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大宋之安居乐业(云和山之彼端)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大宋之安居乐业(云和山之彼端)

第71章

书籍名:《大宋之安居乐业(云和山之彼端)》    作者:黑刀
    《大宋之安居乐业(云和山之彼端)》章节:第71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林靖文也没饶***,直接说出了这些人期盼的话。

众官吏士绅高兴不已,看向林靖文的目光恭敬了许多,他们是没得选择了。其实他们现在是有些后悔了,在杀那么高丽兵之前,如果他们下定决心规劝民众的话,以他们的威望肯定是能让民众冷静下来的,即使最后林靖文依然把高丽兵全部杀光,他们的罪名也会小上许多,能在高丽三京之一的南京附近立足的多少有些实力或者是背后有点势力,如果打点的好的话他们也不一定会死,但那些普通百姓肯定难逃一劫,而他们虽然备受尊敬,但显然那些尊敬他们的人的性命没有他们自家人的性命重要,他们是一时被林靖文说愣住了才没能下定决心而已,结果投了个大大的“投名状”,结果弄到现在只能跟着林家混了。

是的,投名状,这就是王散的计划,让这些高丽人立下投名状,以后只能跟着林家走。

一个中年人站了出来,王散解释这个人是原汉阳府佥事郎郑顺文,一个颇有能力而且清廉的官员。郑顺文先向林靖文施了一礼,问道:“未知大官人将如何安置我等?可是将我等都迁往大官人治下?”

这也是那些高丽人都想知道的问题,听郑顺文问了出来,众人都安静下来,眼巴巴地看着林靖文。

林靖文一笑,道:“不然,我准备就将你们安置在高丽本土,如何?你们并不需要离开家乡。”

郑顺文眉头大皱,问道:“可是大官人,据在下所知,林家在高丽并未占得土地,难道大官人准备长期占领汉阳府?如此,在下劝大官人一句,高丽虽然只是个偏邦小国,但带甲也有数十万众,大官人麾下兵士虽然勇猛善战,但毕竟人数少了些,若直接和高丽对抗的话胜算并不大,大官人三思才好。”

林靖文摇摇头,道:“我并未想过长期占据汉阳府。不过有一点你说错了,林家虽然兵少,但即使直接跟高丽对上也不一定会败。高丽北方还有契丹人和新近崛起的女直人,内部也不平静,难道你认为高丽皇帝会倾全国之兵来对付林家不成?”

郑顺文想了想,摇了摇头,道:“这却是不能。不说北方的契丹人和女直人,高丽各地的贫民尤其是农民这些年一直不安分,各地叛乱不断,虽然都是小打小闹,但也牵制了高丽一部分的兵力,何况现在高丽军中势力盘根错节,那些将领们肯定不会尽全力作战的,他们肯定想保存实力,以林家的实力,即使高丽皇帝派来三十万大军也不一定能打败林家,在下却是不担心这个。只是,大官人刚才说要把我等安置在高丽本土,不知却是哪里?”

林靖文听的眼睛一亮,这郑顺文是个人才啊,王散最开始的时候都死劝林靖文不要跟高丽直接对上,生怕高丽倾兵来伐,这郑顺文能看出高丽即使倾兵来伐也不足为虑着实不容易。不过这并不表示郑顺文就强过王散,只是他对高丽的情况比王散更为熟悉而已,不过能看出这一点,也说明他是个人才。

叫人拿来地图,林靖文指着一个地方说道:“我准备把你们安置在这里,汉阳府四周州县,所有愿意效忠林家的人我都要迁走。呵呵,不知道高丽皇帝知道六百里汉阳成为一片白地之后会是个什么表情,想必很精彩吧。”

第三卷  自古英才出我辈  第十七章  有海无防

现在的高丽皇帝是睿宗王俣,这个时代的高丽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鼎盛时期,不过鼎盛之后也就意味着没落。

此时的高丽就是渐渐显出了疲态,贵族间的矛盾日益扩大,官僚门阀间的纷争渐渐变得不可调和,百姓生活日益困苦纷纷起义,历史上到了王俣的儿子仁宗时代这种矛盾就来了个大爆发,先后发生了李资谦之乱和妙清之乱等大规模的叛乱,高丽国力大大的内耗,蒙古入侵时毫无还手之力。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些内部矛盾虽然越来越严重,但在睿宗时代还没有表面化,总体来说高丽内部的局势还算稳定。

庆源君跟高丽文宗到仁宗时代的七代皇帝有关联,被称为“七代御乡”,不过此时仁宗还没能即位,此时的庆源君仅只是六代御乡而已,更是权倾朝野的李氏家族的故乡,睿宗的皇后李氏就出身于这里。因此,虽然庆源君的行政级别仅仅在县和州之间,但备受高丽朝野的关注和重视。

睿宗十三年九月初南京汉阳府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一份奏章让从皇帝以下的众位公卿大臣极度惊愕,乃至不可置信:南京汉阳府两度失陷,现在还在从海上来的盗贼林家手里未能收复,附近州县因为支援汉阳府损失八万兵力;庆源君失陷。随着奏章一起来的还有一份情报送到了国丈李资谦手里:李家尽没于盗贼之手,目前李家上下生死未知。

睿宗在一呆之后气得浑身直发抖,南京失陷,这可是自高丽立朝以来从未有过的耻辱,这个不算英明但也算不上昏庸的平庸之君在朝堂上大声咆哮,将公卿大臣们训斥得狗血淋头。

李资谦更是陷入极度惶恐之中,家族尽没于敌手,那么他李大国丈再权倾朝野又有什么用,李家的根都没了,如果林家残暴一点将李家上下全部杀光,那么李家的辉煌基本上就到此为止了。因此,李资谦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象睿宗那样叫嚣着集全国之兵讨伐林家,而是悄悄地派出心腹前往庆源君,先看看李家的人死绝了没有,如果没死光就试探一下看能不能跟这个林家达成什么协议,先把家族的人丁弄回来再说。不少家族根系在南京汉阳府的大臣贵族跟李资谦的反应差不多。

因此,朝堂之上的气氛显得很有些诡异,如此奇耻大辱,按说要不顾一切地出兵讨伐才对,但偏偏就睿宗和不多的几个大臣在叫嚣,很有点独角戏的味道。

睿宗先后下旨从东、北两界抽调回了重兵,超过十万的兵力纷纷往上京开城府(更正上两章的错误,开城应该是上京而不是东京)开拔,加上上京原本就驻有的重兵,开城一度集结了超过三十万的兵力。南面的庆尚、全罗、西海三道更是把几乎全部的兵力往南京汉阳府外围集结,可偏偏正式出兵的旨意不止一次地被众多的大臣驳回,睿宗对此也无可奈何。

却说李资谦派出自己的亲弟弟李资益前往庆源君查探消息,李资益也是心急如焚,狠不得插个翅膀飞到庆源君去,紧赶慢赶地赶到了庆源君。

林靖文此时除了调兵谴将之外,考虑的也正是高丽的那些贵族门阀的事。

不得不说,郑顺文真的是个人才,在林靖文把汉阳府的百姓迁徙到庆源君之后,没过多久,他马上就给提了个建议。

“主公欲占庆源君的话非和李家合作不可。”
>

林靖文对高丽的情况不怎么熟悉,王散虽然加紧收集情报,但有些情报肯定是难以收集的,比如说贵族门阀间的争斗、高丽内部的局势等等,这些东西可不是稍微问问人就能知道的。不过郑顺文恰恰弥补了情报方面的不足,他可是地道的高丽人,又是上得了台面的不小的官,知道的东西还真不少。

“这李家就在庆源君,高丽从文宗至今,有六代皇帝娶的是李家的女人,也就是说,李家出了六个皇后,可谓是荣极满门。到了这一代李家的家主李资谦更是权倾朝野,朝堂之上有不少公卿大臣是仰李家鼻息的,只是因为李家势大为历代皇帝所忌,因此李家在军中的势力并不大,没能控制多少军队。”

这个倒是正常,外戚本来就是皇室重点关注的对象,皇室能允许外戚控制军队才怪。

林靖文点点头,想了想,道:“既然李家没能控制多少军队,那么目前倒先不忙着跟他们达成什么协议,先跟他们接触下吧。顺文,你有办法跟李家联系上吗?”

“属下倒是有办法。”郑顺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不瞒主公,属下以前也是属于李家派系的,不然也不能在势力混杂的南京立足。而且,前日李家家主的亲弟弟李资益大人联系到属下,想让属下帮忙跟主公搭个线。主公仁慈,未动庆源君民众分毫,李家上下丝毫无损,如此倒是有了和李家合作的前提和筹码。”

“你先跟那个什么李家联系一下吧,先别达成什么具体的协议出来,就先拖着他们,等我军攻破上京再说。”

郑顺文大惊,不可置信地问道:“攻破上京?主公可知,据李资益大人所言,此时的上京再过一个月便可集结超过三十万的大军,其中有三之一是驻扎在东、北两界跟契丹人常年征战的精兵,而且,汉阳府南方也将集结南方三道的十四万兵马,如此重兵压境,我军防守都不易,主公何言攻破上京?”

棒子就是自大,四十万兵马又怎么了?照样不值一提。

林靖文没有回答,只是说了句“此事并不难”就没再搭理他,转而问王散:“假年,我军情况如何?”

王散面无表情地看了郑顺文一眼,按下心中的不屑,答道:“属下已征集了汉阳府全部的船只,足够运送十万人。目前我军已有两万人撤到耽罗岛还剩下包括高丽营在内的三万人驻守在汉阳。另外,汉阳百姓有大约一万四千户大约八万人愿意跟随我军一同撤走,其余的人都没有表示。”

“先把百姓撤走,粮食我们从汉阳府劫掠到不少,足够八万人吃上许久,但布匹、药物、帐篷等东西足够吗?”

王散嘿嘿一笑,道:“主公,汉阳府库和军营里这些东西可不少,帐篷足够十万人用的了,布匹、药物等也不少,应该能够让八万人坚持半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