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第43章

书籍名:《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作者:[德]汉斯·昆
    《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章节:第43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在谈话中曾暗示短篇小说《起来,起来》(1950,收入慕尼黑1967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来斯巴……》)

        ,讽刺作品《穆尔克博士全力沉默》(收入1966年慕尼黑出版的讽刺作品集《不仅在圣诞节时》中)

        ,诺贝尔文学奖受奖辞,《试论诗歌的理性》(收入1980年慕尼黑出版的《当代的踪迹.  文学论著》中)

        ,也暗示诗歌《科隆一号》(收入1979年科隆出版的《广播剧、剧本、电影剧本、诗歌集》中)。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参见论文《痛苦的回顾.  论R.奥

--  254

        642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格施泰因的〈人子耶稣〉》(收入《当代的踪跡》中)。关于拿撒勒的耶稣参见《对我而言,拿撒勒的耶稣是谁?一百个当代证明》(1973年慕尼黑出版)。

        本次谈话于1983年9月9日在《公众论坛》上首次发表.

        I。德赖维茨(Ingeborg

        Drewitz)

        1923年1月10日生于柏林,德国作家协会发起人之一,1969至1980年任该会副主席.1966年起为联邦德国笔会主席团成员.  现住柏林.  在长篇小说中,具特殊的宗教和神学意义的作品有:《十月之光》(1969)

        、《谁为K.  兰贝特辩护?

        》(1974)

        、《昨日即今日.  当代一百年》(1978)

        、《易北河上的冰》(1982)。从五十年代的剧作中可以看到她对圣经素材的深入研究.这些剧本有:《所有大门已有人把守》(195152年K首次上演)

        、《曾恨上帝的人》(1954)

        、《摩西》(1954)。印度旅行印象以《我的印度日记》(1983)为题发表.  她在《女人们相信的不同吗?

        种种经验》(1983年由迪尔克斯在弗赖堡出版)中描述了自己的宗教社会化.《复活节》一诗、关于死亡和其他(也是宗教方面的重要)文章摘自(天鹅绒帷幕.  短篇小说、速写、报道)

        (1978年居特斯洛版)。

        《I。

        德赖维茨.作品与影响的资料》(1983年斯图加特出版)。

        本次谈话于1984年1月20日在《公众论坛》上首次发表.

--  255

        作家与作品简介742

        B.  弗里施穆特(Barbara

        Frischmuth)

        1941年7月5日生于奥地利施泰尔马克州的阿尔特奥塞.  曾攻读东方学.  在土耳其呆过较长一段时期.  从1968年起发表过大量长、短篇小说,是奥地利战后文学举足轻重的女作家.  现住维也纳.在她的长篇小说中,从宗教和神学的观点来看重要的有:《修道院附设学校》(1968)

        、《西尔贝尔的神秘化》(1976)和《头舞舞蹈家》(1984)。

        她论述希尔德加德的文章发表在1983年10月1516日(维也纳)

        《新闻报》上.  K本次对话于1985年1月11日在《公众论坛》上首次发表.

        P.  黑尔特林(PeterHartling)

        1933年11月13日生于克姆尼茨.  五十年代从事新闻,1968年至1973年,先为菲舍尔出版社主编、后为该社经理.自1974年起作为专业作家定居默费尔登—瓦尔多夫.作品包括长、短篇小说,儿童故事,诗歌和评论.从神学与宗教的观点来看,长篇小说中重要的有:《一位女人》(1974)

        、《荷尔德林》(1976)

        、《胡贝尔特或回到卡萨布兰卡》(1978)

        、《风车》(1983)。在儿童故事中有《祖母》(1975)和《本爱着安娜》(1979)。在短篇小说集中有《一再出现的事故》(1980,特别是描写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奥特

--  256

        842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拉》)。在诗集中有《1953—1979诗选》(1979,方济各诗亦在其中)和《预先警告》(1983)。在评论集中有《我的国家,你就是奥尔曾利德.  论E.默里克和L.  鲍尔的童话》(1982)。

        对和平问题发表的见解摘自《像〈约伯纪〉一样申诉》一文(见1982年9月12日《南德意志报》)。

        K本次对话于1982年11月5日在《公众论坛》上首次发表.

        S.  海姆(StefanHeym)

        1913年4月10日生于克姆尼茨.  曾在柏林攻读日耳曼语言文学和新闻学.1933年流亡捷克,同年去美国.1937年任德文版美国周报《德意志人民回声报》主编.1943年为美国士兵,成为美国公民.1948年退伍.1953年移居东德.  曾获东德国家文学奖.从1974年起,海姆的作品只能在西方发表.1979年被东德作家协会开除.他的写作生涯从社会批评、小说、当代历史小说和历史小说开始,长篇小说有:《格拉泽纳普少尉案件》(1942)

        、《高尔兹镇》(1953)

        、《拉萨尔》(1969)。从宗教和神学观点来看,特别有趣的长篇小说是:《大卫王传》(1972)

        、《阿赫斯维》(1981)。全集《路与弯路.五十年代论战著作》(1980)

        中,包括自传体短评.现住柏林.本次对话于1984年10月5日在《公众论坛》上首次发表.

--  257

        作家与作品简介942

        W.  简斯(Walter

        Jens)

        1923年3月8日生于汉堡.曾在汉堡和弗赖堡攻读日耳曼语言文学和古典语文学.1944年以研究索福克勒斯的论文获博士学位,1949年以研究塔西陀的论文获得大学教授资格.  1962年起任蒂宾根大学古典文学和普通修辞学教授.1976至1982年任联邦德国笔会中心主席.现住蒂宾根.他的文学著作有长篇小说、广播剧、翻译、杂文和评论.  从宗教和神学的观点来看,具特殊意义的有:《始于马厩,终于十字架:拿撒勒的耶稣》(1972,《马太福音》翻译)

        《乐善好施者》(1973)

        、《犹大事件》(1975)

        、《共和党人演讲集》(1976)

        、《为什么我是基督徒》(1979)

        、《和平.  当代圣诞节故事》(1981)

        、《行动的地点是德国.  敌视记忆时代演讲集》(1981)

        、《布道坛与讲台》(1984)。此外,他还是《联想.  对圣经经文的想象》(1978)丛书的出版人.P。胡赫尔的诗可见于他的诗集《大道、大道》(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63年版)。

        本次对话于1981年12月23日在《公众论坛》上首次发表.

        K.  马尔蒂(Kurt

        Marti)

        1921年1月31日生于伯尔尼.  曾在伯尔尼和巴塞尔攻读法律和神学.  从1961至1983年为伯尔尼内德格教堂新教

--  258

        052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牧师.  现住伯尔尼.  曾发表长篇小说(《女巨人.  一部报告》,1975)

        、诗歌和短评.  下述论著具特殊意义:《边缘的诗》(1963)

        、《悼词》(1969)

        、《温情与痛苦.  笔记》(1979)

        、《西方.  诗集》(1980)

        、《上帝的询问.  今日〈约翰〉一书》(1982)

        、《创世信仰.  上帝的生态学》(1983)。

        本次对话于1981年4月17日在《公众论坛》上首次发表.

        A.  穆施格(Adolf

        Musch)

        1934年5月13日生于苏黎世.曾攻读日耳曼语言文学、英国语言文学和心理学.1959年以研究E.  巴拉赫(E.BarIla-ch)的论文获博士学位.  曾在苏黎世、东京、格廷根、伊萨卡、纽约、日内瓦等地执教.1970年起为苏黎世理工学院日耳曼语言文学教授.  现住苏黎世.发表过大量长、短篇小说、剧本和短评,其中有:《破除魔法的魔法》(1967)

        、《爱情故事集》(1972)

        、《阿尔比塞尔的土地》(1974)

        、《躯体与生命》(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