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皇帝也疯狂——中国历史上最变态的帝王们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皇帝也疯狂——中国历史上最变态的帝王们

第28章

书籍名:《皇帝也疯狂——中国历史上最变态的帝王们》    作者:陈然
    《皇帝也疯狂——中国历史上最变态的帝王们》章节:第28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中宗邀请吐蕃使者观看马球比赛,那个使者看到那些人球艺一般,就上前禀奏中宗,要与唐朝马球队比赛,中宗答应了他。结果,几局下来,吐蕃使者都赢了,让唐中宗灰溜溜的觉得很没面子。这时候,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主动请战,要和吐蕃使者比试比试。开赛之后,李隆基往来奔驰,如风回电激,挥动球杖,所向无敌,连连洞穿对手大门,并大获全胜。那个吐蕃使者连连称赞,说想不到王爷会有这么好的球技。唐中宗也大喜,赏赐了优胜者。后来,李隆基当了皇帝,依然十分喜爱马球运动,天宝六年,他已经六十二岁了,还想参加球赛,经别人劝阻,才坐在场外观看。他还和宠爱的杨贵妃一起打马球,宋人李公麟有一幅《明皇击球图卷》,就是画的这个场景。除了唐玄宗,很多唐代的皇帝也喜欢马球,如唐代章怀太子李贤的墓室里,就有描画打马球的壁画。算起来,在大唐300年间的22个皇帝中,就有18个是马球运动的爱好者,不过,这之中的“状元”,却不能不推唐僖宗了。

唐僖宗的球技很高,可以骑在飞奔的马上,用杖连续击球至数百次之多,快得如同奔雷闪电,连那些打球老手都叹服不已。有一次,他和伶官石野猪一起打马球。打到高兴之时,皇帝不由地对自己的高超球技得意洋洋起来,便很自负地对石野猪说:“若现在的科举中设置马球进士科,朕肯定能考个状元。”石野猪一看小皇帝这么荒唐,就想刺刺他,说:“若是让尧舜那样的圣君作主考,只怕陛下要被淘汰。”言下之意,唐僖宗这个皇帝可是做的大大的不够格。不过,唐僖宗听了之后,也不知道他是根本不懂,还是脸皮太厚,居然没恼,当然也没改,只是嘻嘻一笑就过去了。

“宫殿千门白昼开,三郎沉醉打球回。九龄已老韩休死,明日无复谏疏来。”这是宋人晁无咎题在那幅《明皇击球图卷》上的诗,显然是在讽刺唐玄宗沉迷于马球,不理国事。但这样的指责对唐玄宗可是有点冤枉,他在年轻的时候十分喜爱马球运动,照样还是弄了个“开元盛世”出来;老来虽然搞糟了国家,却实在和他打马球拉不上关系。可这位“马球状元”唐僖宗,却真正把这个打马球的爱好,变成了误国之举。有一次,西川节度使出缺,朝廷要在四个候选人中定下一个。这时,小皇帝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特长,独出心裁地想出一个高招。让他们站在球场上,自己坐在球门旁边监督,宣布谁先射球入门,谁就当西川节度使。结果,陈敬暄因为球艺大精而胜出,获得了这一职位,取代了本来在这一地区很有政绩的崔安潜。后来,又根据射门的情况,决定了另外三个人的职位安排。想来在小皇帝心目之中,也弄不清这节度使大概是干什么的。而这个陈敬暄,原来不过是个卖大饼的,只是走了田令孜的门路才得到了这个机会,又凭球技当了高官。不过,皇帝并不在意这个,或许他觉得他自己球技精通能做得皇帝,那大臣球技精通,去做个西川节度使,也算不了什么了吧。

其实,打马球不仅是一项娱乐运动,也是训练骑术和马上砍杀技术的最好手段。如同唐人阎宽在《温汤御球赋》中说的,“击鞠之戏者,盖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义不可舍。”唐代马球运动如此盛行,是有为了军事训练的目的的。唐代皇帝喜爱马球运动,也有提倡尚武精神的意义。而且,打马球还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运动,骏马奔跑起来的速度是很快的,本来就不太好驾驭,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关注于击球,就很容易顾此失彼,从马上摔下来。如唐穆宗,甚至因为打马球而受伤,把命都丢了。所以后来就有人用驴来代替马,变出一种“驴鞠”来,不过在真正的马球高手看来,这也太不刺激了,因而只在女子之间流行。唐僖宗喜欢这项运动,还很精通,说明他还是很有冒险精神的,协调技术也不错,若是好好培养,也许还能成为一个叱咤马上的将军。可惜,命运却让他做了皇帝,让他把这份天才用在国家大事上,就只好把国家弄糟了,连他喜爱的马球运动,也受此连累,得到一个亡国之举的骂名。

马球在唐代之后还很流行,一直持续到明代,不过再也没有唐代的那种盛况。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东渐和传入的西方现代体育的冲击,便逐渐地销声匿迹了。与此同时,英国却开创了现代的马球比赛,并很快在欧美风行一时,被视作一项贵族运动。有一个品牌叫“POLO”,其本义就是打马球。我国目前开展的马球运动,也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回想起千年之前的盛况,真令人唏嘘不已。不过,假如那个爱玩爱闹的唐僖宗生在现在,一定能凭着他的高超技艺成为一名马球明星,倒比他做个亡国皇帝强多了。

荒唐亡国的赏赐(1)

唐僖宗作皇帝的时候虽然年纪不大,但却很有“轻财仗义,乐善好施”的风范。也许是因为从小就生活在皇宫里,“眼界”比较高吧,就把那些金银财宝统统不当一回事。而且他还是个小孩子,只要玩的高兴就好,也想不出那些东西会有什么用。一旦当了皇帝,左右伺候的人得了他的欢心,就把国库里的东西任意赏赐。他对那些东西的贵贱也没有概念,觉得国库里堆的满坑满谷,总是多得用不完吧。周围那些宫廷乐师、杂技师、伶人,逗得小皇帝高兴了,就每次都有万两金银以上的赏赐。只是皇帝虽然大方,国库也毕竟不是聚宝盆,在他的豪爽行为之下,很快就见了底。于是,小皇帝就向“阿父”田令孜求助,让他想办法给自己弄出钱来。

田令孜既然靠着小皇帝弄权,就要让他满意,便向主管财政的判度支杨严施压。但那时国家的形势已经十分不妙,所谓“国有九破”:“终年聚兵,一破也。蛮夷炽兴,二破也。权豪奢僭,三破也。大将不朝,四破也。广造佛寺,五破也。赂贿公行,六破也。长吏残暴,七破也。赋役不等,八破也。食禄人多,输税人少,九破也。”当时连年的大旱、蝗灾,关东大地饿殍载道,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国家处于一种半崩溃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家的财政局面尤为严峻,杨严负责财政,得想尽各种办法筹措钱粮。但面对困境,只能东挪西凑、挖肉补疮。为了筹集军费,他以政府的名义向富人借贷钱粮,借贷不足又卖中等官爵的空头告身。现在皇帝又伸手向他要钱,他就更加无能为力了,便连续上了三次辞呈,恳请告老还乡。不过当时满朝大臣,哪个在理财方面也比不过杨严,所以不管他怎么请求,皇帝就是不答应。

在杨严这里已经没有什么指望了,田令孜就给皇帝在别的方面另打主意。他叫皇帝下诏,命令登记京城两市商人的货物,一律收缴,充实宫库。两市是京城中两大贸易区,街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集聚。东市华商较多,西市多为中亚、波斯、大食商人所居。皇帝为了自己的奢侈欲望,也就不去考虑什么国际后果了,不管是华人还是外商,下诏立即执行。执行时有宦官在现场监视,有人感到不满想告状,就送到京兆府乱棍打死。竟然是明目张胆地活抢了。后来,为了镇压黄巢起义,富户和定居在长安的胡商也被纳入了搜刮之列,但可能皇帝也觉得向上次那种干法太说不过去,就下敕向他们“借”一半家产。皇帝要借钱,谁敢不给,其实就是有借无还了。这时负责镇压起义的主将高骈从前线发回奏章,奏称天下盗贼蜂起,都是因为饥寒交迫造成的,只有富户、胡商未反。便是提醒皇帝:莫非真要做个“孤家寡人”,连这些人也想逼反?皇帝这才收敛了一点。

皇帝虽然胡作非为,却很爱听好话。乾符二年(875年),中原发生大面积的蝗灾,遮天蔽日的蝗虫飞到汉中,所过之处不见天日,寸草不存。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还有人给他拍马屁。京兆尹杨知至向唐僖宗汇报说:“蝗虫飞到了首都附近地区,都不肯吃庄稼,全都抱着荆棘自杀身亡了。”这样睁着眼说瞎话,宰相们听了还纷纷向唐僖宗表示祝贺。贺词现在已不得而知,无非是圣上英明神武,连蝗虫也摄于天威,杀身以报国之类的。小皇帝在深宫中哪辨真假,便也美滋滋地真以为自己圣明得了不得,觉得这是莫大的祥瑞,立刻带领文武百官焚香庆祝。皇帝这么荒唐,大臣就更不敢把事实真相告诉他了。于是朝廷上下就这么醉生梦死下去,最终引来了黄巢的起义。

原来,这也和僖宗的敛钱之法有关。由于连连有蝗灾,不可能在从田赋上搜刮到更多的油水了。皇帝就开始打起盐、酒、茶专卖的主意。这些民间日常物资,一向是由国家控制的,不允许私人贩卖。既然朝廷垄断,那真是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不过这些东西都是百姓日用不可离的,所以在政治清明的时候,朝廷对价格都有所控制,不能把老百姓逼得太紧。现在僖宗急需要用钱,就把这些东西的官价定得高高的,好从中大捞一笔。

这边皇帝想法子捞钱。那边老百姓就倒霉了。虽然皇帝把东西卖的贵的吓人,可就算是能不喝茶,不喝酒,却不能不吃盐。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便开始贩卖起私盐来。而朝廷利权所在,自然要残酷打击,于是那些贩私盐者为了做生意不得不武装起来,久而久之,竟形成了一种武装力量。官盐如此之贵,私盐又受到打击,一般的老百姓买不起盐吃,就只好淡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