设备、发电站方面与中国各级政府已经有很多合作,并期望在相关技术的转让、发电站设备的选用、合作设计等各个方面在中国市场取得更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