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做人做事有门道 > 第65节:第七章 多用脑子,少用性子(9)

第65节:第七章 多用脑子,少用性子(9)

书籍名:《做人做事有门道》    作者:柳明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前回说过,胡雪岩风云际会,开了"埠康"钱庄。钱庄开幕那天,众多同业都卖面子,弄了大笔银锭存入"埠康"。这把戏不稀奇,专业术语叫"堆花",取其"花花轿子人抬人"之意。不过,这种"堆花"没法子持久,过了几天,存进来的钱还是会提走。

  过去十几家新银行开幕,每家银行开幕那天,也有大量同业拿资金存进去,显显场面,求其热闹。这些临时充场面的资金,日后还是会流走。因而,银行业者必须另外动脑筋,拉拢顾客。这一方面,胡雪岩有高招,简直是这一行的祖师爷爷。

  胡雪岩挪用240两银子,分为12份,每份20两,分别开立12份存折,送给巡抚、布政使司家眷。大官家眷平白无故得了胡雪岩存折馈赠,一方面见情,以后有钱就存入"埠康";另一方面,这档事口耳相传,外面知道之后,都晓得"埠康"有抚台、藩台衙门内眷撑腰,招牌靠得住,口碑打响之后,生意自然源源而来。

  这一招有分教,叫做"放长线钓大鱼"、"舍小饵诱大鱼"。一般生意人可没这份胆识,按普通角色逻辑,做生意当然是将本求利,哪有平白无故送放银子的道理?这一点,可以看出胡雪岩脑中自有丘壑,看得准拿得稳,银子该舍则舍,真是能伸能放。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一事当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是人们最常遇到的情况。所以,当人们急于办成某件事而深陷其中,以致忘记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甚至连办事的初衷也忘得干干净净。这样的办事者最终看起来好像把事办成了,其实失去的更多。

  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魏国的公子在赵国一住十年不回魏国。秦国得知魏公子在赵国,于是日夜出兵攻打魏国。魏王很着急,忙派使者到赵国去请魏公子回来。谁知魏公子一向刚愎自用,且自尊心极强。自认为在诸侯中有相当威信,狂妄自大,听不进劝告,见了使者,很不高兴,对手下人说:"有谁再来替魏王劝我回去,我就杀了他!"

  这样一来,魏国许多有才华的人纷纷背叛魏国,跑到赵国去了,没有人敢劝魏公子回国。

  这时毛公和薛公二人来见公子,对他说:"公子你所以在赵国受到器重,在各诸侯中享有盛名,就是因为魏国存在。现在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形势危急,你却置之不理,让秦国攻占你的祖国,你自己的祖庙要被夷为平地,还有什么脸见天下英雄?"

  话没说完,魏公子惭愧得脸色都变了,立即驾车回国了。

  古谚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根基靠山,立足于世的利益也将不复存在。魏公子之所以立即回魏,就是因为他终于懂得了这个道理。

  春秋时,公孙仪任鲁国的宰相,他很喜欢吃鱼,国内的人都争买鱼献给他,公孙仪一概不接受。他弟弟问他:"你既喜欢吃鱼,为什么又不要呢?"公孙仪回答:"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如果接受了别人的鱼,必然要按别人的意愿办事,那就可能触犯法律;触犯法律,就会被免去宰相;免去宰相,虽然喜欢吃鱼还会有谁给你呢?不接受鱼而不被免去宰相,这样,虽然没有要人家的鱼,但却能长久地自己买鱼吃。"

  公孙仪的头脑在他身居宰相高位时能做到十分清醒。他很辩证地认为只有不吃别人的鱼,才能真正长远地靠自己吃鱼。世上不知有多少人没有公孙仪这份智谋。在小利面前,贪心不已,结果被别人牵住了鼻子。特别是一些已取得一定地位和成功的人,由于权力和影响超出常人,人们对其一般都是有所求的。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当然会对其曲意逢迎,投其所好。如果贪图小利,成了别人的工具,那么做违法乱纪之事就在所难免了。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如果你好骛远,那就在人生操作上犯了一个大错误。你以为可以不经过程而直取终点,不从卑俗而直达高雅,舍弃细小而直为广大,跳过近前而直达远方。

  结果,黄粱美梦一场。也许你这场梦做得很长很长,梦中昏昏沉沉,翻来覆去。你忽儿好似神思泉涌,著作等身,做了享誉世界的学者;忽儿财源滚滚,成了腰缠百万的大亨。忽儿官运亨通做了国王,成了总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