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中国远征军史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中国远征军史

第5章

书籍名:《中国远征军史》    作者:时广东 冀伯祥
    《中国远征军史》章节:第5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9月17日,蒋方通知日方,不同意举行蒋板会谈,日本的“板工作”宣告破产。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促成了国共两党的联合,但国共双方的矛盾依然存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极为恐惧,一有机会就千方百计加以限制甚至消灭。从1939年12月到1941年1月,国民党掀起两次反共高潮,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和国民党内抗战派的一致谴责,中共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迫使蒋介石表示:以后决无剿共之事发生。

1941年1月16日,日本大本营制定了《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规定不进行大规模作战,只根据需要进行短期突击作战。按照这一计划,日军在华南、华中发动了东南沿海战役,豫南作战,上高战役,第二次长沙会战。在上高战役和第二次长沙战役中,中国军队都重创日军。在华北,日军于1941年5月发起了中条山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突围,日军攻占中条山。但八路军却深入中条山,开辟抗日根据地,扩大了华北解放区。

二战时中国国际运输线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中国军民奋起反抗。在这一场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保持和开辟国际运输线,从国外获取必要的物质补充,对于维持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不致崩溃,稳定大后方经济有重要意义。国际运输线把中国人民的抗战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联系在一起,成为战争中敌我争夺的首要战略目标。

抗战期间,中国政府把交通干线划分为国际运输线和国内运输线,并将战时交通重点放在“首在求取国际路线”,即直接同国外运输衔接,以运输军用物质,工业器材为主的国内交通干线。八年抗战中,通过这些国际路线运入了大批军械弹药,工业交通器材,医药用品等,同时输出了大量农副产品,换取外汇或以货易货,满足了军需民用的最低需要。

随着二战的发展,中国国际运输线也在不断变化,先后主要有:以广九-粤汉铁路为主的华南国际运输线,以陕甘新线为主的西北国际运输线;以滇缅公路为主的西南国际运输线;以及中印驼峰空运线和中印公路等。在上述国际运输线中,滇缅公路是最主要的路线。通过国际运输线输入的100多万吨物资,滇缅公路就占40%。

华南国际运输线是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到武汉,广州沦陷前,中国国际运输主要路线。这一条路线以广九-粤汉铁路为骨干。

“七·七”事变前,我国对外贸易口岸主要是天津,上海和香港。上海港吞吐量最大。“七·七”事变后,天津,上海先后沦于敌手,日军舰又封锁了我国东南海面,对外贸易口岸仅剩下香港。因此,国际运输重心移至华南。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后,所采购的军火及各国援华物质大部分由海路运到香港,然后在九龙卸船装上火车,经广州-九龙铁路运到广州,再沿广州到武汉的铁路北运。广九-粤汉铁路全长1279公里,途经广东、湖南、湖北三省,当时大批战时所需物资军火通过这一干线运往武汉,供应华中、华北、华南、华东的需要,或者从衡阳西运柳州、桂林,从株洲运往南昌、九江,从长沙运往常德等地。这样,粤汉铁路就成了抗战初期我国最主要的国际运输线。

粤汉铁路1936年建成通车,从1938年初开始,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负责管理运输事务,并在香港和海外设立了办事机构。从1938年1月到10月,西南运输处主持粤汉线国际运输期间,共计运入物资约13万多吨,其中军用品占1/4,其余是五金、汽车、机械设备、油类等。加上其他物资,总共输入约30多万吨。

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党抗战是比较积极的,兵员和装备损失较大。从1937~1938年,中国军队死伤达到108万人,飞机、坦克、大炮也损失大半,要维持抗战的局面,除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种因素外,沿着华南国际运输线输入的大量必需物质,也是重要的因素。日本帝国主义也认识到华南国际运输线的存在,对日本解决中国问题是一个极大的不利因素。因此,日本在1938年7月制定的《以秋季作战为中心的战争要点》中规定:实施汉口作战和广州作战,从南北两端扼制粤汉铁路,切断中国这一重要补给线,以及时结束中国事变[注:日本防卫厅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1分册第107页(译稿)。]。1938年10月,日本攻占武汉的同时,又在大亚湾登陆占领了广州。武汉、广州失守后,战事转移到鄂西、湘北、广西南部,北上与南下的铁路运输都集中在衡阳,使新建完工的湘桂铁路非常拥挤。日本占领粤汉铁路两端后,由香港至内陆中心的华南国际运输线就此中断。中国被迫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

在华南国际运输线启用稍后一点,中国又开辟了西北国际运输线。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苏联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把日本军队的主力牵制在中国战场,决定向中国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1938年3月1日和7月1日,中苏签订了两项贸易决定,苏联向中国提供1亿美元贷款购买苏联军用物质和其他物资。1937年10月,国民党政府经济委员会在兰州设立西北公路运输处,不久改为陕甘运输管理局,负责开辟和管理陕甘国际运输线,以使从陆路直接获得苏联的援助。陕甘运输管理局开辟了从苏联边境至中国西安的陕甘新线。陕甘新线分为三段,西安至兰州段长719公里,兰州至星星峡段长1179公里,星星峡至霍城段长工500多公里,总长约3400公里。从1937年11月首批苏联物资到达兰州,至1938年夏从陕甘新线运到中国的战略物资达6000多吨。苏联援华的轰炸机由苏联飞行员直接驾驶到中国,歼击机拆装后装箱由陆路运到哈密,组装后飞往前线机场[注:德波林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一卷,上海译文出版社,第118页。]。同期,苏联还从水路通过越南海防等港口给中国运送了多种军用物资14000多吨。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际上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主要是苏联,苏联通过陕甘新线和东南水路,在1938年向中国提供382辆坦克,65架飞机,817门大炮,700辆汽车,6400多万发子弹,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1939年,苏联运交中国飞机420架,大炮500门,汽车850辆,机枪7700挺,子弹1亿发。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集中全力对付德国,援华物资逐渐减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很快取代苏联,成为中国争取国际援助的主要来源。

日本切断中国华南国际运输线以后,中国国际运输的重心逐渐转向西南,在日军占领越南前,中越交通线取代粤汉铁路,成为中国衔接海运的主要干线。1940年6月,越南政府在日本的要求下,不准中国的一切物资通过越南。此时,中国存在海防的物资还有约8万吨,只好立刻抢运到边界附近,然后内运。无法出售的只好设法保全,将汽油拨交美孚和德士古公司在越南出售,由两公司在仰光照数拨还,但仍损失巨大[注:谭伯英:《抗战以来之滇缅公路》,《抗战与交通》第33期。]。

西南国际运输线中,最重要的是滇缅公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政府为了保障国际物资,特别是战争物资的输入补给,决定打通西南国际运输线,作为易受攻击的沿海交通干线的后备。为此目的,1937年,中国同英国政府商定,双方协作,修筑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从中国昆明至缅甸腊戍,全长1146公里,中国境内由中方修筑,缅甸境内由缅方修筑,限一年内完工。1937年11月,国民党政府拨款交云南地方当局督修滇缅公路。从1937年底到1938年2月,修筑工程陆续展开。中国境内路段分昆明至下关和下关至畹町两段。昆明至下关段长434.8公里,为改建工程,下关至畹町段长524.6公里,为新建工程。工程开工后,滇西各县征调各族民工20万人,日夜赶修。到1938年8月,基本建成通车,此后又不断完善。滇缅路工程量十分浩大,共计土方为2000万立方米,石方近200万立方米,永久式桥206座,半永久式桥271座,孔径总长2700多米,石涵洞2196个,水涵洞1114个,铺碎石100多万立方米。

滇缅公路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修筑的,公路沿线通过横断山脉纵谷区,跨怒江,澜沧江,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路线高差达1300多米,地形气候非常复杂。在低温的峡谷,瘴疫流行,多种急性传染病猖獗,来自各地的民工自带食粮衣物,住在树枝搭成的窝棚里,栉风沐雨,风餐露宿,依靠两只手和铁镐,锄头等简单工具,仅用9个月时间就修通了滇缅路。这是我国公路交通史上的一大奇迹,也是举世罕见的。公路修成后,国外舆论界的专家高度评价和赞扬,甚至有人认为滇缅公路工程的艰险可与巴拿马运河相比。为了使这条国际运输线早日建成,成千上万的人含辛茹苦,胼手胝足,工程事故和恶性疟疾使3000多民工、技术人员献出了生命。这条公路的建成,显示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决心,为我国开辟了一条继华南、西北国际运输线之后的可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