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千面千辩玦 > 第33页

第33页

书籍名:《千面千辩玦》    作者:narrissis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话,有时不必全部说出,因为彼此都是聪明人。
  (不错的才能,只是还是不太果断啊。忠诚和才能,这二选一的题目前,他犹豫了呢。不过,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了,不是吗?虽然是我促成的。牺牲一个人,就能得到巨大的利益,重要的是,可以保全自己。但是,你永远也不会忘记洛晴旭的,因为,是你自己把对你最“忠诚”的人送进了死亡。没有这种痛,你永远也不会成长到足够强大的。就像汉景帝在被迫处死自己的老师晁错后,才变得有足够的担当一样。成长吧。然后,我们会再见面的。)
  P.S 今天就到这里,最近的进度实在慢,我对不起大家啊……8过,还是谢谢大家的支持……关于这个故事,前面的许多伏笔大家都可以回头看看,有些藏得很深的~而玦的个性不是前后不一,而是那些隐藏的部分开始浮上水面了~

  26

  没有让鸿驭帝久等,玦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就提起了上奏。本是可以私下呈上的,可那样怎么也少了一点震撼,所以还是用了这种做法。其实区别不是很大,只是会让自己的状况更危怠而已,但是他就是要此等效果——即使是鸿驭帝也不能救他的状况。
  奏折一上,朝野顿时哗然。无人料到经历如此多的威逼利诱,这小小侍郎还是敢一丝不苟地办案。莫说遗漏,连一些连本人都已经忘记的琐事都被一一查出——仅仅是些蝇头小利。
  “这也做得太绝了吧?”许多人都这么想。毕竟朝堂之上的人,谁没有做过一两件亏心事?唯一不同的仅是自愿或不自愿。
  这么一来,连原本支持洛晴旭的一些人也开始改变立场了。谁想让自己也被他这么查一下?
  御座上的那人一直都把底下众人的神情变化尽收眼底,顿时觉得一片苍凉。
  身为皇子之时,虽然早就习惯了这样冷酷的环境,可是那时好歹还有一些狐朋狗友可以一起私混,现在却是什么动力也没了。
  “难怪父王架崩之时,不像是在痛苦,反而像是解脱。”
  再看那各种仇视、防备的眼神的中心,瘦弱的少年跪坐着,眼神却是一片坦然。没有痛苦也没有孤独。也许,他只是认定了自己该做的事,至于究竟是否为人所理解却根本不在意;也许他所求的,仅是千百年后史书后人的评说?还是他连这个都不在意。
  一个王朝的稳固,其实是无数暗中牺牲的殉道者的血肉堆积,而这些人注定生活在阴暗中,永不为人知。
  父王牺牲了自己最爱的女子,而他,将要牺牲唯一可能懂得他的人。——如果是他,一定会懂他的。因为他有一双看穿一切,却依然温柔的眼睛……
  “真的不给自己留下生路吗?”心里有些伤感,以目光这么询问道。
  “是的。”回视的,是坚持的眼神。
  这一次的早朝,可能是最漫长的一次了。一直到午后才结束。基本上所有的官员都被点到了。反对派得到的是严厉的斥责,支持者得到的则是警钟。
  夜晚很快就到了。大理寺卿这一晚压根就没合眼——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严刑拷打、严词逼供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的早朝,少了一半的人。有些已经因罪获狱,有些是称病在家。这一天同样漫长,朝中极有影响力、甚至可说是德高望重的大臣们联名弹劾洛晴旭。罪名是——祸乱朝纲。
  这罪名可轻可重。可以重如妲己之流、也可以轻如喜好流言之辈。但是,他们的心里,已是不打算让洛晴旭此人再出现了。
  奏折一上,无一人愿保洛晴旭。倒是奏请从重处罚之人不少。
  在这些人弹劾之初,还以为鸿驭帝会力保洛晴旭——毕竟虽然时日尚短,洛晴旭也算是鸿驭帝的嫡系势力,别的不谈,光就忠心,他们自认无一人能比。可是事实上,他们并没有从鸿驭帝感到太大的阻力,很轻易地就得到了默许——轻易得他们一直以为其中有什么阴谋。
  鸿驭帝只是下旨将洛晴旭收入天牢,好生对待,也不问甚口供,只说十日后问斩。
  而洛晴旭,一直安分地待在天牢里。只是那些他查出的案子,依然在进行中,而且是由鸿驭帝亲自过问。这下那些原本以为参倒洛晴旭就可以高枕无忧的人各各自危,心里暗骂他害人不浅,都要死了还要害人。
  这朝中是表面上安静了,可朝堂之下却不那么平静。
  许多文人仕子已经对这午门斩首之事议论纷纷,虽说严禁读书人妄议国事,可这天下人之口又岂能堵得住?更有甚者,那些在黄河赈灾案中受害地区的文人已经开始准备联名上万言书,——只是这些上书却在各方势力的干预下没有及时到皇城。
  另一方面,这时候本该在天牢的玦,这时正恢复了本来的容貌,和凌云二人装作刚到京城一般,落脚在城南客栈。每天不是游山玩水就是吟诗作对,间或陪凌云处理一下凌庄的事务——虽然庄主的泰半杂事都可以由人代理,但真正的大事还是要本人敲定的。
  当然,对文家的行动仍在继续。文濂的三个儿女都已经“睡”了。
  这文家,也是最近除了黄河赈灾案以外最频繁地被提及的话题了。
  首先是一个厨子不明不白地血溅五步,然后是府中大大小小开始一睡不醒,闹得没人敢进门。那文府往日本是不胜繁华之地,隔三岔五诗会不绝,今日却是人迹罕至,萧条不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