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智者人际

宠文网 > 现代小说 > 智者人际

第30章

书籍名:《智者人际》    作者:谢镇泽
    《智者人际》章节:第30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比如,有人的心理素质不过关,在被人误解的时候不能及时地开导自己,  最终“被生活吓垮了”,就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遇到被人冤枉时,首先要做的对自己进行心理上的保护。要相信自己,只要没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更不怕人们猜疑的眼光和闲言碎语。当然,唾沫和舌头绝对有它自身的力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千百年来,有无数人被压死在舌头底下,淹没在唾沫星中。但是,只要挺得住,时间将能证明一切。也许人们永远无法将某件具体的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在与你的交往中会渐渐认识你的人品,对你的为人也会越来越了解。这样,猜忌、怀疑、误解、  谣言都将不攻自破。

有些事情,既然已经来了,就不要怕它。你应该和自己较较劲,好好地活着,快快乐乐地生存着,睁大眼睛看着恶运之神怎样在你面前退却。要相信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在遇到不平的时候,可以向他们倾诉心中的不快。古人说,暗极则光。人在最失望或是最绝望时,其实离希望并不遥远,关键在于要顽强地坚持下去。

有人在不幸被当成嫌疑犯以后,就觉得没脸见人了,觉得大家都在冷淡自己,于是干脆离群索居,不与朋友来往。也有的人因见昔日好友一下子用怀疑、审视的眼光看自己,就感到万念俱灰。其实,这样做只能害了自己,使你没有与他人交流、倾吐内心烦闷的机会,使朋友们少了了解你的机会,而将自己困在一个密封的小圈子里,越来越想不开,甚至走上绝路。生活是严峻的,生活中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受到一些伤害是难免的。要想保护好自己,关键在于你以怎样的生活态度和心理来对等生活。如果你很坚强,假恶丑的东西就没有存在的空间。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个人经历某种困境的时候,简直感觉到了灭顶之灾的威胁,可时过境迁后回忆此事,仅付之以淡淡一笑。这说明,人生是伟大的,越往前走越体会得深。因此,应当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肯拥抱生活,  生活绝不会冷落你,抛弃你。生存着,生存着才有希望。人生历经苦难的磨炼,会像钻石一样放出奇异的光辉,使人显得更富有魅力。

第66节:面对消极的人

有一天,一位旅人在荒野里行走,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凄厉的叫声。他回头一看,一头发了疯的大象正朝他冲了过来。

他慌忙撒腿就跑,发现前面有一口枯井。井边有一棵高大的树木,下垂的藤条正好垂向井中。

他大喜过望,连忙顺着藤蔓向井内溜去。

松了一口气后,他仔细地打量四周,发现有一条毒蛇正盘踞在井中,井壁还有四条毒蛇围着他,五条蛇都昂着头,向他吐着信子,好像随时都要向他发起攻击似的。

旅人大惊失色,赶紧朝上观看,只见黑白两只老鼠正在啃噬着他所紧攥着的藤条。

旅人进退维谷,只好听天由命。这时,突然有一滴甜甜的蜜汁滑入他的嘴中,他用舌头舐了舐,也感到一丝安慰。可是,顷刻间,一群蜜蜂倾窠而出,将他螫得体无完肤。

尽管疼痛难忍,旅人仍然紧紧抓住藤条不放。可是,不知什么时候,一把野火把藤条烧焦了,旅人的性命已经危在旦夕……

据《杂宝藏经》

这则寓言出自佛教典籍《杂宝藏经》,释尊借这则故事来比喻人的命运。荒野是迷茫的世界,旅人为众生,疯狂的大象象征无常的暴风雨,井中是人世,树代表人的生命,www奇Qisuu書com网井底的毒蛇象征死亡,四条毒蛇是构成身体的四大要素,黑白两色的老鼠代表夜与昼,蜂蜜是快乐,蜜蜂指的是彻悟,而野火则用来比喻疾病和衰老。

故事暗示我们每天都会遭到无常的风雨的侵袭,因迷惘和烦恼而感到痛苦,最后死于疾病和衰老。

尽管如此,我们却不可悲哀消极地将人生归咎于命运的安排,而束手无策。人的一生是虚幻的,短暂的,不管如何长久,至多也不过能活到七八十岁;在如此短促渺茫的人生中,愈是刻意追求虚无的东西,愈会过得空虚。

日本诗人柴田翔在《我们的日子》一文中写道:“抬头仰望天空,朵朵白云轻飘。恍惚之间,一颗闪烁的星星突然消失了;可是,旁边的星星仍然兀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于是我想,这就是人生吧。好久好久,我都无法摆脱这种伤感。我进而想到,人就像那颗突然消失的星星,生命就在刹那间消失无踪。在即将消失的那一瞬间,一个人到底会想些什么呢?这真是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问题。”

我们无需像诗人们那般感伤;但是最起码,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要认真反省,对为时不多的将来的日子,更应善加把握,使人生更充实。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生命过程中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因为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处于各种选择之中,而选择就意味着取舍,在占有同时也在放弃,不能什么都想要,也不能什么都争取。

无论我们是选择学校、工作还是家庭,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高校有几百所,而你能选择的不过是其中一所,就是在这一所中,能选择的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专业,因为“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我们的人生是短暂的,我们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个现实。

类似的选择,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时时都需要面对,我们所能获取的只是其中很有限的一部分。取舍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分配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在作出抉择后,对我们所选择的,就要积极的努力,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上面,而对其它无关又足以形成干扰的事情,则可以消极对待,不能面面俱到。

古人玩物丧志之说,玩物何以会丧志呢?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本应消极对待、浅尝辄止的事情上投入了过多的精力,以致影响了自身的正常发展。

第67节:与被称作“呆子”的人

释迦牟尼在世时,有一位名叫周利盘特的弟子,由于他资质鲁钝,所以时常受到旁人的嘲笑。

周利盘特生性憨直,释尊非常同情关心他。释尊把他叫到跟前,谆谆告诫他道:“要守口如瓶,不要表露自己的意思,不要去做不该做的事,学做一个呆子,如果你确实能记住这一点,就会有所进步。”

周利盘特花了数年的功夫,终于记住了释尊的教导。

于是释尊又对他说:“你花了三年时间学会了这句话,现在我要告诉你这句话的意思。人生在世有十恶,即身、口、意三恶。其中身有三恶,即杀生、偷盗、yin  luan;口有四恶,即妄语、两舌、恶口、秽语;意有三恶,即贪婪、嗔怒、邪见。这些罪业合起来称为十恶。只要能够不涉十恶,就可以得到彻悟。”

周利盘特遵循师父的教诲,虔心奉行,不久心中的怀疑和困惑就渐渐消失了,终于成为一名大彻大悟的人。

有一天,释尊派周利盘特为五百名女弟子演说佛理。好多弟子心想:“那个呆子竟要来为我们布道,看看他能讲出什么道理。他如果来了,我们一定要好好驳斥他。”

周利盘特终于来了,他说道:“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很笨的人,大脑迟钝,我一生只学会了一句话,可是,我都能自始至终地持行……”

整个道场顿时鸦雀无声。原本有意为难他的人,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有一次,释尊带周利盘特进王宫为国王说法,周利盘特在门口被卫兵拦住了。于是周利盘特只好在门外等候。于是释尊进去向国王说明情况,告诉国王周利盘特是一位觉者。

国王就问:“听说他是呆子,只学会一句话,像他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大彻大悟呢?”

释尊微微一笑说:  “国王,知识在精不在多,重要的是去实践。不错,他只懂得我教他的一句话,但是他能透彻明白个中的道理,并且精励持行,所以身、口、意都能保持清净。”

摘自《佛经珍言》

读罢这则故事,让我想起成语“呆若木鸡”和俗语“聪明反被聪明误”。

成语“呆若木鸡”,可能人人会用,但是谈到它的出处,就叫人目瞪口呆。

一日读《庄子》,读到一则小故事,赫然发现里面也有一句成语,等到把故事读完,这才惊觉我们平日可能把成语都用错了。

这个故事是教人怎么养鸡: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

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

又过了10天,齐王又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10天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去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这便是“呆若木鸡”的出处。

原来,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实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