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中国远征军史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中国远征军史

第37章

书籍名:《中国远征军史》    作者:时广东 冀伯祥
    《中国远征军史》章节:第37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日军失去大部分市区后,强迫市民到西打坡江边,制作竹筏,准备渡江。8月1日,沿江警戒部队,发现日军伤员开始坐竹筏或油桶顺江而下,当即予以击沉。各部队当即加强向敌攻击,以防日军撤退。当天晚上,150团到达第7条横马路。90团占领了敌营房修械所,42团正在攻击婉貌,美军已攻占日军城北高地据点西打坡三分之一,包围圈逐渐缩小。

8月1日晚,指挥部下达攻击命令:(1)各部队8月2日晨继续攻击。(2)144师向北推进至铁路,向东沿公路北进。(3)30师全力攻击营房区,予以占领。(4)50师向北攻击[注:查尔斯·罗马纳斯、赖利·森德兰:《史迪威指挥权问题》华盛顿1956年版第242页。]。

8月2日,50师鉴于城北日军凭坚顽抗,决定组织敢死队,征选官兵100人,携带轻便武器和通信器材,乘夜分组潜入敌后,将日军的通信设备完全切断。3日晨,各组向预定的日军重要据点及敌指挥所发起突然袭击,里应外合,将第11条横马路完全占领,日军纷纷向江中逃窜。30师奋勇冲击,将日军预定死守的据点营房区全部占领,残余日军大部分以手榴弹自杀。城北美军加拉哈德部队第3营和工兵209营,亦于同日占领西打坡。8月5日,中美联军完全占领密支那及密支那附近区域。密支那攻击战,到此胜利结束。

中美军队攻占密支那以后,完成了夺取胡康谷地、孟拱河谷、密支那的预定战略计划,胜利结束了缅北会战的第一期任务。日军失去了密支那,就丧失了缅甸最北部的重要基地和空军机场。盟军夺取了密支那,使经驼峰航线空运的飞机能够在更南边的一条航线上飞行而不必担心日军战斗机的骚扰。从而缩短了驼峰航线的航程,降低了航线的高度。结果,运输量扶摇直上。6月空运量达到1.8万吨,7月达2.5万吨,8月达2.9万吨,9月接近3.5万吨,11月已达到3.9万吨。实际上,空中航线过了密支那,驼峰就绕过了,飞机既消除了日军战斗机的阻截,又避开了最恶劣的飞行条件,因此空中运输的战略物资急刚增加。毫无疑问,这对于正在困难中坚持抗战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支持。

中美军队攻克密支那以后,基本上将缅北地区从日军的统治下解救出来,威逼缅中,取得了有利的战略地位。这样就为第2期攻势,取八莫、下南坡,与中国滇西远征军会合,打通中印公路,恢复中国的陆上国际交通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战役总结

中国驻印军新1军从4月下旬在孟关集结,与美国加拉哈德远程突击队从深山密林中向密支那秘密迂回前进,到占领密支那,前后历时3个月,推行90多英里,占领面积2200多平方英里。消灭日军2000多人,守密支那的18师团114联队主力,工兵12联队大部,56师团148联队主力全部被歼。生俘日军69名,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新1军官兵在战役中牺牲2400多人,4200人受伤。美军加拉哈德团也伤亡1000多人,英军钦迪突击队也有较大伤亡[注:中国驻印军前总指挥办公室编辑:《中国驻印军缅北战役战斗纪要》下册第127页。]。

总结密支那战役的经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美军队以大兵力实施远距离奇袭,行动秘密迅速,成功地粉碎了日军在缅北增援反攻、阻止中美军队前进、切断中印公路之修筑的企图,在战略上是成功的。

二、在战术上,首先攻击并占领机场,使日军丧失在缅北的空军基地,盟军则取得了增援和补给的便利。

三、战斗中始终士气旺盛,基层军官多数轻伤不下火线。美军P-40战斗机投弹准确,能够适时地对敌人的重要据点以猛烈打击。山炮观测准确,射击效果好,能够及时压制敌军炮火及重火器。补给畅通,通信完善,救护迅速。

四、奇袭机场成功后,未能集中兵力,一举攻取密支那城,坐失良机,拖长战斗时日。

五、情报机构不健全,始终未能确切把握敌情,以致初期对敌估计太低,后期对敌估计太高。对预定战场认识不清,缺乏预定计划。

六、士兵利用地形地物能力较差,常因暴露目标,增加伤亡。

七、街市作战训练不够,士兵缺乏独立作战的能力。为了壮胆,经常作无目标的射击,消耗弹药,暴露位置。

八、参加密支那战役的各级军官,大多数不能判读空中照相图。因此不能抓住战机,及时调整部署[注:同上,第130~137页。]。

第五章滇西远征军的战略反攻

第一节怒江对峙局面的出现

1942年4月29日,腊戍失陷,中国远征军失去了总后方基地,大批战略物质落入日军之手,回国的主要通道也被切断。日军司令饭田中将命令,“攻占腊戍后,应以主动继续沿滇缅公路向怒江一线追击”[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中)第255页,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并在5月底以前围歼中国军队。日军第56师团由腊戍进犯滇西,驻守滇缅公路沿线的中国第66军新28、29师不战而逃。日军在5月初连克滇西边境城镇畹町、芒市、龙陵等地,前锋推进到怒江惠通桥西侧。中国守桥部队匆忙炸桥阻敌。第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奉命率部从滇西和昆明等地到怒江前线阻击日军,依仗怒江天险,形成了持续两年的隔江对峙局面。

一惠通桥阻击战

腊戍陷落后,日军56师团迅速组成了一个以装甲车为先导,并用汽车百余辆运送步兵的快速部队,沿着滇缅公路挺进。5月3日,滇缅边境要地畹町失守,遮放、芒市、龙陵被占。5月5日晨,日军进抵怒江惠通桥,占据了惠通桥两岸高地——松山,并有一部渡过了怒江。这种形势的出现,不仅滇西处于极端危险的状态,就连昆明也受到威胁和震动。当时驻云南的美国志愿空军指挥官陈纳德给蒋介石的报告中就指出:这种情况,“如果再不设法挽救。依照敌人几天来前进的速度计算,大约十天左右就可以到达昆明了”[注:宋希濂:《远征军在滇西的整训与反攻》,《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46页。]。有鉴于此,蒋介石命令宋希濂部迅速西移,阻敌于怒江一线。5月5日上午10日,宋部36师106团到达惠通桥东岸高地,与日军先头部队发生遭遇战,拉开了惠通桥阻击战的序幕。

惠通桥两岸的地形极为复杂,山势陡峻,两岸公路无论自东而西或是自西而东,都是在山上蜿蜒盘桓,曲曲折折转上几十个弯,下山十二三公里才能分别到达惠通桥东西桥头。怒江虽江面不宽,但水流湍急。中、日双方为了争夺公路两侧的最高山顶,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中国军队经过反复冲击,浴血奋战,取得了一些较为理想的效果。但由于渡过怒江的日军约有四五百人,仍继续占据惠通桥东岸的一带山地顽抗,加上西岸日军的炮兵不断向中国军队炮击,战斗打得异常艰苦。8日上午,宋部36师组织了强大的攻击部队,进行了反复的英勇冲杀,有的甚至和敌人进行了白刃战。最后,除有数十名日军泅水逃回怒江西岸外,其余全部被消灭,肃清了怒江东岸的全部日军。

惠通桥阻击战虽然是一次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但它的战略意义却是非常重大的。它严重地挫败了日军攻陷腊戍以来的嚣张气焰。自5月5日至8日,先后缴获日军轻重机枪、步枪80余支,击毙日军2百多人,有力地阻止了日军继续东进的企图。保住了保山这个滇西重镇和粮仓,为以后两年的怒江对峙,准备反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怒江对峙

惠通桥阻击战的胜利,使国民政府军委会军令部感到欣慰,因为自“同古保卫战”以来中国军队就没再打过什么胜仗。欣慰之余,军委会军令部对当时日军的情况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认为沿滇缅公路东进的日军,只是为了施行追击任务而临时编成的一支快速部队,最多不过二三千人,孤军深入,不能持久。因此,蒋介石于5月主3日电令第十一集团军宋希濂举行反攻,云:“我军务于筱日前设法占领(腾冲),如果敌军负隅固守,则我军攻城武器未到以前,不必攻紧,亦可派一有力部队监视城敌,而我之主力,应直向腾冲西北西南地区,确实占领以后,即兵力回莲山、盈江,梁河、泸水各县道路每路派一至两连兵力,另派一营兵力,向密支那、八莫间之新波(Sinbo)方向星夜挺进,迎接第5军之主力”[注:蒋委员长致保山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次长林蔚转示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占领腾冲电,《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三)第318页。]。根据这一命令,宋希濂兵分三路,一路反攻腾冲、龙陵,一路向腾冲西南地区之莲山、盈江、梁河等地前进,一路以一个加强连向密支那、八莫地区挺进,迎接入缅第5军回国。

当时宋希濂部的兵力情况是这样的:第36师在惠通桥正面阻敌,预备第2师在保山集结待命,第88师处于运输之中,仅有一个团到达保山,第87师尚在昆明待运,新编第39师是否调动尚未确定。作战部署为:在保山已集结完毕的预备第2师,在惠通桥附近渡江向腾冲前进,第88师在惠通桥下游的攀枝花渡江绕攻龙陵,第36师渡江正面攻击日军,后到的87师派出一个团配合88师进攻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