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红叶诗

宠文网 > 玄幻小说 > 红叶诗

第54章

书籍名:《红叶诗》    作者:独孤红
    《红叶诗》章节:第54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看情形莫沧江是被搜过身了,因为他的衣衫都敞开着,便连鞋袜绑腿都没放过。

他明白,搜莫沧江的人,也许是杀莫沧江的人,也有可能是那一帮的人,不管是谁,总之莫沧江身—亡的东西是被搜去了,没有留下一丁点儿。

那么,那片紫贝叶落在了谁手?

杀莫沧江的人?还是那一帮?

这,一时他无法确定。

那么,杀莫沧江的人又是谁?该绝不会是白玉堂那一帮,因为白玉堂那帮人是在要追出长城的时候才发现莫沧江死在这儿的。

那人杀害莫沧江的动机又是什么?是谋财,是害命,还是为那片“紫贝叶”?后者似乎不可能,因为知道莫沧江身怀一片“紫贝叶”的人只有他跟白玉堂,那么该是前二者。

谋财,莫沧江身上另有引人觊觎的东西。

害命,除了仇杀外,别的没理由。

最重要的一点是莫沧江为什么带着那片“紫贝叶”往关外跑,是不是谢兰馨的墓在关外,或者是谢兰馨根本没死,现在在关外?这些事困扰了这位黑衣客。

他没在“无定河”县城,七八匹健骑由城里象一阵风般卷向城外,黑衣客看得清楚,为首那匹马上正是总管大人白玉堂,他身边是清一色的蒙古高手。

黑衣客头一低,那七八匹健骑擦身而过,驰上城外官道往西绝尘而去。紧接着,蹄声大动,二三十匹健骑跟着出了城门追了上去。

那是歇在驿站里的那一帮人。

这些人不是歇息一夜的吗?怎么又走了?难道说白玉堂已经拿到了那片“紫贝叶”?不对啊,要是他拿到了那片“紫贝叶”,他该回头,而不该再往西去,不,也许他也要去找谢兰馨的墓,或者是谢兰馨本人,再不然就是他已经知道杀莫沧江的人是谁了,如此是带人去找那人的。

不管什么原因,他总该跟下去看看。

于是,他没再往里走,转头跟出了米脂县城。

他跟着高起的尘头往西疾行。

白玉堂那些人是沿着无定河往西去的,黑衣客再经过莫沧江尸处时,莫沧江的尸身已经不见了。

那有可能是被白玉堂一伙带走了。

这段路不短不近,日头快偏西的时候,白玉堂那些人停在无定河边的一座石堡前。

这石堡很雄伟,很大,再往远处看,长城就在眼前,这座堡座落在这儿,就等于在长城下。

黑衣客看得清楚,白玉堂指派四骑驰进了堡门,进去得很容易,因为堡门大开着,堡前横七竖八躺了一地,算算共有十六具尸体。

转眼间,那四骑又从堡里驰了出来,近前向白玉堂低低禀报了一阵,只听白玉堂震怒地大声说道:“好,我倒要看看这是谁,谁这么大胆敢插手我的事,Qī.shū.ωǎng.先让他在中原逍遥—阵子好了,那没有用的,除非他也知道……走,跟我出长城去。”

一挥手,带着几十匹健骑折向西驰去。

很显然地,白玉堂没得着那—片紫贝叶,那一片紫贝叶原落在这座石堡里,等白玉堂闻讯赶来时,这座石堡已遭了劫,紫贝叶又不知落进谁手里了。

那么,他还要出长城干什么?该是去找谢兰馨的墓,或谢兰馨本人去了。

衡量轻重,黑衣客他还该跟下去。

于是,他又折向了西。

他跟在白玉堂那帮人之后,由榆林出了长城。

一城之隔,城里城外景象大不相同。

城外触目旷野风沙大,黄黄的—一片,令人顿有置身胡地之感。

几天之后,他听见了驼铃。

几天之后,他听见了胡笳。

几天之后,他听见了……

最后,风更大,他看见了那一望无垠,遍地黄沙的大漠。

他明白,这儿不是大戈壁,而是居延海的边区。

他眼看着白玉堂那些人拉着马,步行到一个山坳里去,又眼见他们片刻之后从那山坳里走出来远去。

随即,他也进了那处山坳。

甫人山坳,他一怔,眼前满目青翠,美景一片,有水、有草,是一个很大的谷地,跟外面那遍地黄沙绝然不同。

白玉堂带着人进这儿一趟干什么?饮水?让马吃点草?不对,看蹄痕,那些马根本没踏进草地。

那么他们进这儿一趟来干什么?看着,看着,他看出了端倪。

那谷地两旁的山壁上,有很多黝黑的痕迹。看样子那是火烤烟熏留下来的。

再看山壁下,更有不少人工凿成的洞穴,洞穴里,白骨成堆,那是马骨,牛羊骨。

这够了,他明白了,这谷地,以前有人住过,曾几何时在这儿住的那些人它迁了。

于是,他推测白玉堂知道这个地方,他来这儿是为找那些人,可是那些人已经它迁了,迁到一个連他也不知道的所在地方去了。

这是否表示白玉堂原知道谢兰馨在这儿,所以直接找到了这儿来?是了,该是。

黑衣客心里一阵跳动,接着他想,真要是这样的话,那谢兰馨当年就仍是被送到了关外。

白玉堂只找人而不找墓,那也该表示他知道谢兰馨还活着。

想到了这儿,他跳了起来,闪身出了山坳。

白玉堂走了,他也走了,可是,那山堡下最中间的一个洞穴里,却突然探出了个脑袋,钻出了个人来。
>

这个人既瘦又小,穿的是皮袄裤,头上还带着风帽,满脸的黄胡子,看上去象只猴子。

他钻出洞来,朝谷口望了望之后,转身往谷底奔去,脚下奇快,转眼间没了影儿。

---------------------------------

第十三章    难为英豪

天,黑了,夜幕低垂,群星闪烁。

关外夜里冷,风也显得更大,一张嘴就是一嘴沙,刮得人甚至连眼都不敢睁。

阵阵的胡笳随风飘送进耳朵里,令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就难怪当日置身关外的人有很多悲叹感伤的句子了。

黑衣客韦慕岚置身的这个地方,该算是一个小城镇,因为这一带有水草,有定居的人。

他站在这个场子上,场子上正进行着夜市,有拉骆驼的,有拉马的,有以兽皮换布以布换兽皮的,各种交易都有,看在眼里,也颇觉新鲜。

他看人新鲜,殊不知人家也看他新鲜,不同的模样,不同的装束,没到过中原的人,是难免引以为怪的。

他背着手到处游,突然耳边传来了汉语:“喂,这位,带点东西回去吧!”

黑衣客韦慕岚转头一看,只见一个地摊上蹲着一个年老的蒙古人,正向着他招手,摊儿上摆的是各式各样的刀。

韦慕岚一怔走了过去,道:“你……你是叫我?”

那年老蒙古人咧嘴一笑道:“是啊,这儿没有第二个中原人,你总是要回中原的,不想带点东西回去吗?”

韦慕岚道:“你的汉语说得很好!”

年老蒙古人笑了笑,道:“年轻时去过中原,在中原待了二十年,如今年纪大了,不中用了,落叶归根,所以又回来了!”

韦慕岚目光落在摊儿上,道:“你是要我买柄刀?”

“是啊!”年老蒙古人道:“刀是刀,可是都不是凡铁,也都大有来头,象这一柄!”

他随手拿起了一柄带鞘的匕首,那刀鞘是皮的,刀柄上镶着不少珠子宝石,他道:“这一柄匕首是宋朝大内之物,单这刀柄上的珠子宝石,就价值连城,再看这一柄……”

他一连拿起了五、六柄,经过他的嘴一说,每一柄都大有来路,每一柄都价值连城。

韦慕岚是大行家,他看得出,刀,虽然不及年老蒙古人所说那样名贵,可确也都是不凡的好刀,无论质地,打造,都算得上上乘,当即他拣了那柄匕首,抽出来看了看道:“这柄匕首你要多少银子?”

年老蒙古人伸出五根指头,道:“你是中原人,到这儿来算客,我便宜你,五十两。”

五十两还算便宜?韦慕岚眉锋一皱,摇头说道:“好刀千两价,只要是好刀,我舍得,可是这一柄……”

年老蒙古人忙道:“我刚说过,这是宋朝大内之物,有人不惜高价求都求不到,我只要你五十两该很公道了。”

韦慕岚仍嫌贵,几经要价还钱,最后以三十两成了交。

韦慕岚这儿买刀,他可没留意不远处正有一双眼睛在凝注着他,那是一个中年壮汉抱着胳膊靠在一处墙角上,看上去粗犷,豪壮,孔武有力,隐隐慑人。

付了银子拿了刀,韦慕岚蹲了下去,道:“你回关外有多久了?”

“很久了!”年老蒙古人一边把银子往怀里塞,一边说道:“算算快十年了!”

韦慕岚道:“那的确很久了,我想向你打听件事……”

“什么事广年老蒙古人道:“只要是蒙古的事,无论大小,我没有不知道。”

韦慕岚道:“那最好不过,我问的就是蒙古事……”

抬手往东一指,接问道:“你知道由这儿往东半里外,有一处山谷?”

年老蒙古人一点头,道:“我知道,那是长青谷!”

韦慕岚道:“好名字,那地方的确是满目青翠,那么好一块水草地,怎么没有人住?”

老蒙古人道:“怎么没有人住?有,以前有,大概半年多前吧,半年多以前还有人住呢!”

韦慕岚道:“这么说原住在长青谷的人搬走了?”

老蒙古人道:“不错,他们真怪,这么好的长青谷不住,长年不缺水草,既避风又挡沙,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