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中国产权市场解读

宠文网 > 文学理论 > 中国产权市场解读

第15章

书籍名:《中国产权市场解读》    作者:熊焰
    《中国产权市场解读》章节:第15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三是具有合法性。这里的合法性,是由于法律上的实际漏洞所造成的,而所谓的法律漏洞,也是有时效性的。因为人的前瞻性也只是相对的、有限的。

            2国资流转:艰难的探索实践(14)

            白色流失与国有资产合理流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国有资产合理流动的结果是资产权益得到保值和增值或得到合理补偿,而白色流失的结果是国有资产权益的转移不仅没有带来经济效益,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合理的补偿,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被非国有产权主体无偿占有和利用。白色流失从行为上来说是合法的,但对国家不利,它不等同于国家经济发展应该付出的成本,因为白色流失不能给资产的产权主体在任何时候带来任何收益。

            二是黑色流失。主要是指由于哄抢、盗窃、渎职舞弊、贪污腐败等违法犯罪活动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黑色流失同白色流失一样,也属于显性流失。由于黑色流失具有非法性,不仅侵蚀大量国有资产和人民财产,而且还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其危害比白色流失更为严重。

            三是灰色流失。主要是指表面上具有合法性,但实质上通过钻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空子侵蚀国有资产而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灰色流失不同于白色流失与黑色流失,属于隐性流失,其特点是合法的表面下掩藏着的国有资产流失。

            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它是多层次的。从浅层次上看,不论哪一种资产流失都是管理问题,即管理不力、管理混乱造成的,但这只是最浅表、最直接的原因;再深一层次的原因就较为复杂,涉及到政企关系、社会环境、责任制度、整个国有资产监控体系等存在问题。实际上,资产流失的最根本性原因可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产权制度的内在缺陷和传统体制中公众的参与不足。过去我们只有所有制或最终所有权的概念,缺乏具体运行中产权制度的概念及其有效的制度安排。

            在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张春霖看来,鉴定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简单答案是“底价加竞争”,成交价低于底价,通常会发生国有资产流失。如果成交价高于底价,则问题转向“国家利益是否实现了最大化”。

            在已经做成的买卖中,卖主的底价和买主的底价之间通常有一个差额。张春霖把这个差额比喻为“蛋糕”,实际的成交代表着对这个蛋糕的一种分割比例。事实上,国家工作人员不可能把“蛋糕”整个都抱在自己手里。但这也不是说,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国家无能为力。张春霖认为,国家应该通过有效的过程监督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不能只盯着结果。过程监督就是要提高出售过程的竞争性和透明度。

            张春霖认为,对于负责出售国有企业的政府工作人员来说,要做的重要事情有:一是按合适的折现率和预期现金流量确定真正的底价;二是努力提高成交价。同时他也提醒,缺乏科学依据的过高的底价会导致过高的预期,使本该出售的企业卖不出去,从而出现“冰棍效应”,给国家带来更大的损失。

            保证出售过程有充分的竞争性和透明度,正是国家建立“阳光市场”的要求。张春霖认为现实中有三个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一是如何保证所有可能对某个企业感兴趣的投资者都知道这个企业在出售;

            二是如何保证潜在的买主都能获得充分的信息来评估该企业对他的实际价值;

            三是如何在若干个相互竞争者中做出最佳的选择。

            事实上,现实中信息发布的不充分、政府部门对非价格因素的考虑等因素增加了上面三个问题的解决难度。

            张春霖认为,国外在处理价格因素和非价格因素的矛盾时,解决办法是要求投标者有技术与财务两份标书,通过专家对两个标书的评分来进行取舍。

            总之,国资是否流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底价和竞争是鉴定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

            国有资产流失不仅有损于社会的公平,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经济发展的效率。但不能流失不等于不能流动,不等于不能按价值规律进行交换,也不等于不能按市场要求进行重新配置。

            然而,正是由于国有资产的特殊性,使得其流动重组向来受社会公众所关注。国有产权转让、尤其是国有产权的定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问题,正如专家所说,“政治上很敏感、技术上很复杂,置疑起来很容易、辩护起来很困难”。如果通过行政化处置方式而不是通过市场公开转让,首先是为暗箱操作和私相授受预留了操作空间,其次是即便不违规也卖了一个高价,但因为这个价格也不是经过市场形成的,容易让人联想到可能还应该卖一个更好的价格,使决策者陷入尴尬的境地。2004年下半年出现的“郎顾之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广大的社会民众不关心你国有经济是不是要调整、为什么要调整和怎么调整,他们所关心的是调整的不公开、不公正和随之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与社会分配不均现象。即便是在西方国家,公有资产非公开处置所带来的资产流失问题也是民众所普遍关心的问题。

            2国资流转:艰难的探索实践(15)

            国际国内进行国有经济调整的实践经验证明,国有资产的流动重组是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就要启动市场机制。要杜绝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也要采取公开化和市场化的改革方式。所谓公开化就是要使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在公众知情、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的情况下进行,防止暗箱操作。在改革过程中,要让尽可能多的公众了解产权出让的对象、程序、条件和价格等;让尽可能多的公众享有平等的购买权。较为重要的产权改革项目、出让条件及其改革结果,都应通过适当的媒体向社会公布,欢迎社会各界对这些改革提出批评和建议。市场化就是要使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和市场交易价格进行。市场配置是一种分散决策行为,是依靠市场机制功能的发挥得以实现的。市场机制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可以自动修正或调整不合理的配置,它对资源配置中的资产重组或存量调整,是一种持续而有序的行为。

            1994年以来,地方政府部门为了反映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也为了保护投资人的利益,纷纷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对当地的产权交易行为进行规范,严禁场外交易,强制或引导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对于保证国有资产交易规范有序和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3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颁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即3号令),明确要求企业国有产权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并规定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操作程序、审批程序,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产权交易机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批准机构的职责及违法、违规应负的纪律、经济、法律责任。

            3号令出台使国有产权转让有章可循,并将国有产权转让纳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其意义在于:一是为产权交易各方公开、公平、公正交易提供了一项制度保障,因而能更好地通过市场机制,加快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战略调整,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二是使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了统一的工作原则和操作规范,从而既能有力地促进国有产权的流转,又能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国有资产流动重组离不开产权市场的支撑

            回顾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产权交易市场是国有经济顺利变革的一个必备条件。

            首先,国有经济发展思路和投资结构调整客观上要求建立产权的市场化配置机制。由于人们过去机械地理解生产资料所有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越公越好的思想就曾促使我国国有经济走上一条几乎覆盖所有领域、所有行业和所有企业类型(指规模结构)无所不包的发展道路。

            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逐步从实物形态角度转向更高层次的价值角度来正确看待国有经济比重和国有资产问题,尤其自党中央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就全国来说,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应占主体地位,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后,中国国有经济的恰当范围就重新得到界定,发展思路也从面面俱到转向有所侧重的“抓大放小”。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国有经济既要从那些无不关紧要的领域撤出,又要从本不适合国有制这种高级所有制形式的大批中小企业推出,以便于一方面集中力量保证国有经济在特定领域的应有实力,同时给民间经济腾出相当空间,以尽量扩大社会经济的自由竞争程度。伴随国有经济的这种战略调整,撤出的大量国有资产存量必然需要重新配置。而鉴于以往的教训,国有资产存量的盘活不可能靠走行政划拨的老路来完成,实现产权高效配置的产权交易市场也就因此成为国有经济顺利实现战略调整的根本出路和主要途径。

            其次,国有经济的内部优化调整离不开产权交易市场。除切块让渡给民间经济的对外调整外,中国国有经济内部也面临这优化、重组的结构调整问题。一是历史上计划管理失误所造成的重要布局、资产闲置等生产能力浪费亟需纠正,以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行效率;二是原国有企业在进行转制(主要指企业资产组织形式)、实行自身经济扩张及增减资本以实施技改、调整生产方向时,都程度不同地依从于产权交易市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