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千面千辩玦 > 第26页

第26页

书籍名:《千面千辩玦》    作者:narrissis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李胤允这才敢站起来谢恩。出门后,才发现汗已经浸湿了重衫了。
  君王回答李胤允的话极有艺术性。既给了他一定的自主权,不过分紧逼;但也限制了他选择的范围。
  世人皆知御林军是皇帝的嫡系部队,而他手下的御林军,更是他从太子时起,亲自训练出来的,忠心程度自是不言而喻。
  简短的一句话,就显示出了君王对李胤允的信任,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他权力的限制。可谓是恩威并施的典范了。
  天空是透明纯粹的蓝色。玦的心情很好。
  他喜欢这样的秋日。
  仿佛可以忘记一切般惬意。
  玦知道李胤允会相信他,也知道他会拿着那个玉坠去找人。
  毕竟,想在朝廷中有一席之地,自己的势力是不能不巩固的。知遇之恩是最牢固的枷锁。
  只要让玦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一举一动就都会在他的掌握中。
  世界上的事,虽然说是有无数的可能性,但是真正到发生的时候,却就只有一种。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的。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命运。那是必然的。所以,玦从不相信“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不会”如此这般的说辞。只要那人还是那人,不管重新来过几多次,结果仍然一样。
  李胤允做事确是雷厉风行,他并没有让玦多等,很快就找了上来。
  凌云早把玦给的地图记于胸中了,也不急,就那么不紧不慢地踱出城,慢慢悠悠地上西山。他其实是很不想来做这种既无难度也没意义的事,他倒是甚想知道玦现在在家里赶干什么——不会又在院子晒太阳晒着晒着就睡着吧?不过,想到答应为自己吹笛子,再多的牢骚也没了。
  (也许,已经开始沉溺于有他陪伴的舒适了吧?即使自己变得不再像自己……)
  一路无话。非李胤允不愿也,乃被忽视也。
  原本李胤允就是打算找武将的,看见一身武功的凌云自然心喜。但是稍微相处下来就知道,他除了自己那“幼弟”外,根本不曾重视过任何人。武艺再好,若无驾御他人之能及服从命令之意也是枉然。毕竟,要的是统帅万众的“武将”,而非独来独往的“武者”。
  踏着并不荒凉的山路上了半山腰村子,要找的人就在一间稍稍靠外围的茅屋中。
  问他为什么知道那人就住在此处?那茅屋分明和其他的房子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门前用细竹条稀稀拉拉地围成篱笆,护着内侧的菜畦。
  但凌云的观察力在这么多年的江湖生涯中已是练得相当敏锐了。只消一眼就断定了。那依据其实很明显,但却也很少有人注意到:这茅屋门前栽着数株榆树,屋后则是一棵垂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桃李罗堂前,榆柳荫后檐”。自东晋五柳先生以来,文人墨客总是秋菊自比高洁,却惟真隐士方钟情于这近乎反璞归真的大拙之物。
  李胤允见他在屋外站定,心知已经到了。于是上得前去,轻轻叩门道:“主人在吗?在下李胤允有事拜访。”敲得数声,也不见有人应门。一路过的樵夫见了,道:“先生今日上半山飘零亭了。”
  李胤允倒也有耐性,便细细地问了那处所在,和凌云一起去了。
  凌云碍于玦“务必与李胤允同去同回”的请求而不得不继续跟着。他心里不知几番猜测了李胤允和玦的关系,只觉玦出乎意料地重视这个镇国将军,不觉心里微微有些妒意。
  出了村,稍往上走一段,在一地藏菩萨处转南,再行一柱香光景,就到了。
  远远地,只见那亭凌于一处山泉之上,四周层翠欲滴,景致倒也不错。亭前立一石碑,上书“半山飘零”四个大字。
  一白衣青年正在亭中舞剑。
  P.S 今天就先到这里吧……明天就开学了,以后可就要忙了啊。这学期尽开一些极其变态的课程!
  为什么没人去《不是每次回头那人都在》看看啊……都没有留言耶……
  重感冒中……

  21

  白衣如雪,纶巾束发,说不出的风流倜傥。剑自然也是极其潇洒的——当然这仅就一般人而言。在稍有些武功造诣之人看来,美则美矣,却是进不能攻,退不可守,仅能强身健体娱人自娱的“剑舞”罢了。便是若公孙大娘般,到了“来若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之境又能如何?
  同样的景象看在李胤允却是另一番心思:自古儒家便有“六艺”之说,骑射乃是必学之技,然宋以后,文人习武之风日渐式微,及至今时今日,文人竟以“手无缚鸡之力”为荣。今日猛见了这因袭了盛唐遗风之人,怎地叫他不心喜?
  那人似乎也察觉到有人在侧,停下来往这边看过来。
  那是个谪仙般的人物。容貌服饰虽不出众,却自然有一段潇洒高傲的风骨。举手投足间,皆是随性不羁,却非粗鲁。
  李胤允当下就起了结交之心。取出那玉蝴蝶递与他,问道:“在下李胤允,得闻先生贤名,特来拜访。”虽说无论年龄或地位,他皆高于那人,但李胤允心知大半隐士性情孤傲,难得青眼。
  那人接过,看了一眼,便把收进怀中。道:“学生穆环。今日大人来意我已知晓。不如一起小酌一杯,慢慢商谈?”
  李胤允大喜道:“正合我意。”
  于是便坐下。
  酒是好酒。名曰“银涛”。原料虽是易得,调制却难。入口清冽,回味却悠长,后劲极烈。倒是很适合这样的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