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中国远征军史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中国远征军史

第22章

书籍名:《中国远征军史》    作者:时广东 冀伯祥
    《中国远征军史》章节:第22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位居东南亚各国之首。为了减轻英美海上封锁的压力,日本强迫东南亚各国人民修筑缅甸-泰国-新加坡铁路,被刺刀驱使修筑铁路的5万缅甸人,很少生还,而各国战俘死去的大概有12000人以上,劳工死去的有25万人以上。[注:F·C·琼斯等:《1942~1946年的远东》,伦敦1955年第54~56页。]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了根本的转折,德国法西斯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惨败,美英在北非登陆成功。日军在中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群岛遭受挫败后,转入战略防御。同时,由于亚洲各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空前高涨,牵制了大量日军,威胁着日本的殖民统治。日本为了驱使缅甸人民为日本的侵略战争付出更大的牺牲,与日本一道,对同盟国作战到底。于1943年8月,日给予缅甸“独立”。同时,缅甸向英国和美国正式宣战。此后,日缅签订同盟条约,规定两国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进行合作。”[注:《缅甸情报局·日本占领时期的缅甸》西拉姆1943年版第1卷第12页。]缅甸宣布“独立”后,德国及仆从国立即承认缅甸为独立国家。缅甸取得形式上独立后,日本顾问取代日本军官,控制了缅甸政治、经济等一切领域。

日本的法西斯统治和横征暴敛,暴露了给予缅甸独立的真象,激起了缅甸各族人民的反抗。1943年初,缅甸共产党秘密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制定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开辟群众性抗日斗争的决议。此后,缅共动员广大工农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不断打击日寇。为了团结一切爱国力量,组成广泛的统一阵线,缅共同各派爱国政治力量进行了广泛的联系,使反法西斯的力量汇合成抗日洪流。缅甸爱国志士昂山将军和缅甸领导德钦丹成为了利用合法身份进行斗争,参加了政府,分别担任国防部长和农业部长。

1944年8月,由缅甸共产党发起,反法西斯各派政治力量和武装力量成立了统一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通过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抗日本占领者的斗争的宣言。[注:德钦努:《日本统治下的缅甸》伦敦1954年第105页。]宣言以为,日本对缅甸的占领是专横、压迫和暴力掠夺制度的体现。号召爱国者起来和占领者作斗争,把日本侵略者赶出缅甸去,消灭法西斯主义,成立人民政府,和民主的盟国合作。[注:《缅甸争取自由的斗争·独立纪念册》仰光1948年版,第37~39页。]同年底,同盟已制定好全面武装起义的计划。随时准备以武装起义配合盟军的进攻,与此同时,中美英印等同盟国军队在缅甸抗击日军,也有力地支援了缅甸人民的抗日斗争。

第三章世界局势与反攻缅甸决策的形成

第二节反攻缅甸的战略决策

日本占领缅甸后,世界局势开始发生变化,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逐渐摆脱被动局面,英美联军胜利登陆北非。在二战形势开始发生转折的时候,作为盟军亚洲太平洋战场重要基地缅甸的丧失,对盟国的总体战略产生了巨大影响。滇缅路的截断,使进入艰苦抗战第6年的中国失去了取得盟国军援的唯一陆上通道。虽然驼峰航线空运仍在进行,但数量十分有限。日军占领缅甸,打开了进攻印度的门户,英印危在旦夕。缅甸的失陷,还加重了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压力和驼峰航线的空运负担。这一切,迫使盟国不得不考虑反攻缅甸的战略计划。中国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和打通国际通道,获取援华物质以坚持抗日战争的目的出发,率先提出了反攻缅甸的战略计划,并就此计划同英美进行了多方的协商,最后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反攻缅甸的战略决策。

一史迪威蒋介石反攻缅甸的计划

1942年4月16日,缅甸战役尚未结束,史迪威就认识到失败的必然结局。首次指挥军队作战失利,使他心中异常痛苦和愤怒,他始终认为,缅甸是中国与外界联系的重要走廊,中国必将成为对日作战的最后战场,他相信最终有一天他能率领中国军队,在美国军队的参加下,收复缅甸。

在战役失败的过程中,史迪威就制定了重新打回缅甸的作战计划,这一计划的目标是收复缅甸。史迪威计划把中国军队运往印度,由美国提供武器加以训练,使之成为从印度向缅甸进攻的主力部队。此外,再组织一支中国部队从云南出击,采取辅助行动。他一定要打败日本,向世界证明,中国军队只要有好的统帅,就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史迪威制定计划后,立刻派参谋送到重庆,请蒋介石批准。5月初,蒋介石向史迪威表示原则上同意。美国陆军部也批准了这一计划。因为它符合美国用当地人的军队在亚洲作战的原则。

5月24日,史迪威到达新德里。次日,史迪威致电陆军部,要求史汀生和马歇尔派遣一个或更多的美国师给他指挥,以使盟军向南中国海发动军事行动。如果美国战斗部队到印度,加上重新训练装备的中国军队,他将收复缅甸。把日本军队逐出泰国,然后从中国境内攻打河内-海南-广州三角区。[注:《史迪威资料》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8~29页。]可以看出,这时史迪威反攻缅甸的计划中增加了派遣美军的要求。

马歇尔把史迪威关于派遣美国部队的要求转达罗斯福,他认为人力和运输状况不可能满足史迪威这个要求,转而向总统建议采用陆军部作战司制定的“使中国继续呆在战争中”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基本点是要使中国继续抗战就必须运送足够的物资,但空中运输线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因此必须打通滇缅公路。罗斯福总统批准了马歇尔的建议。

6月3日,史迪威到达重庆。第二天,他强忍正在发作的黄疸病的折磨,按时去见蒋介石,向蒋介石汇报了缅甸战役的情况,提出了改革和整编中国军队的方案和反攻缅甸的设想。此后,史迪威又仔细分析了中国战区的形势,认为重新打通仰光、昆明之间的交通线,是扭转中国战场形势的根本问题。

6月29日,蒋介石约见史迪威,向他提出了维持中国战区的三项最低要求:(1)三个美国师应于八九月间到达印度,与中国军队合作,恢复通过缅甸的交通线。(2)从八月开始,中国战区的空军应有500架飞机连续在前线作战,并应有必要的补充来维持其实力,不得中断。(3)从八月开始,空中运输每月应为5千吨。史迪威立刻将此要求转告华盛顿。

7月19日,史迪威将他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关于收复缅甸的军事行动的详细备忘录送交中国战区总司令官蒋介石,在这个备忘录中,史迪威计划由中国提供15至20个师,从云南向缅甸发动进攻,由美英出动5至10个师和空降部队从印度发动正面进攻,盟国提供3至4艘战列舰和6至8艘航空母舰,控制制空权和中国海及爪哇海的制海权,并进攻缅甸附近的安达曼群岛以掩护登陆仰光。[注:美国陆军部,军事史局长办公室查尔斯、F·罗马纳斯等:《史迪威在华使命》,《二次大战中的美国陆军,中缅印战区丛书》(Stilwell‘sMissionToChina)(UnitedStatesArmyinWorldWarII)ChinaBurma-IndiaTheater)华盛顿1953年版第225~226页。]即南北夹击,两栖作战收复缅甸,代号“安纳吉姆”的作战计划。

7月27日,蒋介石口头上同意了史迪威收复缅甸的计划,史迪威又立即向蒋介石递交了一份发动太平洋攻势的宏伟建议。这个建议中,收复缅甸是攻势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盟军在曼德勒会师后,成扇形展开,通过缅甸南部、泰国,到达印度支那的海岸。同时,中国在云南方面以9个师的兵力以河内、海防或广州香港为目标发动攻势。[注:《史迪威在华使命》第182页。]蒋介石接受了史迪威发动太平洋攻势的建议,并将此计划交给当时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特使劳克林·柯里,请他转交美国总统和联合参谋委员会。

8月1日,蒋介石正式批准了史迪威收复缅甸、打通滇缅公路的计划。但是,蒋介石提出了中国参加缅甸战役的两个条件:英军必须全面参加海上和地面战役,并须掌握制空权并得到空军强有力的支援。[注:麦克米伦公司:《蒋介石的外国高级参谋长——史迪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63页。]此后,这两个问题就成为影响中美英三国关于发动缅甸战役的战略决策的重要问题。蒋介石之所以批准史迪威的计划,是因为他知道要获得物资支援,必须要有所表示,而且他判断英国并没有全力以赴地保卫缅甸,那么将来也不会有很快夺取缅甸的意图,所以批准反攻缅甸并没有多大风险。史迪威对此的看法是,只要中美两国军队做好了进攻准备,英国不致于不采取行动,去夺取他们自己的领地。

美国陆军部作战司权衡了蒋介石提出的三项要求后,向马歇尔建议应履行对中国许诺的飞机,迅速送交飞机的补充。敦促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考虑在雨季结束后收复缅甸,并极力主张采纳史迪威和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约翰·马格鲁德中将的建议,即给予中国租借法案物资应以中国进行军事改革取得军事成就为基础。[注:《史迪威在华使命》第223页。]史汀生、马歇尔批准了作战司的建议,并将作战司以蒋介石、史迪威收复缅甸的计划基础上制定的方案提交参谋长联席会议和美英联合参谋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