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面对面的杀戮 > 第八部分:医者于役医者于役 8

第八部分:医者于役医者于役 8

书籍名:《面对面的杀戮》    作者:乔安娜·伯克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治 疗 方 法
治疗一直以让尽可能多的士兵尽快地回到战斗岗位为目的。一战因患战斗疲劳症而入院治疗的士兵中,最终回到战场的只有两成:反过来说,一定要把这么高的“永久丧失战斗力”的比率降下来。对截至1917年6月30日的一年中从马格亨红十字军医院出院的731名士兵的研究,收托马斯·萨蒙,《英军精神疾病和战争恐惧症(“炮弹休克”)的护理与治疗》(纽约,1917);《精神健康》,1卷4期(1917年10月),页525。在这个背景下,有了一次大规模动员,请医务人员除了减轻士兵的苦楚外还指导军官的工作。这样到二战爆发时,全美执业医师中有近四成都应召到了部队,为1 200万军人也就是全美8%的人口服务。历史情况见罗伯特·阿伦费尔特,《精神病学在二战中的英国陆军》(伦敦,1958),页17。另见伊莱·金斯伯格,《表现方式》(纽约,1959),页13。注意,越战中澳军没有长期雇佣精神病学家。
在一战期间,对精神崩溃是因器质性失调到心理失调的认识改变,当然影响到治疗手段的选用。如是因“神经瘫痪”引起的崩溃,就会施用按摩、休息、电击和调整饮食等疗法。如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那“谈话疗法”、催眠和休息会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但不论何种情况,作业疗法(一战中近30%的治疗都采用了这种方法)“1921年6月17日周五在总部召开的医疗服务神经病学代理专员会议备忘录”,1921年,页1,伦敦档案局PIN15/56。和“灌输阳刚气”总是在推荐之列。就像英国约克郡布森炮场的医务主管在1920年所说的,医务人员虽要表现出同情,但患者“一定要学会像男人那样正视自己的疾病”。乔治·杰弗里,“与战争精神神经症相关的一些有趣的问题”,《精神科学杂志》,66卷273期(1920年4月),页140。男人要变得“硬朗”起来,就得干体力活。J.H.海布,“神经衰弱者的硬化”,1923年12月6日,伦敦档案局PIN15/2946。另见伦敦档案局PIN15/57,落款1922年6月20日的备忘录。
前面讲过,到二战时人们已经把身心疲惫视作精神崩溃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促成了军方自1942年起开始设立疗养所,以及用政策来限制士兵不经休假连续作战的时间。陆军J.斯帕罗中校(辑),《士气》(伦敦,1949),页13及陆军C.肯顿少校,“战争的医学史……1944年第2季度报告”,收伦敦档案局之战争部222/1458。与此同时,面谈和精神疗法等也被广泛采用,日渐流行。从这时起,人们开始认识了胰岛素、巴比土酸盐等药剂的疗效。菲利普·瓦格纳,“1944年6月20日—8月20日诺曼底攻势中的精神病活动”,《精神病学》,9卷4期(1946年11月),页343。麻醉精神分析是指在对病人施用阿米妥钠、硫喷妥钠等催眠药的情况下与之面谈,对其言语进行精神分析。医生会跟患者说明,刚才给他服了催眠药,是为了帮他回想已经淡忘的事。等患者镇静下来后会给他明显的暗示,使他坚信自己完全可以康复。有个统计表明,这种方法在95%的患者身上都有效,尤其是区分起“真正的”癔病患者和诈病的士兵来更是灵验。陆军阿尔弗雷德·路德维希少校,“战士诈病”,《美国陆军医疗部简报》,9卷,增刊(1949年11月),页30及97。“暗示”还有更微妙的用途,可以让士兵重回战场。比如在一家疗养所,一名狂躁的士兵被留了下来,因为他总是兴奋地要求回前线,杀“坏蛋”。这种情绪传染了其他未必有这么急切、却特别容易受暗示影响的患者。菲利普·瓦格纳,“1944年6月20日—8月20日诺曼底攻势中的精神病活动”,《精神病学》,9卷4期(1946年11月),页348—349。
电击疗法也有使用,或是单用,或是配合药物治疗,特别是像对精神失常、分裂和情感性精神病等。这种疗法要用到便携式电机。列兵弗雷德里克·布拉顿是英国皇家陆军军医队的一名士兵,他说这“非常痛苦,因为不给你麻醉……电压很高,所以不时有颌骨、腿骨或臂骨断裂的事发生。”列兵弗雷德里克·布拉顿,“被强征的英国皇家陆军军医队员”,页29—30,(韦尔肯医史研究所)当代医学文献中心藏。据说,这种治疗不只对患者有好处。陆军中校路易斯·L.特里恩和马丁·施泰因少校1949年时曾说,这
使精神病患者可以得到治疗而无须冒太大危险,而且不需复杂设备。它把对物件的损坏以及对医、患人员的损伤都降到了最低程度,大大降低了转运病人的难度,显著减少了药品和关押措施的使用频度。陆军路易斯·特里恩中校、马丁·施泰因少校,“后方精神病院”,《美国陆军医疗部简报》,9卷,增刊(1949年11月),页127。
澳大利亚的精神病学家仍严重依赖处方药,特别是抗抑郁药和镇静剂,还有精神疗法。杰弗里·斯特莱默、克里斯托弗·坦南特,“越战的精神病学方面:对战士的影响”,收肯尼思·迈多克、巴里·赖特(编),《战争:澳大利亚和越南》(悉尼,1987),页236。自二战结束以来,尤其是在越战中,治疗方法大致可分三种:立即治疗、不离战场(当时认为,士兵离战场越远,以后再度上阵的几率就越小)和给予不日即可康复的保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