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读史巧经商

宠文网 > 现代小说 > 读史巧经商

第39章

书籍名:《读史巧经商》    作者:康贻祥
    《读史巧经商》章节:第39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就是说他曾经过商,有过实际的经商实践,而且他还十分善于经商,取得了实际的成效,他的经商理论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颇有见地。

他“乐观时变”,擅长经商。在“善为商贾”、“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的周人中,可称得上是最典型的人物。

白圭作为一个商业理论家,由于史料原因并没有更多的史实记载,但所留下来的商业理念却是聚集了当时经营之道的精华,一直为后人所借鉴。

白圭作为中国商人中最早的商业理论家被誉为“天下治生祖”,足见白圭的经营之术对后世影响之深远。白圭早在几千年前就能够洞察到商品经营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规律,他的理论概括来就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第82节:天下治生祖—白圭

第82节:天下治生祖—白圭

弃者,无用也,是指在一定期内消费者认为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是已经贬值了的商品,一般情况下商人见到这种情况也会大量抛售,以防止更大的亏本。

取者,购进、收购之意。在商品贬值之机大量购进似是愚蠢之举,很多人认为这样不是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无底洞之中吗?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不是无原则地购进一切已经贬值的商品,对于已丧失了消费潜能的商品当然不能购进。这里的“我缺,购进的是那些由于市场暂时变化而忽然供大于求贬值了的商品,它们并不是完全丧失了市场潜力,而是一时由于市场变化的原因而滞销。对于商贾来讲,能够看到这种商品潜在热销的可能性时,就应大量购进。

在这一阶段,商家一直处在投资阶段,利润的回报周期可能相当长。而一旦“人取我与”的时机来临,商家将从中获取丰厚的回报,因为当这种商品重新热销的时候,其他商家没有库存,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将商品投放市常而对于已经囤积已久的商家来说,此刻掌握着完全的市场主动权,商品价格会因供求失衡而上涨。

白圭为达到理财富国的目的,对各种市场信息极为重视,反映极快,出手果断。一遇行情变化,立即作出决定,是买进还是卖出,绝不错过任何一次良机,用他的话说就是“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同时,他还能克勤克俭,身体力行,精心创业,是一个自制力极强的人,绝不会因为赚了钱就去挥霍浪费,这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白圭还强调商人要有丰富的知识,同时具备“智”、“勇”、“仁”、“强”等素质,要求商人既有姜子牙的谋略,又要有孙子用兵的韬略,否则经商是很难有大成就的。

白圭为国理财,常从大处着眼,通观全局,在经营上从不嫌弃小惠小利,也从不靠诡计进行欺诈。他将货物流通与发展生产联系起来,既能使经营生财,又使生产有利其发展。他认为只有以足补缺,以丰收补歉收,使全国各地物资互相支援才能在辅民安民的同时为国家理财致富。具体做法是:如果一个地方盛产蚕茧,就购进这些产品,而用谷物等其他当地缺少的东西去换;如果一个地方粮食丰产,就去购进他们的粮食,然后用丝、漆等类必需品去和他们交换。这样就使全国的货物得到流通,既利于人民生活,又能从中赚取利润,可谓一举两得,利国又利民。

白圭还很擅长观察天气变化,注意提前储备粮食物资来救灾救荒,辅民安邦。在丰收之年就趁粮价低时大量买进,等灾荒发生时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低价卖出,帮助人民度过灾荒。这样在辅民为民的同时,财富也成倍地增加。白圭还有一个让现代人汗颜羞愧的经商思想:“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意思是说如果为了省钱而买谷物自己吃,就买差一些的谷物,如果是为了做种子来年丰收,那就请买上等的种子。他不但为对方着想,还计划得合情合理,既要节俭,又要丰产,可谓将思想做到了家。这种经营思想和真诚为顾客着想的人在如今也是很少见的。许多商家如果真把顾客当作上帝来对待,就应该处处为顾客着想,而且要像白圭那样想在前边,这才是最有效的最让人钦佩的经商策略。

在战国时期,政治、军事的地位远远高于经济,但白圭却将经济的重要性等同于政治和军事,他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疆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他认为经商也需要大智大勇的素质,更要有仁义之心,这和治国统兵要求同样高,没有那么高的素质想向他请教也不会告之以诀窍。“终不告之”或许有些过分,有不外传之嫌,但或许白圭认为不仁不义、无勇无谋的人学了也不会用好,反而会坏了他的名声吧。比如有人学了之后用欺诈之法损人利己,这恐怕与白圭的利国利民然后再取财的道理相违背了。总之,白圭将经商的地位看得与政治军事同等重要,说明他具有一种谋略家的头脑。在两千多年前,白圭就有了这么好的经商思想,实在让我们叹服,在中华文化宝库中有如此丰富的遗产更令我们感到骄傲自豪。

第83节:红顶商人—胡雪岩

第83节:红顶商人—胡雪岩

白圭的“待乏”原则,把日常生活中人人都遇到的生活事作为自己赚钱之道。可见,机会、生意、财富并非难觅,而是无处不在。它就在你的身边或者正与你擦肩而过,甚至就在你的眼皮底下。

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雪岩是晚清的头号巨商,人称“红顶商人”,经营金融、商贸、军火诸业,并创办了著名的“胡庆余堂”。他出身贫寒,幼未读私塾,后靠自学初识文墨,却何以能从一个钱庄的小伙计而成就如此大的事业呢?

胡雪岩的成功,在于其独树一帜并自成体系的经商之道,可以归结为“信、义、勇、势、人”五个字。

信源于诚,故谓之“诚信”。一个成功的商人必是视信誉为生命、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的人。胡雪岩也深知“诚信致利,欺诈招害”的道理,在经商中坚持做到:

一是以质劝信”。在胡庆余堂创办之初,他就亲自立下了“戒欺”匾,上书:“凡百货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悬挂店堂内侧,时时告诫员工。胡庆余堂制药所涉及的药材不下3000余种,全为在全国药材产区自设机构收购的道地药材上品,倘有假冒药材进店,一概弃之。

二是以服务劝信”。一流的商业还应有一流的服务,对此胡雪岩也是十分较真的。他要求员工不但服务应热情、周到、诚实,还应精通业务。

有一次,湖州香客买了一盒“胡氏避瘟丹”,看后欲换之,不巧已售罄。胡雪岩再三致歉后即命三日后赶制出来,并给予免费在店膳宿。还有一位在萧山县署当差的敖姓四川人,持五百两银子,走遍杭城钱庄,都说银质劣不予兑换,抱着最后一试来到阜康钱庄,胡看后笑曰:“这是上等纹银,有何可疑?”敖生返署后赞不绝口,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声名洋溢,一时达官显贵都以存资阜康为荣。是年,钱庄集资三千余万两银子。更为称奇的一件事是一位即将上前线的驻浙绿营兵罗尚全,慕名登门存一万两银子,声称不要计息、不要收据、三年后来取,但他不幸阵亡了。胡雪岩得知后,在毫无凭据的情况下,主动连本带息付予罗的家人一万五千两银子。

胡雪岩的成功最终还是取决于他自身的素质。正如后人评价的一样,“‘智、仁、勇、信’商人四德,胡光墉皆具备”。于是,“智仁”、“坚信”、“笃义”就成了胡氏成功的重要基质。

“商人荣枯,系于国运。国泰则民安,民安则市盛,市盛则商旺也”。胡雪岩深谙此理,他有“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的儒商大贾风范,他能有“处江湖之远未敢忘救国”的胸襟,这是胡雪岩与其他古代商人的不同之处。

具体来说,胡雪岩在商场纵横的手段是源自于其“尽人致用”的用人观、“与时相逐”的机遇观、“善驾任势”的时势观、“经营盟盈”的官商观、“勇谋手活”的谋略观、“哄市造潮的营销观、“洞明练达”的为人处世观等。

洋务商人之最——盛宣怀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洋务派大商人。字杏荪,号次沂,别号愚斋,晚号止叟,江苏武进人,生于1844年。在其一生中,创办和经营了一系列洋务商业,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洋务商人之最”。

盛宣怀出生成长于一个封建官吏家庭。祖父盛隆是举人,当过浙江海宁州知州。父亲盛康是进士,曾任过多种官职。盛康较注重经世致用之学,曾辑有《皇朝经世文续编》一书。盛宣怀在接受封建教育方面有较优越的条件,同时父亲的经世致用思想也从小给他以影响,使他比较注意社会实际问题。

1860年,清朝大将和春的江南大营被太平天国起义军击溃,盛宣怀的家乡一片混乱,他随祖父母避居苏北盐城。当时他的父亲正赴湖北接任粮道职,于是17岁的盛宣怀由南通乘海船至宁波,后经浙江、安徽、江西到达湖北,历时达半年之久,之后盛宣怀在湖北一住达6年之久。这段时间,正是盛宣怀增长见识的年华,加之他天资聪慧,很早就表现出自己的才华。父亲任粮道不久,便改任武昌盐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