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人是太空人的试验品

宠文网 > 玄幻小说 > 人是太空人的试验品

第37章

书籍名:《人是太空人的试验品》    作者:李卫东
    《人是太空人的试验品》章节:第37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过分强调了实证的作用,基至被实证的方法彻底束缚了头脑,那么我们人类的许多科学就不会有今天,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现在正逐步被科学所证实,但在  "  相对论  "  提出的时候又有多少实证的价值呢?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缺少实证的根据就失去进行严肃假设的勇气,同样,我们也不能用有无充足实证的标准去刁难任何一种假设。再说,我们  "  天  "  是有形实体的假设,并非仅仅来自以上两则神话,上古神话地理位移,异地同说两种现象给我们的假设提供了另外一种证据。

说到盘古,也许有的的人并不知道,我们先民无限崇拜的盘古神,最初并非汉民族的神,它的源头在西南高山地带的苗族地区,准确地说他是苗族的神。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原汉民族会把苗族的神请到中原呢?大家知道,盘古在上古神话里有人类始祖的痕迹,这样一来,汉族就等于承认苗族。汉同祖,而且是苗先汉后,可是历史上汉民族一直以文明自居,曾把西南少数民族视为蛮夷,要接受与蛮夷同祖的观念是多么不可思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一个最自然的解释是:当时西南与中原一样有  "  开天辟地  "  的传说,而且内容极为相似。在部落迁徙,民族自然融合的过程中,部落间的神话与传说也在不断地交流与碰撞,最后按综合归类的法则自然溶合到一起,如此说来,  "  天地分离  "  的动态过程以及对构成天的看法,在相隔几千里从无往来的两个地点、两个民族中同时存在。

实际上,关于  "  天地分离  "  神话地理位移、异地同说现象不但在中国,在印度、菲律宾、日本等国的神话里,我们同样发现了极为相似的上古传说。如果说  "  天地分离  "  仅仅出于原始人的杜撰,那么又如何去解释这种大范围的惊人一致呢?在没有其它更为合理的解释之前,我们为什么不能先假设神话中的天是一个有形的实体呢?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去想:世界范围  "  天地分离  "  的一致性都来源于一个共同的事实呢?

甲骨文中  "  天  "  字释意

上古  "  天  "  是一个有形实体的推测,还可以从甲骨文中找到强有力的证据。

在中国最早的文字——甲古文中,  "  天  "  字有许多种写法,其中一种是把天字写成  "  吴  "  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人的形象。有人解释说,这是一个正面站着的人。整个字的释意是这样的:正面站着的人为天。

我们发现,在甲骨文中关于  "  人  "  字的写法不止一种,都是用一个人形来表示,大体上与  "  ○人(注:上下结构)  "  差不多,为什么要用一个极为相似的字去表达一个毫不相干的意思呢?如果说  "  ○人(注:上下结构)  "  是以正为阳为天,反为阴为地的思想去创造的,也同样解释不通,因为甲骨文创于商周时期,而且它的源头还要更早,而阴阳五行的思相却出现于春秋时期,二者在时间上相去甚远,无法把后人的思想强加于先民。因此  "  正面站着的人为天  "  的解释我们认为是不妥的。

再仔细研究一下这个字的结构,我们发现,代表人脑袋的  "  ○  "  似乎大了一些,与其它部分失调。所以,我们认为  "  ○  "  字所要表达的重点不是下面的人,而是人头上的  "  ○  "  ,这个字的释意应该是这样的:人头顶上的  "  ○  "  即为天。这个解释与中国的神话正好是相符合的。不止一则神话说到,天离我们很近的时候就悬在我们的头顶上。

另外我们知道,在古代的文字和岩画中  "  ○  "  常用来表示太阳或天空中的星星,所不同的是,表达太阳的  "  ○  "  中常有一点,表达星星的却没有这个标志。那么,甲骨文中的  "  天  "  字就已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所谓的  "  天  "  就是一个离我们头顶很近的球体,它像星星一样。如果真是这样,中国看似毫无道理的天空崇拜就太有道理了。

甲骨文中还有一个天宇的写法  "  一人(注:上下结构)  "  ,我们可以把  "  一  "  下面的部分看成是一个人,那么  "  一  "  究竟代表什么呢?在甲骨文中常常用  "  一  "  代表大地的地平线,像  "  │  W  │  "  (山)字,底下的一横就代表大地。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字的准确释意应该是:人头顶上的大地即为天。

人的头顶上怎么会出现大地呢?如果我们把上一个甲骨文和中国有关  "  天  "  的神话联系起来理解,意思就一目了然了;一颗巨大的星星,因为它离我们头顶很近,那么你就感觉不到它是个球体,只感到一片大地在你头顶上。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阴山的狼山段发现了大批岩画,其中有一幅岩画中刻着一个人,双脚呈环形(跪坐貌),两臂上举,双手合十,头顶上有一个圆球形的图象(见图六),象是在对它礼拜。研究者认为:这个环物  "  很可能是太阳的形象  "  。所以将这幅图叫  "  拜日图  "  。图六

就现在我们发现的岩画来看,表示太阳一共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圆圈中有一点,一种是圆圈中有只太阳鸟,还有一种是圆圈四周有放射状的线条,用来表示太阳的光芒,这三种表示中以后二者居多。这幅岩画没有表示太阳的特殊标志,那么这个人所拜的是什么东西?我们认为它就是天,一颗悬在我们头顶上的巨大星球。这个假设武断吗?不!从甲骨文有关  "  天  "  字的含意和中国神话中,我们只能得出这个结论。

  "  女娲补天  "  说明了什么?

即使撇开甲骨文不谈,中国上古其它神话透露出的信息也可以证明我们的推论,只是从未有人试着从另一个更加公允的角度去看待这些神话,比如  "  女娲补天  "  的神话,只因它过分离奇,远远超越现代人的想象之外,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它当成原始人的杰出幻想作品来欣赏。

女娲补天的最早传说记载于《淮南子》中。相传,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因争权夺利而发生战争,战败的共工无处撒气,一头把支撑天地的大柱子——不周山给撞倒了。于是乎,天哗啦啦塌了一个大洞,大地上洪水泛滥,到处是熊熊的大火,人类饱受苦难。善良的女娲神,看着她的子民们在洪水和大火中四处逃生,心里十分难过,只好辛辛苦苦去补天。在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开篇,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写:  "  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说起?主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却说那女娲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女娲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剩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愧,日夜悲哀  "  。后来,这块无才补天的顽石偶遇降殊仙草,于是引出了一段情意绵绵、泪洒纷纷的感人故事。

女娲是人类的造物神。他创造了人类又补好了苍天,对人类来说真是功德无量。所以关于女娲的事迹流传甚广,并演变成一系列的社会风俗。明人杨慎在其《词品》中记  "  宋以正月二十三日为天穿日,言女娲氏以是日补天,借以煎饼置屋上,名曰补天穿。  "  现在中原地区还有一种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  "  女娲补天以后,用泥巴做成一男一女,让他们在凡间结为夫妻。有一年,过大年的时候,夫妻俩为了感激女娲,做了很多的年粑送给她,女娲只收下一点,说:  "  我用了三万六千块石头补天,有些缝没有合严。你们把这些带回去,在正月二十日把它吃掉,便可以将天上的缝补严。  "  从此以后中原有了过年吃年粑的习俗,中原至今传诵着这样的民谣:  "  二十把粑煎,吃了好补天;麦子结双吊,谷堆冒尖尖。  "  竟然把吃补天的煎粑作为祈祷神灵保佑,祝愿来年五谷丰登的象征。

中国历史上关于补天的传说单独见于女娲的事迹之中,从神话的主干——补天来看,没有后人添加斧凿的任何痕迹,大约在文字出现的几千年前就流传在中国大地上。有些学者认为,奇Qīsuu.сom书女娲部落可能是最早发明金属冶炼的部落,所以才有炼石补天的传说。大家知道,中国的青铜时代大约始于商朝,即公元前  1500  年前后,而中国的甲骨文始于公元前  3000  多年,如果女娲补天象征着冶炼技术的发明,那么无疑是把中国的青铜时代一下子提前了近  2000  年,这显然没有任何考古方面的证据。退一步讲,即使我们承认女娲补天是冶炼技术发明的象征,又如何去解释  "  天穿一洞  "  的传说呢?  20  世纪  80  年代,科学家在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空洞,也是靠先进的科学仪器探知,那么古人是如何将本就虚无的天空想象出塌了一个大洞呢?这太不可思议了!

我们认为,  "  天穿一洞  "  与  "  天倾西北  "  一样,如果没有直接的视觉感受,是任何人无法想象得出来。不要以为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无所不能的,科学证明,人类的想象同样受到限制,《西游记》奇不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