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美学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224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美学》章节:第224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其次,颜色的谐和是应研究的另一方面。  我在上文已经说过,各种颜色形成一种由事物本性划分  开来的整体。在绘画里它们也应显现为这种整体,不应缺乏  哪一种基本颜色,如果缺乏,就会失去整体感。在这种颜色  体系方面特别令人感到很圆满的是较早的意大利和荷兰的画  师们:在他们的绘画里我们看到蓝黄红青这四种颜色。这样  的完整性就形成颜色谐和的基础。此外,各种颜色还必须配  合得当,既现出它们在绘画上的对立,又现出这种对立的和  解与消除,使眼睛看到,就感觉到一种平静与和解。造成这  种对立面的对比以及和解的平静感的有时是配合的方式,有  时是每种颜色的浓度。在较早期的绘画里特别是荷兰人才按  照它们的纯洁状态和单纯的光彩去运用基本颜色,这样做的  结果就是由于既有尖锐的对立,谐和就不易达到,但是如果  达到,就很能悦目。不过在这样运用鲜明而有力的颜色之中,  对象的性质以及表情的力量也就应该是鲜明而单纯的。色彩  与内容的更高的谐和就在这里见出。例如画中主要人物就要

-----------------------------------------------

第一章  绘    画

9  8  2

用最显眼的颜色来画,他们在性格上,在全部仪表和表情方  式上,都要显得比次要的人物较为宏伟,次要的人物只宜用  复合的颜色去画。在自然风景里,纯粹的基本颜色的这种鲜  明的对立就用得较少。但是在人物占主位,特别是在服装占  住绝大部分地位的场面里,用上述那些较单纯的颜色也还是  恰当的。在这种情况下,场面是由精神世界里取来的;其中  无机物或自然环境应该显得比较抽象,不应照原状和盘托出,  不应显出它在孤立时所起的作用,所以自然风景的复杂的色  调以及它的富于细微差异的驳杂性用在这里就不很适宜。一  般说来,用作人类活动的场面,自然风景比不上一间房子或  一般建筑物那样完全适合,因为在露天里发生的情境在大体  上照例不适合使全部内心生活作为本质的东西而显现出来的  那些行动。但是如果把人表现在自然界里,那自然界也应只  作为单纯的环境而发生效力。在这种表现里,如上文所说的,  鲜明的颜色是特别用得着的,不过用起来要有胆量和魄力。甜  美的,性格模糊的,柔媚悦人的面孔并不宜于用鲜明的颜色。  面相方面的这种软弱的表情和苍白化(从画家孟斯  ①  以来,人  们把这看作理想的)如果用鲜明的颜色去表现,就会显得颓  唐委靡。最近在我们德国人中间,已成为时髦的是平板无味  的软弱的面孔装模作样,现出特别秀美悦人的,简朴的或宏  伟的姿态。这种内在精神性格方面的漫无意义就导致颜色和  色调方面的漫无意义,因此,一切颜色都变得模糊不清,苍  白无力,一切细节都摆出,没有什么东西得到正当的突出。这

①  孟斯  (Mengs,1728—1779)德国画家。

-----------------------------------------------

0  9  2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当然也是一种颜色的谐和,往往很甜美,很能讨人宠爱,但  是漫无意义。在与此类似的意义下,歌德在翻译狄德罗的  《画论》后所加的评论说过这一段话:“没有人承认一种软弱  的着色比起一种强烈的着色较易调配得谐和;但是如果着色  是强烈的,如果各种颜色都显得生动鲜明,眼睛当然就会更  生动地感觉到谐和与不谐和的效果。反之,如果使各种颜色  软化,在绘画里某些地方用明亮的色调,某些地方用混合的  色调,另外一些地方又用昏浊的色调,人们就当然看不出这  幅画究竟是谐和的还是不谐和的;无论如何,人们都会说,它  是无力的,无意义的。”

      但是达到的颜色的谐和,在着色方面并不算是达到了一  切;要达到完满的效果,我们还要考虑到·第·三·点,即一些其  它因素。在这里我只准备提到所谓·空·气·透·视

①,·肉·色以及选用

色彩的·魔·术这三个因素。

      线形透视首先只涉及物体的线条和人眼的远近距离所产  生的差异。不过·形·体的这种改变和缩小并不是绘画所要摹仿  的唯一因素。在现实界里一切事物都由于空气  (对象与对象  之间的空气,乃至同一对象的不同部分之间的空气)而产生  着色方面的差异。正是这种仿佛随距离渐远而渐蒸发掉的色  调形成了空气透视,因为通过·空·气·透·视,所描绘的各对象部  分地在它们的轮廓形态上,部分地在它们的明暗和着色上,受  到了改变。人们通常以为凡是处在前景的离眼睛最近的东西

①  用大小差别表示远近距离,叫做“线形透视”,用浓淡差别表示远近距离,  叫做  “空气透视”。

-----------------------------------------------

第一章  绘    画

1  9  2

就总是最明亮的,而处在背景的东西却总是较昏暗的,但是  事实却正与此相反。前景既是最昏暗的,又是最明亮的,这  就是说,光与阴影的对比在近的地方显得最强烈,而轮廓也  显得最明确;反之,对象离眼睛愈远,它们在形体上也就变  得愈无颜色,愈不明确,因为光与阴影的对比就逐渐消失,直  到整体消失在一种明亮的灰色里。不过在这方面不同的照明  方式导致最变化多方的冲淡方式。特别在自然风景画里空气  透视最为重要,在一切描绘广阔空间的其它种类的绘画里也  是如此。在这方面长于着色的大画师们也产生出魔术似的效  果。

      ·其·次,着色方面最大的困难,色彩的理想和高峰,却在  于·肉·色,即人类的皮肉的色调。它把一切其它颜色都奇妙地  结合在一起,却不使哪一种颜色独立地突出。青年人的健康  的腮帮上的红色当然是纯洁的红,不搀杂一丝蓝色,紫色或  黄色;但是这种红色毕竟只是一种飘忽的红晕,或则无宁说,  一霎时的闪光,它是从内心里流露出来的,随后就不知不觉  地消失在肉的其它色调里。但是肉色是一切基本颜色的理想  的互相渗透。透过皮肤的透明的黄色,动脉的红色和静脉的  兰色就显现出来。在光和暗之外,在其它复杂的发光和返光  之外,还要加上灰色,棕色乃至于青色的色调,这一切乍看  起来象顶不自然,但是仍然可以有它们的正确性和真正的效  果。这些色调的互相渗透完全没有闪光,也就是说,它们不  受本身以外事物的返光的影响,而是从本身内部得到灵魂和  生气的。对于艺术表现来说,正是这种从内心澈照出来的东  西特别是最大的难题。我们可以拿它来比夕照下的海,我们

-----------------------------------------------

2  9  2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从这种海里既可以看出它所反映出来的各种形体,又可以看  出水的晶莹的深渊和本有特性。反之,金属物的闪光固然既  放光而又返光,宝石固然既透明而又闪烁,但是二者都不象  肉色那样由各种颜色互相渗透而成的,绸缎之类的光泽也是  如此。动物的皮肤和羽毛之类的颜色也是最多种多样的,但  是在一些特定的部分各有直接的独立的颜色,所以它们的复  杂性更多地是不同的表面和平面所造成的,而不是象肉色那  样由不同的色调的点和线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和肉色最相近  的莫过于透明的葡萄所现出各种颜色的互映增辉,以及玫瑰  花的奇妙的透明的各种色调的浓淡关系。但是这二者都见不  出肉色所必有的那种由内心灌注生气的光彩。肉色的这种没  有闪光的灵魂的芳香正是绘画所遇到的最大难题。因为这种  来自主体内心的气韵生动不是可以作为物质性的颜色或是作  为颜色的点和线之类运移到皮面上去的,而是要本身显现为  气韵生动的整体:要象天空的碧蓝,既深远而又透明,对于  眼睛不应是一种引起抵抗的表面,而是让我们可以沉浸进去  的。在歌德所译的《画论》里,狄德罗关于这一点就已说过  这样的话:“一个画家如果获得了肉的感觉,他就算已经走得  很远,其余一切就微不足道。成千的画家死去了,都不曾感  觉到肉;还会有成千的画家没有感觉到肉就要死去。”

      至于能使这种透明肉色的气韵生动表达出来的材料或媒  介,简单说来,最适合于达到这种效果的首先是油画、最不  适合于产生这种互映增辉效果的是使用镶嵌玻璃的处理方  式。这种方式虽有耐久的长处,但是由于它只能用一些有色  的玻璃或宝石的细块嵌合在一起,来表现各种颜色深浅分寸,

-----------------------------------------------

第一章  绘    画

3  9  2

从来不能描绘出各种颜色的一种理想的互相融合和互相转化  的妙处。壁画方式和用胶或蛋白调颜料的方式在这方面算是  进了一大步。不过就壁画方式来说,颜料涂在湿膏泥面上须  涂得很快,所以一方面须有最高度娴熟而稳实的画笔挥扫,另  一方面须用大笔头一笔接着一笔地画,由于膏泥干得太快,不  容许精修细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