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80后的恋爱观:水瓶时代的婚恋

宠文网 > 玄幻小说 > 80后的恋爱观:水瓶时代的婚恋

第24章

书籍名:《80后的恋爱观:水瓶时代的婚恋》    作者:安群
    《80后的恋爱观:水瓶时代的婚恋》章节:第24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不是吗?我们常听到有人说,如果我赚到50万,我就娶你回家,我们好好过日子;如果我再升一职,拿到房屋津贴,我们就买房子结婚;如果……结果,我们总是渴望着更好的日子,却眼巴巴地看着快乐和幸福擦肩而过!

            或许80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谎言,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被灌输以种种要求,这些要求总是以类似希望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你学习成绩好,以后就可以读大学;如果你考上大学,就有无数个美好的日子等着你!结果呢,大学考上了,童年的幸福荒废了,毕业以后又进入新一轮的“如果”,结果幸福总是在遥不可及的前方!难道“现实”就意味着“不快乐”吗?

            程美有很多次走入婚姻的机会,可是都被她以“没有资格”为由拒绝了。她的故事,其实正在以不同的版本在很多80后身上表演着。

            通向亲密的道路

            除了那张内心的照片,在程美的爱情图谱里,还缺失了关键的一笔:真正地了解对方。

            “什么?!他们在一起这么久了,难道还没有了解对方吗?”这并不奇怪。很多80后都以为,他们一旦走到一起,就会自然而然地亲密起来。可是往往,他们只达成了身体的亲密,而精神上却还是陌生人。——“除了做爱会起化学反应外,其他时间都在争论”,这样的亲密能够带来幸福吗?

            当然,不是所有的80后都会用身体的交流代替精神互通,但是80后的确不是热衷于交流的族群。他们会用QQ、MSN说出大段大段的独白,却不愿意在现实中吐露自己的情绪;他们会用短信轰炸对方的手机,却难得写一封情意绵绵的信。于是我们看到一对一对的“陌生人”,他们在一起很久了,却仍然觉得很孤单。所以佑康抱怨,程美对他而言,“与其说是爱人,倒不如说是知己”,——既然两人处在同一个精神层次上,却不能互相得到情感的安慰,那就做谈书论道的知己好了,何必要做恋人呢?

            因为信息不对称,程美也误读了佑康的需要。她所扮演的完美女性是如此的独立自强,既不需要对方的支持,当然,也就不容许对方从她那里寻求支持。我们可以想到,如果佑康遇到了烦心事,却不能对程美一吐为快,因为程美在压力面前从来都是游刃有余的,他怎么可以示弱呢?如果佑康倾吐了不快,程美不接纳怎么办?正是因为双方都不肯示弱,不愿意敞开心扉,所以他们才无法建立起亲密感,就像“两条平行线”,只能相伴,却没有相交的可能!

            另一方面,程美又把亲密的希望建立在自己的“继续努力”上,这更使得她离亲密越来越远了。她的努力,不是增加交流的机会,而是给自己加大前进的砝码,要求自己在学业和事业上做得更好。然而,当她认为自己达到了要求,佑康却戏剧化地离她而去,即便以后回到她身边,程美也不再有最初的美好感觉了。“为什么她的爱情成就了事业,事业却没有回报爱情呢?”程美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把工作和爱情混为一谈。诚然,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知识经验以及别人的肯定和尊重都是人生需要的部分,可是爱情和工作终究是两件需要分开努力的事情。正是在这种模糊的意识下,程美即使找到了其他的男朋友,也不会得到婚姻,因为她难免会想:“他能给的我都有,何必耗下去呢?”这个结果多么让人难过——程美交上了那道填空题的答案,却仍然没有收获幸福的婚恋!

            其实,程美的误解在很多80后身上都看得到。他们给自己设定了一张内心的照片(对自己的要求),并告诉自己,如果做不到这些要求,自己就没有权利享受幸福婚姻。这些要求可是一套房子,一辆车子,一份高学历,一份高收入……可是,人生真能这么圆满吗?或者说,只有这样你才有权利享受生活吗?当程美终于实现了内心的照片,可是却失去了跟爱人享受亲密的机会,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实现自己的期望了,却不曾想,佑康想要的,可能仅仅是那个能给他温存与体贴的女孩。也就是说,程美的爱情图谱从一开始就有了偏差!只有成功能够带来爱情吗?或许80后应该想一想了。

            幸福的人应该是隐身的

            建筑师杨易毕业后来北京创业已经有三年了。在这里,他认识了现在的女友媛媛,一个跟他有着相似经历的京漂族。

            共同的感觉,让两个年轻人迅速靠近,两个人都想有个属于自己的温暖的港湾,于是相恋一年之后,他们结婚了。

            媛媛是学服装设计的,两个设计师凑到一起,自然想法也就比较独特、出新。他们把新居安在大山子,那里有798艺术区,艺术氛围浓厚,到市区虽然远一些,但是一辆改装版的小奥拓就可以解决问题;至于婚礼,更是拒绝大操大办,越简单越好。

            其实在同龄人中,两个年轻人的收入已经不算低了,因为工作的特性,两个人还能在业余时间赚到不菲的额外收入。再加上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不错,家长对婚事又很支持,按照传统的习惯办一场风光体面的婚礼根本不成问题。可是这样做有什么意思呢?

            首先,两个人都不是本地人,父母亲朋好友都不在身边,把他们全部请到北京,不仅经济上开销太大,旅途劳顿也够他们受的。再说,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很难凑到一起来。同样,对杨易和媛媛来说,与其让婚礼在无意义的奔波劳顿中完成,不如趁着婚假,两个人出外旅游,长假结束后照常上班,这样既不影响工作又不耽误结婚,轻松惬意,省钱又省心,何乐而不为呢?

            不仅如此,小两口还想到了在网络上做文章。媛媛有一个习惯,就是把杨易发给自己的情意绵绵的短信都保存下来,这下子短信可派上了用场。她在电脑上制作了一套婚礼小札,把这些短信都放在上面,还贴上了两个人平时的照片。杨易则为小札添置了主题——一套模仿婚礼现场的FLASH动画。他们把婚礼小札一一传给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亲友、同学,让天南海北的人,一起分享两人的浪漫和喜庆。很快,祝福的回复就如雪片般飞来,看着一条条原创的祝福,两个人感到由衷的幸福和感动。

            结一场素婚,让别人羡慕去吧

            这样的婚礼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地参加过:长长而豪华的迎亲车队、场面宏大的酒席场面、诙谐调侃的司仪、“重装上阵”的公公婆婆,出演“默剧”的一对新人……到场的宾客也不简单,一个红包没有一二百元拿不出手,若是遇上关系较近的亲朋好友,更是动辄上千元。俗话说,“亲情人情大如债”,一个月几家婚宴,一般工薪族简直招架不住。而那些准新郎新娘们,不但要承担巨大的婚礼开销,还要花大量的时间筹备,在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的同时,还要抽身出来拍婚纱照、订酒席、发请柬、请司仪、做美容……一场轰轰烈烈的婚礼下来,不仅新郎新娘自己身心疲惫,父母、亲戚、朋友也跟着受累。

            如今对于80后来说,这种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的婚礼模式已经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了。他们发明了很多新的婚礼模式:电子结婚(像杨易和媛媛这样借用网络贺卡通知亲友)、教堂宣誓、公证结婚、旅行结婚,或者其他更有社会意义的结婚方式,比如植一片爱心树,或者去敬老院看望老人。80后给这种积极、明朗的新婚礼模式定义为“素婚”,而把传统意义上奢侈铺张的婚礼称为“荤婚”,在80后看来,一场简单而有情调的素婚,更能传达婚姻的本意,凸现仪式所应具有的精神和内涵。

            本来嘛,日子是给自己过的,婚礼也是两个人之间许下承诺、互订终身的誓言,若要体现誓言的独特意义,营造出铭记一生的感动,自然是一场真正属于两个人的、自行创意又别出心裁的婚礼最为恰当。而时下风行的所谓传统婚礼,形式雷同且不说,一对新人行礼如仪,周旋在一群并不熟悉的宾客中,反而沦为繁文缛节的配角,岂不是本末倒置,丧失了婚礼最为宝贵的精神本质!

            不仅如此,传统婚礼的炫耀式浪费也让很多80后觉得吃不消。浮华过后,谁来买单?即便80后不再囊中羞涩,即便父母愿意用辛劳为儿女购买浪漫,这种一时的风光又有多大意义呢?难道越来越豪华的婚车、越来越贵的钻戒、越来越厚的红包,就等于越来越天长地久的美丽姻缘吗?80后是清醒的,他们知道,幸福并不取决于钱包的厚度,也不取决于一场缤纷绚烂的结婚秀;80后是聪明的,他们不会为无谓的虚荣心付出高昂的代价,而是试图用最低的成本换取高质量的生活,用最少的金钱获得最大的愉悦和满足。80后说:“结一场素婚,让别人羡慕去吧!”这样的反习俗,怎能不让人击节叫好呢?

            爱情无需一个盛大的婚礼证明,而素婚本身就代表一种生活态度。这是一种新简约主义的态度,不靠奢华的外表标榜自己的优越,而是凭借内在的充实显示不动声色的匠心;不被商业社会的认知标准所左右,而是遵从自己的本心去选择生活;不拘泥于程式化的潮流,而是享受顺其自然的简单快乐……素婚的80后是可爱的,他们打破了头上那顶“物质化”的帽子,真诚而理性地引领了一种新的时尚。

            我的婚礼我做主?

            杨易和媛媛的素婚本来进行的温馨浪漫,可是婚礼小札寄到双方父母手里,父母们却不乐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