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智者人际

宠文网 > 现代小说 > 智者人际

第25章

书籍名:《智者人际》    作者:谢镇泽
    《智者人际》章节:第25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但是,要注意慎交异性朋友,交往时要留有分寸,让彼此关系只控制在同志式的关系之内。明显对自己有好感甚或对自己不怀好心的异性朋友,要主动疏远,以理智来处理感情纠葛。最好的办法是尽量少参加一些只有自己一个人出席的社交活动,即使无法拒绝,也提出携爱人一起出席的要求。特别在遇有“第三者”插足危险时,更应这样做,以杜绝其非份之想。

14、支持爱人事业:每个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都有他自己的事业。因此,无论男方还是女方,都不能只顾自己的事业而忽视对方的事业,更不能强求对方牺牲自己钟爱的事业来服从自己。那样,只会损伤彼此的感情。夫妻双方既有追求自己事业的权力,也有承担家庭义务的责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想办法多挑一些家庭担子,热情地支持爱人的事业。双方都能这样做,就能消释矛盾,增进感情。

15、尊重对方:人都是爱面子的,当着别人的面批评爱人,最容易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影响夫妻感情。所以,要学会尊重对方,越是人多的时候,越要奉承爱人,以博得对方的欢心。只有夫妻俩在一起时,你再向他(她)提些意见,甚至可以进行严肃的批评,对方就会在愉快接受之余,感受到你煞费苦心中体现出的浓浓爱意,从而以加倍的爱来回报你。

16、警惕财务危机:结婚以后,如果不能搞好收支平衡,就会出现家庭财务危机,影响夫妻感情。有些家庭,钱归一方总管,如果不能财务公开,当一方经济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也会产生家庭矛盾。这些,都是值得警惕的。因此,要夫妻共同理财,坚持量入为出的持家原则,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手中要始终留有一些机动经费,以防不测之用。这样,就能防财务危机于未然,拒感情危机于千里。

第55节:赏识孩子

从前,有一位母亲,年纪轻轻就守寡,独自辛辛苦苦养育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由于生活在海边,母亲怕孩子不慎落水会出危险,便教二个孩子游泳的本领。次子年幼,不敢深入水中,故而屡学不会。长子年张一些,胆子也大,数次之后便可以在水中自由遨游了。

有一天,母亲去集市买米,二个孩子乘母亲外出之机,又奔到海边游戏玩乐。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海水突然猛涨,海浪很快就把二个孩子淹没了。

村人冒死捞出二个孩子,但不幸均已丧命。母亲买米归来,看到众人抬来死去的次子,并未哭泣。又见众人抬来年长之子,知他也是淹水而死,便放声大哭,痛不欲生。

村人不解,问她道:“为什么幼子淹死,你却不哭,长子淹死,你却如此悲哭?”

母亲含泪答道:“幼子年幼,还没有学会游泳,淹死尚可理解,实属无奈。可是长子是学会了游泳的,他被淹死实在是不应该啊!”

据《杂譬喻经》第一卷

故事里的这位年轻的母亲是颇会赏识孩子的,她赏识自己的长子掌握了游泳的本领。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看到自己的孩子呱呱坠地来到世界,面对一个新的生命,无论是做父亲的,还是做母亲的,都会感到无比的喜悦。孩子在一天一天长大,会笑了,能坐了,会站了,能走路了,会说话了,父母都是用欣喜和赞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孩子逐渐长大了,不知不觉地,很多孩子感到在父母流露的眼光中,赞赏的成份越来越少了,失望的成份越来越多了。孩子总是感到以前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可是现在不管自己怎么努力,爸爸妈妈总是不满意,因此在心理上背负着沉重的负担。调查表明,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后,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表扬越来越少。

进入小学以后,很多家长赏识孩子往往只有一个标准——“分数”。于是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一旦进入不了前几名,甚至落在第二名之后,便被认为是失败者。

根据一次对全国中小学生和父母的问卷调查,来自18个省、市、自治区的13  753份答卷显示,孩子从父母那里最想得到的承诺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而“多给零花钱”则排在最后,说明孩子需要被认可的心理需求胜过了对金钱和娱乐的渴望。

林肯曾说过:每个人都希望受到赞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一个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无论他从事什么职业,都渴望受到别人的重视,人人都有自尊。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小,心理还很幼稚,他们心灵最强烈的需求,也是最本质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赏识。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特别是父母的鼓励。一个孩子如果在童年时代缺少被赏识,会直接影响到他个性的发展,甚至导致他一生的个性缺陷。

欣赏引导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这是每一个家庭必须牢牢记住的。

据调查,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赞扬。在学校里,作业做错了被老师批评;在家里,玩的时间长了,被家长训斥。在孩子童年的记忆里,令他们记忆深刻的不是家长的批评,因为已经被批评得疲沓了,而是那些难得的赞扬。

曾有专家进行调查,问孩子们:“你们对父母说过的话,印象中说得最多的话是什么?”学龄前的孩子都记住了父母对他们的表扬;而上学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提到了父母对自己的训斥。“不听话”、“考试成绩不好”……这些父母常在孩子耳边唠叨的言语,已成了孩子自认为不是好孩子的主要理由。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写过一篇散文《一生的战役》,说:“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这个“你”,是她的父亲。有一天,父亲读了三毛一篇文章,给她留条:“深为感动,深为有这样一枝小草而骄傲”。做女儿的看到后,“眼泪夺眶而出”。三毛写道:“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肯定了我在这个家庭里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影星潘虹也有段文字写给妈妈:虽然你对我也关注也理解,但不听到你亲口对我说一句赞赏的话,我就总是心有不甘,就总觉得我得到的荣誉还不够完整。我要让你骄傲。这是我的孝心,也是我的好强,更是我的压力。

为什么总有那么多儿女盼不到父母的认可和欣赏?为什么有那么多父母对孩子吝啬一个“好”字?是所谓的东方的含蓄,还是传统的束缚,还是大人们的虚荣,总觉得自家的孩子比不过别人家的,没为自己争足光?在不少家长的观念中,要表达对孩子的赞美的确有困难,因为传统的教育理念似乎是,对孩子的爱要放在心里。甚至有许多父母认为,只有不断指出孩子的缺点才是教导他们成材的最有效方式。

在心理学上,有这么一种现象,越是亲近的人越不容易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难以沟通,因为他们彼此认为非常熟悉,可以心领神会,觉得语言是多余的。父母对孩子的表现往往也有这种误区,当孩子做对某件事情时,家长会觉得是理所当然,无需表扬和赞赏。

清朝的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数过不改也徒伤情,奖长易劝也且全思。”这段话的意思是,教育孩子,与其总是批评,不如去表扬一次;对孩子批评多了,孩子并没有去改正,还挫伤了感情,如果用表扬和奖励的方法来对待孩子,容易使孩子接受,而且能让孩子很好地思考。我们可以想想,孩子学说话、学走路都是在父母的鼓励下,才学会说话、走路的。孩子学说话时,没有不说错话的,学走路时,没有不摔跤的。没有一个父母因为孩子说错话、摔了跤,而不让他们学说话、学走路的。其它任何事情也都是这个道理。

做父母的应该而且必须赏识您的孩子,要把赏识当成孩子生命中的一种需要。有了赏识的心态,父母就会把孩子当做天才来看待。

第56节: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有一对老年夫妇,惟生一子,不幸在二十岁时得了绝症,百般医治无效死了。老夫妇悲痛欲绝!儿子火化后,老夫妇将骨灰存在银瓶中,供于桌上,每到初一、十五,除鲜花之外,桌上还摆满各种瓜果和佳肴祭奠,痛哭哀号,望其儿子显灵。此事被释迦牟尼佛知道了,命一聪明多智的小沙弥前往见机行事,设法开导。老人的村上刚巧有一条老牛倒毙在路上。小沙弥望见老夫妇远远走来,便扮作牧童,抓了一把青草使劲地推人死牛口中,命其食草。牛不张口,就连连拍牛的脑袋,喊着:“快吃!快吃!”老夫妇走近,见牧童所作所为,憨厚可掬,笑着问道:“你是谁家的儿郎呀,怎地这般愚痴!牛已死了,怎能复生吃你的草呢?”牧童答道:“你们别笑我,还有人比我更愚痴的呢!老牛虽死,其身尚在;有的人儿子已死很久了,火葬后只剩下一点骨灰,而他们还很痴心地常用百味祭奠他的儿子,痛哭哀号,希望他儿子死而复生呢!”

老夫妇听了,觉得这话是冲着他们说的,既惊奇也有些醒悟,问道:“你父母是谁,怎地这般陌生?”牧童答:“我不是本村人,我是奉本师之命来的。我师念你们丧子之痛,命我特来开导你们,要我告诉你们说:‘人命无常,人死不能复生啊!’”老夫妇很惊讶,忙问:“你师父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