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照亮年轻的路 > 学不在“鱼”,而在“渔”(1)

学不在“鱼”,而在“渔”(1)

书籍名:《照亮年轻的路》    作者:郑红峰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李开复语录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当你看到这个问题时,或许会不高兴地反问:“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学习知识了。”这个回答并没有什么错,只不过它并非最好的答案。李开复用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人生经验告诉年轻人,学习的目的是学会一种思考的方法,学会一种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一种无师自通的本领。

  李开复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曾经有一位中国学生的家长向他抱怨:“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在计算机系读完了大二,居然连VisiCalc都不会用。”

  李开复当时是这样回答的:“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对其都能游刃有余。”

  那位家长不解地问:“既然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么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李开复说:“当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为了让那位学生家长充分地理解教育的本质,他举了著名的教育家B.F.Skinner所说的名言——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思考的方法和自学的能力?

  之后李开复向家长表示,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不是让学生学会一两种技能,大学是一个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他说:“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学不在“鱼”,而在“渔”(2)  李开复说,在国外多数情况下,你面临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因为社会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你学会用正确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很多年轻人在学习的时候习惯于死记硬背,尽管老师也鼓励大家独立思考,但是他们却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思考。

  在很多人看来,上学就是交学费,学知识,其实,学会思考的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有个年轻人在听了李开复的演讲后,颇有感慨地讲述了他的经历,因为他觉得开复老师所说的正是他所做的。

  在大学念书时,他几乎没有缺课的习惯,因为他要学习老师的思考方法,就必须认真观察老师、倾听老师,从他们身上找到思考的秘诀。当他把所要考试的科目都考过了后,就转做旁听生。

  有一次,一位教授在课后问他,“你作为旁听生,听了我三年的课程,我既感到开心,又感到疑惑,难道你还没有学会我所教的政治学吗?”他告诉老师说:“不是的,你教的政治学知识我早就从你的著作中学会了,我听你的课并不是为了学习政治学知识,我是想学习你思考的方法。”

  在大学的几年时间里,他一直保持这个偷“思”的习惯。在他看来,每当遇到名师高手,就是他平生最快乐的事情。在他们身上,他可以细心观察他们的思考方法,久而久之就变得为己所用。最后,他在专业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就。

  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会思考,学会运用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自我教育其实就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习真正要取得成效,并不在于学到了什么知识,而在于学会了怎样去思考,学会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或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来说,如果你们学会了思考的方法,具备了学习的能力,那么就能在社会这个大学校中学会丰富的实践能力。相反,如果在学校时只知学习那些固定的知识和不变的教条,走入社会后会感到一片茫然。或许你也有这样的体验:在学校所学的“死知识”很多时候无法在实践中运用。因此,学会思考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另一方面思考,得到“鱼”,不如学习“渔”。“鱼”是看得见的知识,“渔”是看不见的思考方法、学习能力。如果你在获得看得见、抓得着的“鱼”的同时,又学会了抓鱼之道——渔,那么你是幸运的。如果你只学会了“渔”,你同样是成功的学习者,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人才。

  
无师自通——学习的最高境界(1)  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李开复语录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曾经说过:“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有人将学会学习称为通向21世纪的金钥匙。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说明,自学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李开复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在他看来,上中学时,老师会不停地向学生重复课堂内重点内容。但是进入大学后,老师只会充当学生的引路人,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地学习、探讨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年轻人在大学期间或在平日的闲暇时间培养了自学的能力,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那么他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将提升一个层次。

  微软公司曾做过一项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他们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李开复的观点,也表明了如果缺乏自学能力,是很难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里立足的。这也提醒年轻人应该尽早学会举一反三、无师自通的学习方法。

  李开复强?,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很多学生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对此,李开复通常会劝告他们:“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他认为大学生的思维不应该只是跟着老师,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老师在一节课里通常要讲授涵盖几十页课本的信息内容,如果单纯靠上课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老师讲课之前把课本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

  李开复建议年轻的大学生多去“理解”知识,而不能像中?生那样“记住”知识。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才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可以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李开复说,“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无师自通——学习的最高境界(2)  “思考比传道重要”是李开复的人生箴言,他认为自己的思考比单纯地接受老师的传授更重要。他鼓励年轻的学生充分利用学校里、身边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李开复这样向年轻朋友建议。

  “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李开复说,“有些同学曾告诉我说,他们很羡慕我在读书时能有一位获得过图灵奖的大师传道授业。”对此,李开复是这样说的:

  “其实,虽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师,但他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教给我多少专业知识。他只是给我指明了大方向,让我分享他的经验,给我提供研究的资源,并教我做人的方法。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指导我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

  确实,李开复在大学期间所积累的专业知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学获得的。刚入门时,李开复曾多次红着脸向师兄请教基础知识,开会讨论时他曾问过不少肤浅的问题,课余时间他喜欢与同学探讨、切磋。在他身边有很多良师益友,他说只要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大胆发问,就能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和方法。

  在大学期间,李开复充分利用了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培养了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将来的工作或进一步地深造作准备。他除了学习专业规定的知识,还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阅读了很多引文版教材。

  李开复还提醒年轻的大学生,自学时不能因为取得一些成绩就沾沾自喜,要保持虚心求学的态度。

  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是开复老师的自学秘诀。举一反三是一种思考,无师自通是思考的结果——学会学习。在他看来,这是大学四年中年轻朋友可以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

如果将年轻人的学习过程比作渡河,那么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学业有成的“桥”和“渡船”,是战胜各种学习困难的锐利武器。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欠缺,他只能凭借游泳过河,试想,这样是多么费力、费时间、危险、痛苦的事情呢?况且,激烈的社会竞争根本不会给一个人充裕的时间游到对岸,这就是说没有自学能力的人将成为竞争的“弃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