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照亮年轻的路 > 开启思辨之门,点亮智慧人生(1)

开启思辨之门,点亮智慧人生(1)

书籍名:《照亮年轻的路》    作者:郑红峰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得到一件工具仅仅是得到了一件谋生的器件,而学会一种思考的方法,才会让人终生受益无穷。

  ——李开复语录

有人说,思考是方法,思考是修养,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有人说思考是存在,如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其实思考也是一种准备,为了解决问题,为了实现目标而做的准备。有了这样的准备,才容易顺利解决问题、实现人生目标。

  李开复说:“得到一件工具仅仅是得到一件谋生的利器,而学会一种思考的方法,才会让人终生受益无穷。”可以说,思考是一把开启困难大门、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当一个人有了思考的意识,并善于思考时,他就会拥有强大的能量去改变现状。

  有个人在医院疗养,在逐渐康复期间,他读了一本书,这本书让他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并学会了思考。之后他想到了一个主意:

  他知道,许多洗衣店都把刚熨好的衬衣折叠在一块硬纸板上,以保持衬衣的硬度,避免皱折。于是他给洗衣店写了几封信,得知这样的衬衣纸板每千张要花4美元。他的想法是,以低于市场价的“每千张1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纸板,并把一则广告登在纸板上。这样他就能从登广告者手里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出院后,他就投入了行动中。由于他在广告领域中是个新手,因此遇到了一些问题。这时候他在住院时养成的习惯——每天花一定的时间从事学习、思考和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决定从提高服务效率,增加业务方面入手。他发现那些衬衣纸板都是一次性的,每次用完就不再为顾客保留。于是,他问自己:“怎样才能使很多家庭保留这种登有广告的衬衣纸板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不断思考,不断找方法。

  他在衬衣纸板的一面继续印刷黑白或彩色的广告,而在另一面,他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或是有趣的儿童游戏,或是供主妇用的家用食谱,或者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字谜。

  当他这样做了之后,果然收到了效果。很多顾客非常喜欢衬衣纸板上的小玩意,甚至有顾客因为洗衣店忘了给衬衣纸板而生气。可是这个人并没有停止思考,他把从各洗染店所收到的出售衬衣纸板的收入捐给了美国染学会,借用该学会的名望,他的衬衣纸板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他的事业大获成功。

  
开启思辨之门,点亮智慧人生(2)  思考,是打开疑团的钥匙;思考,是穿破未知隧道的机器;思考,是开拓视野的工具;思考,是驶向理想彼岸的航船。如果你在宁静的环境中?考,你的脑海里很可能会迸发卓越的主意。当你抽出一部分时间从事思考时,不要认为那是浪费时间。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每一天你都有1440分钟,如果你能将其中的1%,即14分钟用于思考,你成功的概率就会比一般人大得多。

  在开复老师看来,思考比传道还要重要,因为传道的结果是让人学会固有的知识,而思考会让人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问题的解决上,它简直就像万能的钥匙,有了它,你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沉着冷静地攻克难题。

  李开复认为,年轻的学生不应该只停留于学知识,还要学?思考。之所以这么说,是有一定原因的。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

  几年前,一批中国学生到英国的莱斯特大学学习,每天学习非常勤奋努力,英国老师非常满意,但是他们对老师很有意见。为此,老师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了师生在教学目标上存在着差别。

  中国学生对老师的期望是:“提供给我们考试时所需要的所有知识,继续监管我们各方面的学习,不断指导我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给各种问题一个权威的答案、解决问题和得出正确结果的方法以及取得最好成绩的有效途径。”

  与之不同,英国老师的期望是:“希望我们的学生提高几种?力:独立的思考能力,收集和解释资料的自信力,在专业领域的创造能力,开放性的思考能力,在寻找适当解决方法上的决策能力。”

  显然,学生希望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和经验,老师希望学生从自己那里学会思考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他们希望学生变得善于思考,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思考出智慧,不管是先思考再行动,还是边思考边行动,抑或是行动之后再思考,总而言之请牢记:成功永远只会垂青于思考者。

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思想即理性认识,是相对于感性认识?存在,是对于感性认识加工的结果。思想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如果你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并善于思考,那么你就拥有一种比剑更厉害的武器。当你手握“万能钥匙”时,还担心开启不了困惑的大门吗?

  
先思考再请教,问比答更重要(1)  要善于接受不同的思想和意见,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缺陷,善于从各种不同的思潮中汲取力量,善于融会中西方文化的精华,只?这样,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李开复语录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说:“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学校里学习一般是学生学‘答’,学习如何解答别人已解决了的问题。”正如他所言,不少学生在学习中不善于发现问题,不善于提问题。老师越教,他们问题越少,问题越少,他们越提不出问题,没了问题,也就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

  在学习中,只有不断思考、学会提问,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没有独立思考是学不好知识的,但只有思考,不善于提问,也是难以将知识充分钻研透彻的。思考可以让你把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使?所学的东西更扎实,提问可以使你学会思考,使你的大脑变灵活。

  提问是在表达不解和疑惑,是一种观点的表达,比如,当我们问别人“为什么……”时,其实是对他所说的不信服,这就是我们的观点和态度,这远比他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解惑)重要。因为问是一把钥匙,是思考的中介,是深入钻研的体现。当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应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请教他人,但最好不要在得知答案后就满足,而要共同探讨,以求开拓思路。

  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都说,那些经常在学习中问问题的学生,他们的能力要优于那些不爱问问题的学生?平时,他们接受和领悟知识比较慢,但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却非常好。反之,那些平时看起来什么都懂的学生,到了考试的时候就发愣了,考不出很好的成绩。由此可见,学会提问很重要,比直接得知答案重要得多。

  年轻人都爱面子,经常不懂装懂,他们不爱发问的原因可能是害怕老师或同学笑话他所提的问题太肤浅。可是学而不问,不是真正的学习。想要做到大胆发问,就要学会“厚脸皮”,就算问题再肤浅,只要是能帮我们解释答案的人,我们都可以问。

  哈佛教授庄小威说过:“没有一个问题是笨问题。”相反,在学术上,有很多重要的发现?是由几个浅之又浅的问题问出来的。有些进行高深研究的学者之所以教书,是因为他们能从年轻学生提出的浅问题中找到研究的线索。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分清楚“知”与“不知”,就需要做三个步骤的准备。

  (1)是什么(What)

  这类问题指向事实。如果是这类问题,我们就很容易清楚自己“知”还是“不知”,因而可免却混淆。

  (2)怎么样(How)

  这类问题属于方法类问题。问这类问题时,目的是获知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为什么(Why)

  这类问的是理论问题。在问这类问题的时候,要尽量加上自己的理解。换言之,要问得尖锐一点。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来发问,很容易引发你积极思考。纵然一时间没有找到答案,你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因为在做这三个步骤的准备时,你已经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发问,当然会有利于训练你的思维能力和理解力。

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发问都要力求避免两种错误:第一,不经过自己的思考,盲目发问;第二,发问的时候,只满足于得知答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是说只知道“是什么”和“怎么样”,而不知道“为什么”。因此,在发问之前,要进行一番独立的思考,把问题分类,做好发问前的准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才更容易促使你的疑惑得到解决。

  
先思考再请教,问比答更重要(2)  怕什么,有想法就吼出来

  你不可以只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而应当尽量学会与各阶层的人交往和沟通,主动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法和意见。

  ——李开复语录

在写给中国学生的信中,李开复说,与大多数美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相对欠缺一些。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出了怎样优秀的工作,如果你没有勇气表达出来,或者你想表达但是表达得不好,你就无法让更多人去理解和分享你的思想。

  在上海交大演讲的时候,李开复说,如果你做出了成绩,却不去表达,那就几乎等于白做。他建议年轻的学生在学习阶段,不能只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而应当尽量学会与各阶层的人交往和沟通,主动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甚至有?要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怎样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呢?李开复讲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在他刚进入苹果公司的时候,公司里有一位经理叫西恩。在众人眼里,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尤其在开会的时候,他用得体而完美的言辞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学、情商和口才,让在场所有的人都钦佩不已。

  有一天,李开复鼓足勇气向西恩讨教表达自己的秘诀。西恩告诉他:“我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在开会的时候,我并不会抢着发言;当我不懂或不确定时,我会把嘴巴闭得紧紧的;当我有好的意见和想法时,我绝对不会?过表达自己的良机——如果不让我发言,我就不让会议结束。”

  李开复问他:“如果别人都抢着讲话,你该怎么发言呢?”

  西恩说:“我首先会用肢体语言提醒别人:下一个该轮到我发言啦!例如,我会举起手,发出特殊的声响(如清嗓子声),或者用目光暗示主持人让我发言。但是,如果有人霸占所有的发言机会,我会在发言人调整呼吸的时候,迅速接上话头。”

  李开复又问他:“如果你懂得不多,但是别人向你咨询呢?”

  西恩说:“我会先看看有没有比我懂得更多的人帮我回答。如果有,我会巧妙地把回答的机会‘让’给他?如果没有,我会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但是我会去查’,等会开完,我一定去把问题查清楚。”

  通过与西恩的一席谈话,李开复学到了很多东西——只要把握好说话的度,选择好说话的时机,就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并能赢得周围人的尊敬。

  李开复的故事告诉了现实中很多年轻人,有表达自己的愿望,有表达自己的勇气是好的,但是如果想让别人愿意听你的意见和想法,想赢得别人的尊敬,还需要学会表达的技巧。然而他又指出,表达能力绝不只是你的“口才”。为此他还举了一个例子:

  哈佛大学的Ambady教授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他让两组学生分别评估几位教授的授课质量。评估是这样进行的:Ambady把几位教授的讲课录像带先无声地放几秒钟给一组学生看,得出一套评估结果。接着与那些已经听过这几位教授几个月讲课的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两个小组的结论竟然惊人地相似。这个实验充分表明,在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非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同样重要,有时作用甚至更加明显。

  这里所说的非语言表达方式是指人的仪表、举止、神态、声调和表情等。因为从这些方面,人们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判断表达者的为人、做事的能力,看出他的自信和热情,从而获得十分重要的“?一印象”。这就是为什么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因为有胆量才能沉着冷静、从容不迫,才会放松身心,不急不躁,才能更好地保证表达的清晰、形象。以下几点对年轻人充分表达自己很有帮助,值得借鉴。

  (1)发表意见时清楚自己的角色

  年轻人在表达意见的时候,有必要认识到两点:第一,自己是晚辈,是初出茅庐者,在说话圈中占的位置是很轻的。常言道:人微言轻。年轻人要正视这个现实。第二,自己的意见虽然经过了深思熟虑,但难免是一己之见,在常人看来或许肤浅稚拙,不值细听。

  如果你能认识到这两点,在发表意见的时候就不会咄咄逼人,而会根据自己的角色位置作出自然得体的发言。首先,要学会按着性子,不唐突发言。其次,发表意见时尽量做到简练,不要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占用过多的时间。最后,说话的语气要谦和,以探询、请教的口吻与大家交流,这样才会受人欢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