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景帝纪事之盛世繁华 > 第22章 上行下效

第22章 上行下效

书籍名:《景帝纪事之盛世繁华》    作者:非言非默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皇帝拿给卫衍看的那本奏折是民议司呈上来的密折。
关于民议司,前面曾经提过,自天启三年四月皇帝设置以来到如今已经整整十四年过去,经过多年来的苦心经营,民议司的势力早就遍及景朝的疆域,在“广纳民智”的同时也充当着皇帝的耳目,与暗卫中的稽查司一明一暗相辅相成,共同成为皇帝体察民情,监察百官的利器。
这样的发展早就脱离了齐远恒当年进言的初衷,但是抱着物尽其用的皇帝自鸣得意,不明所以的群臣无法介意,知道实情的卫衍同样没觉得这个民议司在皇帝手掌下变得面目全非有什么不妥,在他的心里,忠君爱民是不应该起冲突的,如果起了冲突,他也会用他自己的方式来劝谏皇帝。
而多年来皇帝的所作所为也表明除了在有关他的事上,皇帝无法保持为君者的理智经常要做些骇人听闻的事外,在其他事上,皇帝做错的时候并不多,所以对于皇帝如此滥用民议司的行为,他始终不曾多置一词。
现在他手里的这份密折上奏了一件既关民情又涉百官的要事。
“常大人是个能吏。”这是卫衍翻完那份数百页的奏折后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当时他心里面最真切的想法。这位常锡年常大人官职不过是民议司辖下某府的一名小小中丞,却上了一份极有远见的奏折,不但指出了他忧心的事,还有无数具体的事实为佐证,显然是花费了不少力气才收集到的。
“朕小时候,太后经常告诫朕,上有好焉下必盛焉,朕那时嘴里应是,心中总是不以为然。事到如今才明白,太后所言不虚,事态发展至今朕有很大的过错。”对于此事,景骊也颇为感慨,这罪己的姿态摆得非常端正。
“陛下不必将所有的过错都揽到自己身上来。陛下又不是神仙,怎能事事都预料得到后果。”见皇帝痛陈己错,卫衍自是不忍,握住他的手,劝慰他,“事到如今,陛下不如想想如何补救为好。”
常锡年的奏折上所言事关民生大计,若是处置不当,后果相当严重。
高祖当年马上得天下,平定乱世坐稳天下后居安思危,留下遗训,命子孙后代不许荒废弓马骑射,故景朝上下上至皇家子弟下至文武群臣都有围猎的爱好。到了皇帝这一代,除了每年的秋狩外,其他时候驾临西山猎场围猎的次数也不在少数。皇帝嗜猎,下面的官员为了讨好奉承皇帝自然个个苦练猎技,以期君前露脸。
皇家子弟有皇家猎场可供练习,文武百官没地方练习自然要找地方练习,久而久之,这圈起田地变耕为猎的私家猎场就越来越多。京畿地区皇帝脚下还不是很严重,在那边远州府,圈占良田的现象比比皆是。官员富户们荒废田地只为嬉乐,贫苦百姓们无田可耕流离失所,有些地区甚至隐隐有了冲突的痕迹。
“既然是朕的过错,那么就由朕带头还猎为耕好了。”景骊沉吟了片刻,缓缓说道,“不过,朕打皇家猎场的主意,太后那里好交代,群臣那边肯定要吵做一团,到时候有人定会指责朕在败坏祖宗家业。”
“陛下的心天地可鉴,臣也明白。”卫衍明白,皇帝的这个方法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严令下去固然可行,就效果而言肯定没有皇帝以身作则好,自然支持他的决定。
“朕坐久了脖子酸,你替朕揉揉。”卫衍这送上门来的温柔体贴,景骊不用都觉得太对不起自己了,揽着他的腰示意他靠过来好好服侍他,“西山猎场还须留着,总不能让祖宗遗训从此成为摆设。至于其他的猎场,都处置掉吧。”
“只留下西山猎场会不会一下子砍得太多?或者……”卫衍说到这里,突然想到旧事,又闭上了嘴巴。
皇家共有八大猎场,分别为上苑、西山、灵山、龙晗、川西、乌蒙、安远、祟平,其中以上苑猎场为最。据史书记载,这上苑猎场是前朝有位君王侵夺万顷民田开辟所建,又经历代君王修葺完善,其规模宏大不是其他七大猎场可以相提并论的。景朝历代的秋狩都是放在上苑猎场举行,也就是因为当年那桩旧事,后来皇帝才将秋狩改在了西山猎场,并且在此后十多年不曾再踏入过上苑猎场一步。
若让卫衍来选择,如果要留一个,必是要选上苑猎场,不过突然想到那是皇帝的痛处,还是在开口前咽了下去。若他劝了,皇帝不会为此事治他的罪,但是那些奇怪的苦头肯定免不了。再说,只要皇帝开心,留这个留那个也没多大区别,他也就不想多说了。
“这个,你就不懂了。”景骊嗅着卫衍颈中的气息,耐心地告诉他为什么一下子要砍这么多的原因,“在朝堂上,有时候也像做买卖一样,要学会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朕砍掉一个猎场那些人会吵做一团,朕砍掉七个也是吵做一团,既然这样,不如一下到位,朕也就有了足够的余地和他们讨价还价。”
“陛下……”卫衍没想到皇帝竟然是存了这样的心思,听了他的话后顿时哭笑不得。这军国大事,怎可以和商人做买卖两相比较,他刚在心里称赞过皇帝,没料到才那么一会儿功夫皇帝又开始胡闹了。
“你不要笑,这是实话,朕也就对你才说。”驾驭群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朝中的那些人个个滑不留手的,心中又或多或少都有些小算盘,不是卫衍这样事事都以他为先的实诚性子,就算是景骊也要竭尽全力,恩威兼施,整日敲打才能让他们老老实实地为他所用,“朕本来想等你寿辰过了带你去西山行宫避暑消夏,这么一来倒不好在这时候动身,只好委屈你在宫里陪朕了。”
卫衍的寿辰在五月底,绿珠和卫敏文则计划在六月上旬出发,景骊怕他一开始不习惯,早就计划好等卫敏文一走就带卫衍去西山行宫避暑。只要两个人整日腻歪在一起,他保证卫衍绝对没时间想到别的,但是这份奏折的到来却打乱了他的计划。
为了顺利达到还猎为耕的目的,他须在朝堂上装出一副心怀天下,忧心万民的仁君模样,先以身作则拿皇家猎场开刀,再逼群臣对自家的私产动手,等有了皇室和百官做榜样,再严令下去彻查各州府侵占民田变耕为猎之事,才能上令下效事半功倍。
如果在这样重要的关头,他提出要去西山行宫避暑,这心怀天下的大戏还怎么演得下去?
“不如,这事等我们避暑回来再议。”景骊觉得这次去不成西山行宫实在有些可惜,眼珠子一转,就有了主意。从卫衍手中抽走了奏折,随手合上,准备把它塞到不知名的角落里。
“陛下。”卫衍急忙抢回了奏折,“事关黎民百姓江山社稷,绝对不能拖。西山行宫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再说就算不去避暑,臣保证会在宫里乖乖陪着陛下。”
景骊轻轻哼了一声,对卫衍的保证表示怀疑。若是在京里,卫衍手头同样一堆事情,怎么可能时时刻刻陪着他?卫衍竟敢拿这种哄小孩子的话来哄他,以为他和卫衍一样傻吗?
卫衍见皇帝因为目的无法达成一脸不甘心的表情,只能想方设法讨好,揉肩敲背不算,最后还抢过了秉笔之责,才算让皇帝的脸上有了些许笑意。
第二日,景骊在朝会上下了两道圣旨。第一道圣旨是调常锡年入中书门下;第二道圣旨是因侵田为猎现象日益严重,为免他日国中无可耕之田,皇室当为天下万民之表率,特将除西山猎场外的七大皇家猎场还耕于民。
常锡年固然属于破格提拔,虽然众人不知道这位民议司的小吏因为何事入了皇帝的眼要将他调到身边,不过皇帝这些年破格提拔的官员不在少数,在军中的时候更有一日三迁的先例,众人都已经司空见惯,除了吏部的官员照例嘀咕了几句外,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
至于第二道圣旨,则非常成功地让朝会立即变成了如商贩云集的集会般热闹,若是卫衍在跟前,恐怕不得不相信皇帝昨夜所言,这处理政事有时候就像是在做买卖,你来我往,讨价还价,费尽心血让己方的利益最大化。
景骊演起一心为民的仁君形象来得心应手毫无破绽,不过他的对手们也不遑多让,个个都是忠君爱国,一心为公的大忠臣,或慷慨激昂,或痛哭流涕,恳求皇帝在忧心万民的同时为皇家颜面着想,就算要还耕于民,也不能让皇家只剩一座猎场。
这些话,乍听起来,个个都是忠臣诤言,至于心里有没有打些诸如皇家如果只剩一座猎场,他们家超过这个数,岂不是有犯上之嫌这样的小九九,旁人就不得而知了。
经过数度讨价还价,外加群臣的苦苦哀求,景骊最后留下了西山、灵山、安远、祟平四大猎场,另外四大猎场则还耕于民,上苑猎场也没有例外。被誉为国中第一大猎场的上苑猎场当年取之于民,如今还之于民,或许,冥冥之中所有的一切早有定数。
皇家猎场的归属告一段落后,就轮到景骊为难群臣了。常锡年的密旨非常详尽地列举了国中排得上号的私家猎场,景骊照本宣科一个个问过来。
皇帝已经做了天下万民之表率,百官除非是活腻了,否则定然要从善如流,仿效皇帝心怀百姓为国为民,哪怕他们的心里在滴血,这嘴上的话也要说得漂漂亮亮的。
鉴于此,景骊这出还耕于民的戏码唱得非常顺利,顺利到有效排解了因卫衍回府庆祝寿辰没在宫里陪伴他时的无聊寂寞。
就这样,大概过了十余日,有一日,太后突然派人来请皇帝过去。
景骊去太后宫里请安的次数不算勤快,但是也不能说疏落,除了逢年过节外,平日大概三四日会去慈宁宫一趟,关心一下太后的身体顺便陪太后说会儿闲话。
离他前一次去慈宁宫也就一日的功夫,太后突然遣人来请,景骊刹那间就感到了一丝不妙,揣测着是不是有人在太后跟前多嘴饶舌说了什么,太后才会突然要见他。
这段日子他也没做什么需要心虚的事,不过是在逼迫臣子的时候心狠手辣了一点而已。
景骊干的事,从本质上而言,既可以美化为臣子心怀天下为君分忧自动献产,也可以丑化为君主穷凶极恶软硬兼施逼迫臣子献产,嘴巴长在人身上,只要嘴皮子一翻,这件事正说也可反说也可,端看这饶舌的人在太后跟前怎么说了。
既然想到了这里,景骊便组织好了一堆措辞,若太后问起此事,他准备饶到太后头晕。
可惜,他煞费苦心想好的词全部浪费了。他的母后根本就没问他那件事,而是提起了一件毫不相干的事。
“伴读?皇儿们不是早就都有了伴读?”在听了太后唤他来的目的后,景骊奇怪地发问,不明白他的母后在这个时候突然想起要给众位皇子添几个伴读到底是何用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