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照亮年轻的路 > 独断专行,不如谋之于众(1)  多征求别人的意见总是好的。

独断专行,不如谋之于众(1)  多征求别人的意见总是好的。

书籍名:《照亮年轻的路》    作者:郑红峰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李开复语录

孔子曰:“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焉。”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擅?的地方,然而也少不了许多无奈。一个人对这方面非常精通,说不定他对另一方面一无所知。因此,李开复认为年轻人在自信的同时,不应丢弃虚心学习的品质,在不确定的时候,要学会谋之于众。

  李开复说,多征求别人的意见总是好的。那些更有经验的人可以用他们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为我们指引方向,那些聪明绝顶的人可以用他们的智商启发我们的思路,那些懂得人际关系的人可以用他们的情商帮助我们有效沟通。

  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不妨主动询问他人意见,而且最好带上“利弊对照表”,与对方一起分析、讨论,这样既可以节省他人的?间,还可以避免你的主观描述影响他人。当然,你也必须明白,你有最终的决定权,即便你采纳了别人的意见,但事后证明那些意见是不正确的,你也不能把责任推卸给别人。

  李开复建议年轻人在征询他人意见之后,要学会“轻轻”放下。这就是说,在作出抉择后,应当坦然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既不要因为抉择正确而欣喜若狂,也不要因为抉择失误而悔恨终生。说到这里,李开复讲了自己的故事:

  在2004年,当时李开复的开复学生网和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都得到了很好的回馈。于是他开始考虑,自己是否应该离开科技界,投身于教育界。

  一直以来,在中国办一所加州理工学院式的大学是李开复的梦想。他认识很多华尔街的有钱人,当他向他们表达想法时,他们都感到很奇怪,心想:微软的副总裁找我们干什么?当听到李开复说想办一所大学时,除了一个家族表示愿意投资之外,其他的人都表示没有这方面的意愿。

  李开复感到非常不解,于是向有办学经验的人征求意见,得到的反馈是:办一所大学,必须有足够维持学校运行10年的资金。于是李开复不得不放弃这个计划。但是对他而言,挫折也是一笔财富。虽然他没有办法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教育,但是可以帮助学生。至此,他的人生?想更加清晰。

  遇到不懂的问题,在不知如何抉择的时候,有必要谋之于众。毕竟,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多听取他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更好地抉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应该丧失自信,否则,结果将会很糟糕。


独断专行,不如谋之于众(2)  例如,有的人过分谦虚,又对自己信心不足,每次刚作出决定,就紧张不安起来,不知道自己的选择会不会成功,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于是征求他?的意见;有的人过于敏感,本来自己的抉择是客观、公正的,但听到别人的意见后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变得摇摆不定。其实,这都是不自信的表现。

  与之相反,有的人总是自以为是,过分自信,不但不懂得主动征询别人的意见,而且当别人主动提出建议时,他们还置若罔闻。有一个故事,能够很好地说明这种人的悲剧下场:

  大森林里,有一个鹰王和鹰后,它们挑选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橡树,然后在上面筑巢,准备夏天在那儿孵养后代。

  鼹鼠无意间听到了这个消息,知道那棵大橡树并不安全,于是向鹰王建议:“这棵橡树可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快要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危险,你们最好还是另找一个地方筑巢吧!”

  “嘿,这真是怪事啊!我做事还要你提醒吗?”鹰王不高兴地说,“你们这些躲在洞里的家伙,难道你们的眼睛比老鹰的眼睛还锐利吗?你是什么东西,竟然胆敢跑出来干涉本大王的事情!”

  鹰王根本不把鼹鼠的劝告放在心上,只顾筑巢,并且两天后就全家搬了进去。不久,鹰后孵出了一窝可爱的小家伙。

  一天早晨,鹰王早早地出去“打猎”,然后带着丰盛的早餐飞回来了。然而,那棵橡树已经倒掉了,它的鹰后摔成了重伤,它那些还未学会飞行的小鹰都摔?了。

  看到眼前的情景,鹰王伤心欲绝,它放声哭道:“我真是不幸啊!我真是活该啊!为什么不听鼹鼠的建议啊!”

  这个寓言故事很好地反映了人类同样的弊病,那些总是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人,是很难做到虚心听取建议的。他们可能不乏才能,不乏总揽大局的雄才大略,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们也有不懂的方面,也有失策的时候,如果这时候还自信地认为自己不会犯错,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么结果很可能损失惨重。

  即便你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也不妨听取一下众人的意见,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作出最?的决定。一旦作出了抉择,无论正确与否,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应该学会坦然接受。

年轻人不可以缺乏自信,也不能没有谦虚的品质,正所谓自信不失谦虚。因此,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自己不确定的事情时,不妨虚心请教他人,学会谋之于众。在面对他人意见时,你既要虚心听取,又应保持自信,学会辨别他人意见是否对自己有益。这就是谦虚而不失自信的表现。

  
过分谦虚——埋葬竞争力的坟墓(1)  自信过大了不好,谦虚过了也不好。

  ——李开复语录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父母和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谦虚?孩子,我们牢记那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了能在谦虚中进步,我们怀着一颗谦逊的心,不断地告诉别人:“我不行……这不算什么……离领导的要求还差得远呢……”渐渐地,谦虚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成了一种自我贬低,让自己的竞争力大减。

  试想,领导把一个重要任务交给你去完成时,你却谦虚地说:“这个我恐怕做不好吧?”这样领导还会放心把任务交给你吗?

  当朋友把一件事情托付给你时,你却说:“我恐怕做不好,我不敢保证能做好。”朋友又会怎么想呢?

  当你出色地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受到领导的夸奖时,?果你还说你不行,领导会不会认为你是在怀疑他的判断力呢?领导会不会怀疑这项任务不是你完成的,或者其中有“水分”呢?

  凡事不能过度,谦虚也是如此,过度谦虚会让人觉得你对自己没有信心。李开复也是这么认为的,在上海交大演讲时,他告诉学生们:“自信过大了不好,谦虚过了也不好。这是矛盾的统一体……”在谦虚的同时,不能让自己的自信无形中受到影响。在谦虚的同时,要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优点的谦虚,不叫谦虚。

  在听完李开复的精彩演讲后,有位大学生表示,自己曾经就是一个过分谦虚,以致让人觉得不自信的人?他说刚进入大学时,老师在班里问大家,“谁哪方面有特长?请自报家门,以便把班级的工作做得更好。”

  尽管他有很多爱好,如唱歌、绘画,可他却认为比自己强的人还有很多,所以没敢出声。结果,被了解自己的好心同学打了小报告,老师把他叫到跟前,询问他的爱好和特长,他还是一直谦虚地说自己这不行、那不行。老师只好认为他真的不行,就把他放弃了。

  然而,当他看到比自己差得好远的同学在做板报,擦了又画,画了又擦,眼看把黑板糟蹋了时,他实在忍不住了,就过去帮忙。结果他三下五除二,轻松做好了一期精美的板报。

 ?当班主任看到他的“杰作”后,脸上不但没有笑容,反而批评他,说他不支持老师以及班级的工作,让他感到非常委屈。到后来,班主任让一个不如他的同学做了宣传委员,而要他协助对方,也就是说,工作他来做,功劳则全是那位同学的。

  最终他得出了一个经验教训:过分谦虚,会让自己毫无竞争力。他说:“如果你对自己都没有自信,那谁还会信任你呢?虽然你并不是真的自卑,但是你过分谦虚就给人留下自卑的印象。”

  人不可以有傲气,不可以太张扬,但也不可以太谦虚、太低调。纵然谦虚是美德,也要适可而止。李开复说“谦虚不失自信?,说的就是谦虚的同时要给人自信的感觉,万不可因为谦虚而给人不自信的感觉。否则,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无能的人,这样你还有什么竞争力可言呢?

  在这里不妨举一例:

  小韩毕业于某名牌大学自动化专业,而且有丰富的实习经验。他去开发区一家外资企业面试时,招聘领导问他:“你觉得自己能胜任这个职位吗?”

  小韩谦虚地答道:“现在我还不敢说自己能胜任,但是我保证会在工作中多向领导请教,多向同事学习,在实践中边干边学,积累经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