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主体的命运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主体的命运

第13章

书籍名:《主体的命运》    作者:莫伟民
    《主体的命运》章节:第13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可能在1953或1952年阅读了尼采。

当他阅读海德格尔时,还作了大量注解,认为这些注解比他阅读黑格尔或马克思时所作的注解要重要得多。虽然他对海德格尔的读解决定了他的整个哲学的发展,但他对海德格尔的认识不足,对《在与时间》及其他著述知之不多。因此,福柯认为尼采的影响占了上风,因为他对尼采的了解胜于对海德格尔的认识。虽说如此,海德格尔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大致讲来,倘若他不曾读解海德格尔,他也就不会阅读尼采。

如果没有海德格尔,尼采对他来说就毫无意义。

他在50年代早期设法读解尼采,但尼采什么也没有告诉他。然而,尼采—海德格尔联姻却是一个哲学震荡,这两人是福柯阅读得最多的。

福柯的话初听起来着实令人吃惊。因为他的著作很少提到海德格尔的名字。

不仅如此,而且就风格、词汇、方法、论题和问题而言,他们两人间的歧异十分醒目。例如,疯人院、诊所、精神病学、监狱体系、性征、肉体、惩戒体系等福柯所注目的论题是海德格尔所缺乏和疏忽的,而形而上学思想的结构分析或摧毁及在之基本本体论的探讨则是福柯的著作所没有的。

--  65

02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据福柯自己所说于1951或1952年开始读解海德格尔,可以推断福柯所读的书是《致人道主义的信》(1947年)和《林中路》(1951年)及其《论真理的本质》(1943年)等其他早期著述,当然不能排除福柯还阅读了1953年后出版的那些著述的可能性,如《形而上学导言》(1953年)

、《何谓思?

》(1954年)和《讲演与论文》以及《通向语言之途》(1959年)。笔者以为对福柯产生最大影响的是《林中路》中的《世界图景的时代》这篇论文。在该文中,海德格尔认为,现时代是表象的时代,世界得到了表象,实在成了与主体相对的客体;这一思想类似福柯所说的人的主体化和客体化。福柯的著述基本上都探究了人类借以成为主体和客体的不同方式的历史。因此,可以说,这篇论文为福柯思想的整个框架提供了指导性问题和相似性策略。

《词与物》不仅明确地提到了海德格尔的名字,而且还使用了大量的海德格尔的话语,例如,语言的返回、限定性分析、经验和超验、我思与非思、源始之撤回和返回、人的存在的话语、讲话的语言、使之呈现、限定性、人的存在与时间之间的不可恢复的关系、非同时性、散布、意识的批判分析、必然伴随思维的非思、存在、同一与差别⑦,等等。当然,有些术语并非海德格尔所独有。

尽管他们具有共同的研究领域,都作出了文化危机的假定,但福柯在诸多方面几乎与海德格尔相抵触。简言之,海德格尔是一位温和主义者,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而福柯是激进主义者。海德格尔执迷于尼采思想的怀旧方面,转向理想过去,而福柯注重的是尼采思想的想象方面,设法发现

--  66

第一章  新时代的思想大师12

“未来的神话”。当然,福柯并非乌托邦理想的忠实信徒。

较为复杂的是,福柯的论题同时受到两个或更多的思想来源的启迪,从而形成某种模糊性。如《癫狂与非理性》在鉴别癫狂之排斥过程的动力时就是如此。有时候,与海德格尔和尼采相符,福柯认为,理性的张扬,即理性从理性时代的出现到理性在现代医学技术中的取胜,创造了癫狂的排斥史。癫狂史产生了二千年来集中注意于把人限定为理性存在的这一西方文化的理性主义。有时候,福柯又抛弃了尼采—海德格尔传统,类似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癫狂之排斥的动因仅仅是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崛起,说明了君主权力与资产阶级的合谋促成了18世纪总医院的成立。

当代法国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把异质的甚至最终不相容的思想倾向结合在一起,如福柯与P。布尔迪厄⑧以及德里达与阿尔都塞之间,尽管表面上对立,但暗地里却有可能结成联盟。

(二)法国科学主义在与G。劳来特的对话中,福柯强调自己并不秉承弗洛伊德(经现象学)—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这一血脉,而是对科学史感兴趣⑨。

因此,还须把福柯放到法国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背景中,尤其是论述G。巴歇拉尔和康吉汉著述的某些理论要点,以发见福柯与他们之间的关系。

福柯颇为重视巴歇拉尔和康吉汉对理性所作的历史批判。在德国,从后黑格尔主义者,经由费尔巴哈、马克思、尼采和韦伯,到法兰克福学派,对理性的批判是在有关社会的历史和政治反思这一背景中进行的。

与此相对照,在法国,却是科热夫、巴歇拉尔、J。卡瓦耶和康吉汉这些科学史家和哲

--  67

2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学家从事着理性批判,他们责疑合理性虽以偶然性方式发展却宣称自己的普遍有效性。批判理性的专制和教条正是福柯自己对待理性史的方法。康吉汉凭借自己的“概念史”理论以及对规范在科学及其历史中的地位的强调,对福柯著作产生了最为直接和最为强大的影响。

巴歇拉尔的科学哲学观,尤其是科学变化观也是福柯思想来源的组成部分。巴歇拉尔认为,相对于不变的我思,合理性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以间断性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他坚持认为,只有“局部的”哲学,才能分析现代科学的复杂性。这些思想都以不同方式出现在福柯的考古学中。

在巴歇拉尔看来,为了理解理性,哲学必须深入科学,对科学史进行反思,但是,哲学在科学史中设法寻找的那个合理性同历史本身一样,并非铁板一块。于是就提出了他的著名的科学变化的模式理论。

其核心是四个关键的认识论范畴:认识论决裂、认识论障碍、认识论侧影和认识论行动DE.认识论决裂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科学知识与常识经验和信念相决裂,甚至相矛盾。科学进步总是揭示了日常知识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决裂、不断的决裂,由此,科学才成为一个独特的认知领域,因此这种决裂是基本的。二是指发生在两个科学概念间的决裂,这表明科学不仅通过与日常经验的决裂而发展,而且还通过与先前的科学理论进行决裂而发展。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就是这种决裂的最明显和最重要的例子。同样的思想,S。

T。库因和P。费耶阿本德要比巴歇拉尔晚二、三十年。

认识论决裂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存在着必须加决裂的某

--  68

第一章  新时代的思想大师32

物,必须加以摧毁的屏障,它们是先前思维方法和概念的残余,常识、成功的科学研究、传统哲学就是这种屏障。认识论侧影这个观念就是分析处于概念史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定个体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这些阶段基本上对应于过去科学观点的种种哲学体现。认识论侧影的复杂性表明了某种哲学的局限性,它决不能说明一切。认识论行动概念与认识论障碍概念相抗衡,它符合把意想不到的冲力引入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那个科学精神的跃迁。

认识论决裂并不仅仅是拒斥过去的科学,而且还重新阐述在新的宽广思想背景中保存的旧观念。我们从非欧几里德几何与欧几里德几何的关系以及爱因斯坦理论与牛顿力学之间的关系中,能悟出这一道理。这样,巴歇拉尔的科学变化模式既拒斥了科学的连续性,又接受了科学的进步。科学通过一系列认识论决裂而发展,由于这些决裂,我们就不能把历史视作单一概念框架内的真理的线性积累。这样,他就把范式中的根本变换的历史证据与科学的合理性调和起来了。

福柯的科学观在许多重要方面类似巴歇拉尔。首先,他既接受了科学想法的基本历史性,又接受了由于决裂造成的历史的间断性。确实,在60年代,福柯和阿尔都塞等人所津津乐道的“决裂”

(rupture)

、“断口”

(coupure)和“突变”

(mutation)等思想都直接源自巴歇拉尔。其次,福柯进一步含蓄地接受了基本的否定性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论题:拒斥理论与观察之间的尖锐区分,拒斥素朴实在主义。再次,福柯与巴歇拉尔同样强调需要依据“局部性”术语来对待科学合理性问题,避免普遍理论,研究为人们所忽视的特殊学科

--  69

42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领域,以向正统观点发出挑战。最后,福柯对知识的深层结构进行考古学揭示,密切相关于巴歇拉尔的知识之“心理分析”的想法,巴歇拉尔使用“心理分析”这个术语旨在挖掘思想之无意识结构,而福柯著作的主要目标无非也是阐述我们知识的无意识DF.尽管巴歇拉尔的辩证哲学并非黑格尔式的,但福柯拒斥所有综合哲学,赞成差别哲学。

至于康吉汉,他撰写了一种概念史,康吉汉强调必须把阐释资料的概念与说明资料的理论区别开来,因为概念向我们提供了对现象的初始理解,允许我们以科学上有用的方法去系统阐述如何说明现象的问题,而理论则提供了解答说明性问题的种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