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80后的恋爱观:水瓶时代的婚恋

宠文网 > 玄幻小说 > 80后的恋爱观:水瓶时代的婚恋

第6章

书籍名:《80后的恋爱观:水瓶时代的婚恋》    作者:安群
    《80后的恋爱观:水瓶时代的婚恋》章节:第6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因为80后将面对的,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的家庭系统。

            80后的婚姻是否幸福,最终取决于他们自己对婚姻的态度。不管选择正确与否,将来会不会遭遇挫折,这些都是80后自己的决定、自己所需要承担的后果,也是80后成长的必经之路。婚姻如此,事业亦如此。如果家长不懂得放手,80后是没有机会尝试长大的。

            “我昏(婚)了!”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父母应该把婚姻的选择权交给80后,但实际上,很多80后把父母从幕后推到台前,是在为自己步入婚姻找一个理由。“没办法,父母催得紧!”很多80后就是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以逃避内心那些不清晰的困惑。

            其实,婚姻说到底是对自己的交待,安慰父母虽然孝心可加,但如果不以自己的感觉为指南,那未免本末倒置了。换句话说,如果你忽略了自己的感觉,以致无法在婚姻生活中得到安慰和支持,不但你自己得不到幸福,对父母也是一种伦理上的欺骗,这种婚姻要来做什么?

            不结婚未必就是不孝顺父母,结了婚不幸福父母也会不快乐。最聪明的选择是:改变对婚姻的态度,直面自己的情感需求。婚姻就是柴米油盐,婚姻就是平平淡淡,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从婚姻中得到幸福?那是因为,这些人都有一种知足常乐的小康心态!

            这里所说的“小康”,是情感的小康,也就是一种情感的饱足状态。什么是情感的饱足?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会误解为激情的丰盈。他们认为,理想的爱情必须由激情贯穿始终,如果激情消退,爱情就会变得苍白空虚,没有维持下去的必要了。持这种想法的人,是顽固地守望理想爱情的人,往往也是只崇尚过程不追求结果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最终会发现,所谓的理想爱情其实是不存在的,一段感情总是由惊涛骇浪开始,又总是在时间的流逝里归于平静。不断追求激情的人,其情感是跌宕起伏的。激情到来时,他们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激情消退,他们马上就沦落到情感的贫困线以下。为了脱贫致富,他们追求一段段激情,却始终患得患失,他们的情感,非大富即赤贫,他们的爱情只是一种受到本能牵引和导向的青涩情感!

            80后多多少少都有过这种激情体验,但不是所有的“八零后”都能把这种体验发展为小康。这是因为,很多80后过不了“承诺”这一关。所谓承诺,是个人内心和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爱情中的理性成份,意味着责任感正式进入爱情的范畴。激情时的空头支票不在此列,诚恳却无法实现的诺言也不在此列,相反,小彤和谭均那种踏踏实实过日子的态度却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承诺!当爱情走到承诺阶段,一个长期的、理性与感性共存的小康工程也就此展开了。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为爱情列出顺序:

            激情——→承诺+婚姻——→情感小康

            或:

            激情(爱情的开始)——→下一次激情(下一次爱情的开始)——→再下一次激情(再下一次爱情的开始)……

            永远追求激情与追求永远的情感小康,聪明的你,选择哪一个?

            在第一列顺序中,激情是爱情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承诺是激情遭遇现实的理性回归,婚姻是承诺的合法化,情感小康则是在这些基础之上的情感饱足。由此看来,婚姻是一种外在形式,承诺才是内在的关键。如果没有承诺,既使人结婚了,心也没有结婚。如果没有对自己的爱情做一个正确的判别,结了婚的人就会有一种“未完成情结”,认为自己损失了获得真正幸福的可能,而这份可能,不过是下一次激情而已!

            可见,一句“我昏(婚)了”不仅仅是80后的文字游戏,还反映了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其实,误解爱情、婚姻与承诺的,何止是80后?有多少人真正判别了自己的爱情?有多少人甘于平淡幸福的婚姻?有多少人愿意为激情放弃情感小康?或者我们不妨经常自问:我的情感小康了吗?

            当然,情感小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正所谓“爱是要用一生来完成的艺术”,要想达到情感小康,我们就必须明白:快乐不是拥有更多而是珍惜和享受已经拥有的;这个世界上的确没有一种爱,不用浇灌和栽培,就会获得永恒。

            80后:浮躁症候群

            情人节恰好是女孩乔伊的生日,过了这一天,乔伊就25岁了。

            早上,男友托快递送来了鲜花,是一束名贵的“蓝色妖姬”,在办公室女孩们艳羡的目光下,男友又不失时机地打来电话,约好晚上共进烛光晚餐。

            男友无疑是浪漫的,当初,他就是靠这份执着的浪漫赢得了乔伊的芳心。乔伊知道,烛光晚餐中,男友还会拿出名牌珠宝作为情人节礼物。前年是一对钻石耳环,去年是一串钻石项链,今年是什么呢?会是一枚钻石戒指吗?

            其实,礼物是否名贵对乔伊来说都不算什么,或者说,已经不算什么了。对于一个即将度过25岁生日、在异乡已经漂泊了七年的女孩来说,一枚最朴素的求婚戒指就已经足够了!可是,乔伊知道,这恰恰是男友不能给她的。

            男友是乔伊的大学同班同学,标准的纨绔子弟,天资聪颖却不学无术,毕业后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却仗着家势过得比乔伊舒服的多。凭心而论,男友心地不坏,对乔伊一直宠爱呵护有加,类似情人节的这种关键时刻总是把浪漫做足,也算是一个体贴周到的男友。只是,男友选择礼品的费尽心思抵不过那一次次关于婚姻的闪烁其词,久而久之,乔伊也明白,男友根本就是对浪漫情有独钟,并不打算考虑柴米油盐。

            是,男友的家境可以保证乔伊一辈子锦衣玉食,这正是很多女孩梦寐以求的,可是,在婚姻之外,这样的保证未免太乏力了!换言之,即使走进了婚姻,他们能够经受住时间、现实和诱惑的考验吗?这样的男友,外表光鲜,内心空洞,能够与她在如战场的人生中相扶相携吗?

            这个生日,再不像以往那样过的无忧无虑。回首毕业这三年,乔伊已经换了三份工作,最近这份工作仍然不是很满意——爱情、事业何处落脚?明明向往高质量的生活,却似乎有心无力;明明相信平淡是真,却陶醉在男友不切实际的温情里。当周围的朋友都在羡慕自己找到“金龟婿”,乔伊内心的疑惑越来越多,一阵隐约的恐慌袭来,乔伊感到自己整个人都飘在云里雾里,浮躁不安。

            幼稚园大学生的爱情拍档

            必须承认,80后所处的环境,与上一辈已经大不相同。他们掌握着现代科技知识,擅长运用网络,成长平顺,被称为“早富”的一代;但是,他们又是“贫穷”的一代,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却梦想成为跨国公司里的高级职员,拿着高薪,享受被人羡慕的目光。在物质的极大丰富中,80后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并且被功利主义深深困扰。

            80后面临的诱惑最多,他们的书包却也最重。“大人们为我们创造了飞翔的天空,却忘了给我们飞翔的翅膀!”与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相比,80后所受到的教育未免太苍白单一了:应试教育还在以分数论英雄,填鸭式课堂扼杀了独立思考,温室里寂寞而孤独的成长……作家龙应台把这种教育称作幼稚园大学,学生们聪慧、用功、循规蹈矩,却思想贫乏、盲目服从权威,“独立处事的能力,还不到五岁”。“我们是一群昏迷的宠物,”  80后无奈地说,“如果我们做错了,那么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80后既是幸运者,也是不幸者。当他们走出“象牙塔”  ,准备独立面对社会的时候,当他们需要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做出选择的时候,工作对他们而言,才像是真正告别青春期,是进入“成人世界”  的宣言。实际上,即使教条地与前代人比较,80后也未必是做得最差的,只是人们爱之愈深,责之愈切,作为社会的接班人,80后承载了太多的期望,也就难免被求全责备了。于是,80后的不成熟被放大为盲目自大、缺乏责任,80后的委屈被放大为不能吃苦、叛逆,80后在公众的话语体系中发现自己被妖魔化,他们的困惑非但没有获得解答,反而越演越烈,他们建功立业的期待也因此更加急切而浮躁。

            80后无可奈何地浮躁着。浮躁是80后的集体症候,是80后踏过学校生活迈向社会的关口,也大大影响了他们对婚姻的选择。“我不会幼稚地想要依赖一个男人,但我希望他能做我的好拍档。”乔伊干脆地说,“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我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同盟军,能够在我迷茫脆弱的时候坚定地支持我。”

            乔伊说出了很多80后的心声。对80后而言,如果没有坚强、独立到可以选择独身作为一辈子的生活方式,走入婚姻就是一种必然。品尝过为人在世的艰难与孤独后,抛开爱情不谈,能够有一位“拍档”在黄昏留一盏灯,生病时煮一锅白粥,委屈时接纳倾诉,失意时寄存软弱,这样的“愉快合作”也不啻为一种大幸福。

            婚姻中的一颗安定

            格平第一次见到乔伊,就知道她失眠的厉害。脸色苍白、神情疲惫,这是失眠的主要特征。“或者,你需要一粒安定?”格平试探着说。他想,像乔伊这样美丽且清高的女孩,大概都有些忸怩作态,不会愿意承认自己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