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印度哲学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印度哲学

第25章

书籍名:《印度哲学》    作者:姚卫群
    《印度哲学》章节:第25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维韦卡南达)

        原名为纳伦德拉纳特。达塔(Narendranāth

        Data)

        ,是印度近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他也是印度近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宗教改革家。早年曾在加尔各答的管辖区学院学习,后入苏格兰总传教会办的学府深造。在大学时代就较透彻地了解了西方的哲学、历史、艺术和文学,也掌

--  112

        印度哲学501

        握了科学和医学方面的一般知识。

        曾访问过不少欧美国家。

        参加过梵社,并创立了罗摩克里希那寺院和传道会。主要著作有:《东方和西方》(The

        East

        and

        the

        West)

        、《科学和宗教哲学》(TheScienceand  Philosophy  of

        Religion)

        、《业瑜伽》(Karma-Yoga)

        、《智瑜伽》(Jn~āna-Yoga)

        、《王瑜伽》(Rāja-Yoga)

        、《信瑜伽》(Bhakti-Yoga)

        、《吠檀多哲学》(Vedānta

        Philosophy)等等。

        辨喜在建立其思想体系时借用了印度古代的“瑜伽”概念。他认为人可以分为“活动的”

        、“情绪的”

        、“精神分析的”和“哲学的”四种。活动的人使自己与人类全体结合就是“业瑜伽”

        ;情绪的人使自己自身与爱神给合是“信瑜伽”

        ;精神分析的人使低层次的自己与高层次的自己结合是“王瑜伽”

        ;哲学的人使自己与全部存在结合是“智瑜伽”。在对这四种“瑜伽”的叙述中,辨喜表明了自己学说的基本内容。

        “业瑜伽”主要涉及的是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信瑜伽”主要涉及的是神、最高世界、信爱等问题;“王瑜伽”涉及的是具体的瑜伽修行术(如坐法、呼吸法、冥想等)

        ;“智瑜伽”则论述哲学思想①。

        辨喜对以往的吠檀多派哲学进行了总结,认为哲学的种种立场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即:二元论、制限不二论和不二一元论。二元论是人们在哲学或宗教上的最一般立场,即是最大多数人通常所持有的观点,这种理论把神(梵)看作是宇宙的创造者和支配者,认为自然和人永远与神(梵)有差

        ①参见玉城康四郎:《近代印度思想的形成》,东京大学出版会1965年版,第7—11页和217—218页。

--  113

        601印度哲学

        别,二者是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制限不二论与不二一元论是相近的,这两种理论都认为神(梵)既是宇宙(包括自然界的事物和人)的制作者,亦是构成宇宙的材料。二者的差别在于:在认为神和宇宙一体的观点上,制限不二论不如不二一元论彻底。换言之,在主张世界万有均以梵为根本,均具梵性这一点上,制限不二论不如不二一元论坚决。辨喜本人是赞同不二一元论的。在他看来,不二一元论达到了人类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哲学与宗教世界的最美之花。然而,辨喜的不二一元论在实际上与商羯罗的不二一元论并不完全相同。辨喜不认为物质世界是虚幻的,并且主张物质同运动不能分开,承认时、空、因、果的实在性。这些观点与他在近代印度努力倡导宗教与社会改革的政治立场有很大关系。他被认为是“新吠檀多派”的首倡者。

        辨喜在宗教改革方面提出的重要主张是消除各种宗教派别的互相对立,力求使各种宗教统一在一起,并对未来宗教作了种种设想。

        在社会改革方面,他要求破除种种陈规陋习,去掉种姓隔离,保护妇女权力。并提出发展民族工业等种种爱国主义主张。辨喜的哲学思想与改革活动在印度近代史上占有极重要地位。他被称为印度“19世纪的圣人”。

        二  奥罗宾多。高士的哲学

        奥罗宾多。高士(Aurobindo

        Ghose,1872—1950)是印度近代的又一著名哲学家。他亦是诗人。七岁时即去英国留学,历时十四年,掌握了多种欧洲语言,并学习了欧洲国家的文学、哲学和历史等。回国后又深入研究了印度传统文

--  114

        印度哲学701

        化。曾在巴洛达邦教授英文和法文,并任加尔各答的国民学院院长。他参加过国大党,并因涉嫌一起爆炸事件而被捕入狱。

        1910年移居本地治里,继续著书立说,并创立了“奥罗宾多修道院”

        ,直至逝世。主要著作有:《神圣的生活》(The

        Life

        Divine)

        、《社会发展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Social

        Development)

        、《人类循环论》(TheHuman

        CyAcle)

        、《人类统一的理想》(The

        Jdeal

        ofHuman

        Unity)

        、《印度文化的合理批评》(ARationlistic

        Critic

        on

        IndiAan

        Culture)

        、《瑜伽及其目的》(Yoga

        and

        Its

        Object)

        等等。

        奥罗宾多。高士在综合印度传统哲学(特别是吠檀多派和瑜伽派的学说)

        与西方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哲学理论。

        他认为世界可以分为“内在的世界”

        (现象界)和“超越的世界”

        (本体界)。

        “内在的世界”是由物质(肉体)

        、生命和心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它可呈种种状态,具有互相作用、冲突、扩散、凝聚等性质;生命是宇宙的能的形态或运动,生与死都是生命形态,它们在本质上并不对立,死仅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的破坏和另一种形式发生作用。生命是不会终止的;心是世间事物中的本质精神,或是人存在中的最高机关。

        “超越的世界”可归结为实在、意识和欢喜。实在、意识和欢喜并不是构成“超越的世界”的三个组成部分,而是从不同角度观察而得知的这一世界所具有的三个方面。就其作为一切事物的本体而言,“超越的世界”是最实在的;就其根本的形态而言,它是意识的;就其根本性质而言,它是欢喜

--  115

        801印度哲学

        的。也可以这样说:实在是意识的,意识是欢喜的,欢喜是实在的。这即是“超越的世界”的本质特征。

        “内在的世界”是“超越的世界”的反映或影像,是“超越的世界”

        的产物。

        奥罗宾多。高士受西方近代科学的启发,提出了自己哲学中的进化论学说,认为进化的过程是从物质进展到生命,再从生命进展到心。但心并不是进化过程的终点,因为心的意识性并不彻底。进化还必须从“内在的世界”深入到“超越的世界”。所谓“超越的世界”即超越心的世界,亦称“超心”

        ,它是一种最纯粹的意识。在奥罗宾多。

        高士看来,进化是从外在的东西深入到内在的东西,从物质的东西深入到精神的东西。

        从奥罗宾多。高士的学说中明显可以看出,他力图建立一种融合东西方哲学、调解科学与宗教对立的思想体系。他的理论中既有许多近代西方哲学与科学的成分,如西方哲学与科学中的物质与精神学说、运动与进化学说等等,亦包含大量印度古代的传统哲学与宗教的成分,如关于吠檀多派的梵的学说及瑜伽修行的学说等等。这使他的思想体系既复杂丰富,但又常常自相矛盾。奥罗宾多。高士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把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与实现印度教的理想结合起来。

        三  其他的哲学家或思想家的主要哲学观点

        印度近代除了辨喜和奥罗宾多。高士这两位极为著名的哲学家之外,还有一些哲学家亦在思想界有一定影响。其中主要的有:薄伽万。达斯(Bhagavān

        Das,1869—1958)

        、薄泰恰里耶(Krishna

        Chandra

        Batacharya,1875—1949)

        、

--  116

        印度哲学901

        达斯古普塔(Surendranath

        Dasgupta,187—1952)

        、拉达克里希南(Sarvepali

        Radhakrishnan,18—1976)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